守时即是信用的礼节,是公共关系的首环,也是一个人做人的基本要求。它不仅体现出一个人对人、对事的态度,更体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对于不守时的人来说,浪费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时间和生命,同时也在消耗别人的时间和生命。守时是尊重别人的时间和尊重自己的时间。尊重别人的时间相当于尊重别人的人格、权利,尊重自己的时间则无疑是珍惜自己的生命。因此,守时的孩子更容易获得他人的尊重。每次的守时,都会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从而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朋友。不遵守时间的人,在浪费自己和别人宝贵时间的同时,也会失去朋友,有谁愿意和一个不懂得珍惜时间、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做朋友呢?不守时只是一个表象,深层次的原因源于对时间的轻视和对别人的漠视,所以说,守时不单单是礼貌问题,更是人格问题。
守时是赢得信誉的保障。守时不仅能够帮助一个人赢得好名声,而且还能获得他人的信赖。依时守信,遵守时间的孩子,能让别人对自己有信心,他人会觉得这个孩子有责任感,懂得自我管理与约束,值得别人信赖。因此更愿把重任托付给他。这样,孩子便获得了他人的赏识与成功的机会。所以说,守时是人际关系的信用契约,一个时间概念淡薄的人,又怎能高效率地与他人合作呢?大事上不守时,小事上还能让人放心吗?
守时的孩子心态上更积极、更健康。因为守时,孩子受到老师的喜爱、同学的信赖,因此在心态上更加乐观积极,更有创造力,自信心也更强。反之,不守时的孩子是不受人们欢迎的。不守时可能会造成孩子人际关系上的紧张。因为人们不愿意老等待一个对自己“怠慢”的人。
守时的孩子更容易形成不畏难的情绪,不论刮风下雨,他们都不找任何借口,总是依时守信,这样的孩子更有意志力,在今后也更容易战胜生活中的困难。这将有益于孩子的一生。
总之,守时是一种美德、一种素质、一种涵养,是待人有礼貌的表现。德国民间就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准时是帝王的礼貌。”然而,让人遗憾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懂得这一礼貌。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守时的现象比比皆是,如小时候上学迟到,长大后约会迟到、面试迟到、上班迟到等。这种不守时的行为不但给他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还可能影响到孩子的生活以及今后的发展道路,给孩子的人生留下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守时的习惯应该从小养成。
专家建议,要培养孩子守时的习惯,家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为孩子做遵守时间的榜样
在为孩子制订作息制度的同时,父母也应对自己提出严格遵守时间的要求。父母不仅应保证每天按时接送孩子,而且在工作、生活、言行等方面都尽量做遵守时间的榜样。平时,若答应孩子干什么或到什么地方,都要准时做到,决不拖延或改换时间。即使有特殊情况导致不遵守时间的现象,一定要向孩子道歉,并说明原因,使孩子知道父母不是有意的。通过长期的教育和榜样行为的影响,孩子遵守时间的行为习惯不仅能得到发展和巩固,而且也使孩子初步懂得遵守时间的重要性。
2.为孩子制订一份家庭作息表
为了培养孩子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可专门为孩子制订一份家庭作息时间表。如早晨7点起床,8点准时进幼儿园,下午4点半接孩子回家,晚上7点半前看电视,晚上8点半前上床睡觉,保证孩子每天有10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周末,家长尽量做到与幼儿园保持一致,决不放松对孩子的要求。
3.培养孩子的时间意识,多给孩子讲讲守时的重要性
想要被别人尊重就应该首先自己真诚地尊重别人、尊重别人的时间。此外,还可以给孩子讲守时的故事,让孩子认识到守时的好处与不守时的危害,以杜绝孩子不守时的习惯。
如果你的孩子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已经养成了一些不遵守时间的习惯,那么就需要花时间去纠正了。父母应在严格要求的基础上,对孩子进行耐心的说服诱导,必要时可采取命令的方式。长时间的严格要求后,孩子就会逐渐形成遵守时间的良好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