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是人与人之间彼此了解的最好方式。不管是上级与下级还是同事、家人、朋友或者恋人都是需要沟通的。良好的沟通是创造和谐环境的前提条件。它不但能够化解不同人的冲突,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还能够让人们在沟通的过程中,情感得到舒解,思想得到交流。因为真诚、有效的沟通,误会消除了,怨恨淡化了,忧愁消散了,无谓的争执避免了,快乐与人分享了。所以说,沟通能力架起了人际交往的桥梁!
为人父母,我们一定要教孩子学会如何与别人沟通,只有通过恰当的沟通,孩子才能够融入新的环境中;只有通过友善的沟通,孩子才能够从别人身上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快地成长。
专家研究发现,在孩子当中,因不善于沟通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的人很多。这些孩子经常与他人发生矛盾,有了问题不知道怎么解决,受到委屈只会哭闹,却不懂得通过沟通的方式让他人了解自己。严重者产生人际交往的恐惧症,造成心理障碍。其实,孩子所有的毛病都是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养成的。总结起来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在家庭教育中,许多家长虽然在生活上对独生子女很娇惯,但是并未真正与孩子平等相处,鼓励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更多的是以长辈自居进行说教,使孩子处于一种思想压抑的状态。这样的教育方式导致沟通“单向化”、“简单化”。由于家庭中良好的亲子关系没有普遍被建立,孩子长大以后在心理上反而远离了父母。亲子沟通的障碍只会为孩子今后的社会交往障碍埋下伏笔。
(2)家长过于以孩子为中心,很多无理的要求,孩子只要采取又哭又闹的方式就能被满足。这致使孩子以为,哭闹才是有效的沟通方式。这样的“爱”也妨碍了孩子沟通能力的发展。
(3)家长过于严厉,不正确的沟通方式也可能导致孩子出现人际沟通障碍。与溺爱孩子的家长相反,一些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过于严厉。孩子一犯错误,家长就非打即骂,完全不问原因,更不给孩子任何“申述”的机会。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擅长于用武力解决问题,却不懂得与人沟通。
(4)学校的教育方式也妨碍了孩子沟通能力的形成。在学校教育中,通行的是灌输式的教育,基本上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而且多数教师并不喜欢同学提问题,也不太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从而造成学生缺乏沟通的主动性。
正因为以上原因,使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普遍发展较缓慢,沟通能力普遍较差。如果不能及时辅导,孩子便逐渐养成孤僻、内向、软弱、沉默寡言的性格,没有一般小朋友该有的天真活泼气息。
此外,大一点的孩子在人际关系上不能适应的原因,也是沟通不良造成的。主要表现在:
①不想沟通。多为一些性格内向的人;
②不善于沟通。缺乏沟通的基本常识和礼节;
③利己式沟通。因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在沟通中总是为满足自己的需要。
这些沟通缺陷,也导致孩子人际关系的紧张与不适应。
因此,沟通是必要的,沟通能力的培养,对孩子的将来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家长应该从哪些方面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呢?
1.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鼓励孩子说出他的想法、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别人知道自己在想什么,是进行沟通的第一步,对于那些羞涩、内向的孩子尤其如此。鼓励他们平时多说话,多发表自己的观点,鼓励他们与人争论。
2.家长要学会倾听并鼓励孩子多说
三四岁的孩子想象力丰富,喜欢表达个人的见解,当孩子喋喋不休时,家长要以平等的朋友身份倾听,并可尝试从不同的角度鼓励激孩子沟通,以便增强孩子的沟通能力。
3.让孩子置身玩具和童话的世界
玩具和动画书是孩子们的两大宝贝,放手让他们去玩、去翻看,在玩乐与读书中,加上大人的善意指点,不仅能促进孩子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对孩子良好的思维形成、语言发展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够帮助孩子学习到沟通方式。
4.鼓励以友善的姿态对待别人
在生活中,有些动作表示出攻击性和不友好,比如叫喊、皱眉和紧握拳头等;有些动作,比如微笑、握手、拥抱等,则表示出友善的意味。鼓励孩子多做出一些友善的姿态,而不要总是一副盛气凌人、高人一等的架势,那样的话难免会把朋友都吓跑。
5.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
特立独行的孩子自然会缺少朋友、沟通能力差,所以,应该鼓励孩子多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比如兴趣小组,公益活动,旅游、团体性的体育锻炼,都是促进孩子与别人沟通的好途径。父母应该鼓励孩子与别的伙伴交往,矛盾也让其自己解决,这样孩子的沟通能力才会在无形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