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喋喋不休、滔滔不绝地高谈阔论,而又词不达意,语无伦次,让人听而生厌;还有些人喜欢夸大其词,侃侃而谈,说话不给他人留余地,也没有分寸。这样的人,表面看好像口才不错,其实恰恰相反,很容易画蛇添足。
话不在多,点到就行。意思就是不管你怎样说,说多说少,一定要把话说在点子上,说到别人的心窝里。因此,我们在开口之前,应先让舌头在嘴里转十个圈,把多余的废话转掉,准备一些简单明了的话,一开口就往点子上说,千万不要东拉西扯,不知所云。
近代文学家朱自清先生曾写过一本叫《怎样说话与演讲》的书,书的代序中有一段话说得很有意思,令人记忆深刻,现摘录于下:
……有人这个时候说,那个时候不说;有人这个地方说,那个地方不说;有人与这些人说,不与那些人说;有人多说,有人少说;有人爱说,有人不爱说,哑子虽然不说,却也有那咿咿呀呀的声音,指指点点的手势。
说话本身并不是一件容易事,要把话说到点子上就更不容易。天天说话,不见得就会说话;许多人说了一辈子话,没有说好过几句话。
真正的说话技巧,就是能把话直接说到点子上,说到别人的心窝里去。
有一位幼师对此深有体会,她在一篇博文中写道:
幼儿园午睡的卧室里,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一个孩子半坐起,伸长脖子东张西望。这时,如果对他说:“东东,你伸长脖子看什么啊!”那么,不仅这孩子不会躺下,而且其他孩子的头也会纷纷抬起,因为大家都想看看东东到底看到了什么好东西。这时,如果这样说:“哦,大家头都枕着枕头,睡着了吗?”东东就会埋头躺下了。
由此可见,无论面对什么年龄阶段的群体,如果能把话说到点子上,都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是不是只要说好话就容易把话说到点子上呢?不见得!过于轻率或频度过高的类似“你真棒”之类的好话,有时也会让孩子神情黯然。孩子如此,大人也同理,一味地奉承与吹捧,不一定就能把话说到点子上。
要把话说到点子上,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说话简洁,简洁才有力。为什么有人叽叽歪歪、啰里啰唆、婆婆妈妈地说了一大堆,别人还是听不懂?为什么有的人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天上地下地说了一大套,别人还是不明白?说话不简单,听着就会听复杂,你越是想说清楚,就越是把听者给绕糊涂了。
而最会说话的人永远是言简意赅的人,他们所说的都是最有效的话。他们通过简单明确的语言,能把最复杂、最困难、最麻烦的话说清楚,讲透彻,而且也最容易被不同的人理解、接受和执行。
怎样才能把话说到点子上呢?
1.有话直说
说话不是写文章,没必要“为赋新词强说愁”。说话不必别别扭扭,有话直说,原原本本,清清楚楚。
要想说话动人动听,就先要回到说话的根本——沟通,这时,你会发现,说话只有简单直接最有效。
丈夫说:“老婆,最近咱家开支又超了,咱俩讨论怎么节省开支好不好?”这种说法,相信大多数“媳妇”会接受,平心静气地和丈夫商量怎么“节流”。
媳妇说:“老公,最近家里钱不太够花。你能不能想想办法挣点‘外捞’啊?”老婆这么说,丈夫也多数会接受。
这正是简单说话最有效的原因之一:直接告诉对方有什么事,我们的意见是什么。
2.长话短说
古语说:“有话即长,无话即短”。喜欢短话长说的人认为这样说话在镇住对方的同时,也显示了自己原本的知识。其实这是极其错误的。
比如,说“城市住房紧张”的问题。他们先从原始人穴居野处,有巢氏构木为巢讲起,直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住宅问题,一路讲下来,最后讲到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和人民生活改善的状况等等。在听众昏然欲睡之时,才开始引入正题。
这还只是开场白,接下来的正文,本可两句话说完的,就得说成三句四句,扯上十条八条不算多,并附之以故事、逸事、理论等等,最后还有几点建议之类。有时“最后”之后还有“最后”。要说它的“好处”,只是在于能够磨炼听者的毅力吧。
但是,从说话的目的来说,无论我们说话的内容有多少,都要尽量地“长话短说”。长话短说可以锻炼人的快速思维能力,提高行动的敏捷性。况且,现代社会人人都很忙,倘若按照“寸金寸光阴”来算,喜欢短话长说的人,浪费掉的自己的时间和别人的时间,该值多少钱呢?
3.急话慢说
我们可以把话说简单,说精彩,说到点子上。但是如果说话的时候心里着急,那么本来简单易懂的话可能就会被说得不成样子。
人为什么会心急呢?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还是觉得自己驾驭不了所面对的局势。其实,事情一旦做起来,是否驾驭得了就不那么重要,踏踏实实地干好就可以。
有自己不敢说而又不得不说的时候,大可以放平心态,别顾虑太多,简简单单地把话说出来。相反,如果你支支吾吾、颠三倒四地说了半天,会让对方一头雾水,半天听不出来个所以然来。
急话慢说,不仅是对自己,对别人也要如此。有些事情从一开始就让人着急,而人一着急,除了说话语无伦次,表情也会变得僵硬,甚至狰狞恐怖。话还没说,自己的表情先把对方给吓住了,于是对方也跟着着急,结果会怎样?恐怕不难想象。
总之,随时随地都能把话说到点子上,对一个人的一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