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夫妻俩都是热心的股民,他们一直将手中的闲散资金投放在股市中,这样一方面可以给平静的生活增添一份乐趣,另一方面也期待着能获得投资的收益。
这一次,约翰根据以往的经验购买了一支自己认为的潜力股。他对这只股票寄予了厚望,每天股市开盘时间,他都准时坐在电脑屏幕前,观看着大盘的走势。果然不出所料,这只股票的价格就像约翰当初购买时怀有的热情一样,有增无减。每天看着自己股票的价格一路攀升,约翰兴奋不已,不时地向妻子炫耀自己明智的选择,老伴听了也笑得合不拢嘴。
但过了一周后,约翰夫妻俩的兴奋之情渐渐减退了。因为他们发现,近来股市大盘开始变得很不稳定,再看自己持有的那只股票,其价格也是起起落落。这时,约翰对妻子说:“虽然近来股市有点不稳定,但我仍觉得这只股票还有上涨的可能。依我看呀,咱们先别急着抛售,先观望一段时间再说,你觉得呢?”妻子说:“如果这时不卖掉,万一过一段时间严重下跌,到手的肥肉岂不白白跑掉了?我看还是见好就收,赶紧卖了吧!”
约翰听了妻子的话,看着大盘的走势,思前想后,内心开始动摇了:“说得也是,现在已经赚了,若继续等下去,万一出现风险怎么办?”“就是啊,看现在这情况,肯定不会再涨了。”老伴在一旁说道。于是,约翰将所持股票抛售一空。
过了几天,约翰看准时机购买了新的股票,但他还是关注着那支股票的价格走势。这天,米约翰惊奇地发现,那只股票的价格经历多次起起落落后,居然又开始上涨了。约翰叹了口气,开始埋怨妻子:“我当初怎么说的?先观望一段,还有可能上涨。可是你偏说见好就收,结果怎么样,真的涨了吧!”妻子不服气地反驳道:“这怎么能怪我呢?要是你当初坚持价格还会上涨,怎么会决定抛售一空呢?”
很多人在事情发生以后,往往会以为自己在事情发生之前就预测到了结果。事实上,他们未必像自己想象的那样,事先就做出了准确无误的判断,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后视偏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马后炮”。
开始时,约翰打算坚持到底,暂时不急着抛售,但在妻子的劝说下,他最终动摇了,将所持股票抛售一空。可是事后看到结果时,约翰的记忆习惯会让他“忘记”自己当初是如何动摇的,他只“记得”自己是如何坚持的,如何认定这支股票价格还会上涨的,这就是典型的后视偏见。约翰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思维呢?追根溯源,这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惯性,它让我们在事后忘记自己失误的部分,只记得自己当时的预测是多么正确。
中国人常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这句话揭示了中国人的一种常见心理——从结果看当初,因失败而责备。这类人喜欢在结果出来之后,向前逆推,寻找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并且为当初自己尤其是他人的选择而后悔,而抱怨。然而,他们经常从不良结果向前逆推,一旦事情运转良好,他们往往就不会追究当初的选择是对还是错。所以说,后视偏见带有极大的功利性。
人们也用“事后诸葛亮”来比喻那些事后自称有先见之明的人。诸葛亮神机妙算,是未卜先知,而他们则是过后方知,所以被称为“事后诸葛亮”。
比如,阿元看足球赛时,心情随着赛况的波折起伏跌宕,一心盼着钟爱的球队可以在最后关头反败为胜。但是比赛结束了,李元最喜欢的球队还是惨败。很多时候,李元会恨恨地说:“刚开始比赛,我就知道要输了,他们今天不在状态,没有发挥出最佳水平。现在怎样呢,果然输了!”
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也会碰到类似约翰、阿元这种“事后诸葛亮”的人。一旦持有这种心理,在某些情形下会给我们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
其一,假如你有了后视偏见,你就会在事情发生后,觉得自己当初的预测是对的,因此你很难从实践中得到有益的经验教训。下属没有如期完成你交代的任务,你可能会生气地想,这个人做事的能力就是不行,我早就知道他会把事情办砸了,果然不出所料!
其二,由于觉得早就预测到事情的结果,你很难以公允的眼光看待别人。对于别人的成绩,你觉得本来就应该这样,你早就料到结果了。别人犯了错误,你可能会严厉地说,早就告诉过你这件事情不能这样做了,要如何如何做,而事先呢,你或许一直持默许的态度。
其三,你会以结果论成败,而忽略中间的过程。
那么,如何改变后视偏见呢?
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在事情发生前,写下你对结果的预测,并列出你做出这种预测的理由。这样做,可以避免事情发生后,你的记忆会筛选储存的信息,只想起那些与结果相符合的环节和证据。而把预测结果写下来,你就会客观地发现,自己的预测未必都准确无误。这一过程也可以使你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判断力,充分了解你在哪些方面预测得比较准,又在哪些领域经常预测失灵。
对于那些有后视偏见的领导,你可以先告诉他不好的情况,等他不满地说,早就告诉过你要三思而后行了,你再说出事情的真相:一切良好。经过这番曲折,他就不会再有那么强烈的后视偏见了,当然,前提是你不怕被炒鱿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