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都有其独立人格,其感觉、思考及表现方式都是独一无二的。人格心理学正是针对一个人最基础的人格进行研究,进而分析其心理,对其行为进行预判的。
人有保持认知一致性的倾向。一旦认知无法一致,就产生了认知失调,也叫认知不和谐。互相失调的认知因素会引起心理上的紧张,并产生不愉快的体验,这就是失调感。这种失调感往往并不能持久,它会转而促使人们重新构建自己的认知,从而改变认知失调的状态。
王军是一位“问题学生”,一贯我行我素,不遵守课堂纪律。上课时,他总是不停地做小动作,或者东张西望,伺机与别人说话。自习课就更不用提了,只要老师不在,他就会讲笑话,你会经常听到他略带沙哑的声音。赵老师接任班主任后,就为王军头疼不已。
一次,赵老师决定剑走偏锋,他对王军说:“老师经过了解,决定把维护课堂纪律的重任托付给你。以后,希望你帮助老师监督同学们上课以及自习。”王军简直不敢相信,他一向是个差等生,在老师眼中并不受欢迎,现在自己居然摇身一变,成了“班干部”。“老师,我不是做梦吧?您真的派我维持纪律?”赵老师说:“王军同学,其实你本质是好的。可能以前大家对你有些误会。我想,你会很好地胜任这份工作的。”赵老师对王军交代了自习课学习的内容,要求他当晚就走马上任。
自习课开始了,王军走向讲台,心里怦怦怦跳得厉害。他壮起胆子扫视了一下课堂,像个小老师似的,先是布置了自修内容,然后再三强调了课堂纪律。这一次自习课,王军一反常态,没有高谈阔论,老老实实地看起书来。在他的带动下,其他同学也没有乱走动或者讲话的。课后,赵老师及时表扬了王军。如此坚持了一个学期,王军竟然从一个差等生变成了好学生,考试成绩进入了中上游。
心理学家认为,王军一向不守纪律,是个散漫的人,赵老师忽然让他管理课堂纪律,这就破坏了他的心理平衡,在心里产生了震**,即认知失调。为了减轻矛盾,汪军调整了态度及行为,使之重新符合认知。
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利昂·费斯汀格在《当预言失灵》一书中提出了认知失调这一概念。1957年,他又在《认知失调理论》中作了详细阐述。人们由于做了某项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而引发的不舒服的感觉,或者说两个认知元素之间不相一致,就是认知失调。它指一个人的行为和先前的认知产生分歧,从一个认知过渡到另一个对立的认知时产生的不舒适感、不愉快情绪等。
20世纪50年代,幽浮末日教派的信徒们认为世界末日在12月20日来临。教派领袖玛丽安·科琪预言,她的信徒将会在12月20日夜里被一架外星飞船接走,飞到安全的地方。许多信徒因此放弃了工作,舍弃了家业,等待着世界末日的到来。费斯汀格认为,一旦世界末日没有来临,信徒将会失去对科琪女士的信任。到了午夜,信徒们集合起来,等待着飞船的降临。结果飞船毫无踪影,信徒们有点紧张。凌晨2点,信徒们开始惶惶不安。凌晨4点45分,科琪女士抛出了一个新版本。她说,由于他们的虔诚,世界已经被救赎了。等待飞船的信徒们不但没有因为科琪的预言失灵而质疑她,反而对她更加崇拜了,他们跑到大街上向别人兜售他们的宗教,说外星人因为他们而饶恕了这个星球。
在这个例子中,“预期落空”导致了认知失调。没有心理准备的信徒们,为了消除这种失调不得不接受新的预言。相互冲突的认知是一种原动力,人们会强迫自己接受或者寻求新的观念,以降低认知间的冲突。
认知失调有两个重点:一是认知成分,也就是人们的态度、思维、信念、理念等;二是推断,即逻辑推理是否严密,是否正确合理。这两点同时又是产生失调的原因。伴随着认知失调的增加,要求降低或减少失调的压力就愈来愈大。在20世纪,认知失调理论是西方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最令人瞩目的理论之一。
费斯汀格认为,人们的心理空间或认知结构是由各种各样的认知元素构成的,这些认知元素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一旦两个认知元素之间产生了冲突,认知失调便在所难免。认知失调理论的基本思路是认知与行为有联系,先有行为改变,再有认知的改变,失调效应作为中介。之所以要改变认知,只是为了给行为一个理由,使之合理化。
认知失调有三种形式。
一种认知失调是逻辑不一致。比如一个人认为所有的天鹅都是洁白无瑕的,所有的乌鸦都是黑的,如果他忽然看到了一只黑天鹅或者一只白乌鸦,便会产生认知失调。定居在某处的人们一贯认为,自己居住的区域是宇宙的中心。假若地理学家跑来摆事实,讲道理,利用空间模型或卫星发来的图片告诉这些人,他们的居处并非宇宙的中心,这些人也会产生认知失调。他们要么推翻自己原来的定论,要么拒绝接受地理学家的见解,否则就会一直处于认知失调状态。
另一种认知失调是态度与行为之间的不一致。吸烟对身体不好,李光下定决心戒烟,已经坚持了两个多月。客户不知情,出于礼貌递过来一支烟,李光接过烟就开始纠结,是抽呢,还是不抽呢?最后在客户的注视下,李光心情矛盾地点着了烟。此时,李光就产生了认知失调,他要么说服自己,吸烟有害健康,然后马上停止吸烟;要么对自己说,很多吸烟的人也长寿,就吸一支烟,没事儿的。再如,刘达在心里很鄙夷自己无能的上司,这位领导因为是董事长的小舅子才坐到管理职位,平时无所事事,对业务一问三不知。但刘达表面上还要摆出一副听话的样子,唯唯诺诺,这也是一种认知失调。
还有一种认知失调是行为与行为之间的不一致。
毫无疑问,认知失调会给人带来精神压力,造成心理紧张,并产生不愉快的体验。我们如何减少这种压力,消除紧张呢?通常情况下,有多种途径:一是减少不协调的认知成分;二是增加协调的认知成分;三是改变其中不协调的认知成分,使两种认知相互协调。不过,人们在减弱或消除失调感的过程中,一般是下意识进行的,对自己的心理状态并没有明确的意识。出于本能,人们会想方设法消除认知矛盾,以求得理念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