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地对待外界批评(1 / 1)

反焦虑思维 郭 婷 1116 字 1个月前

1.现实版的西绪弗斯

索伯格教授是研究世界史的专家,他编撰过很多书籍,成绩斐然。作为经历过20世纪风风雨雨的老学者,他的学生们一直期待老师能够写一本回忆录。索伯格教授花了近两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这部回忆录。他的学生帮忙联系了一家知名出版社的编辑,编辑很感兴趣,花了一周的时间,通读了全稿,之后联系了索伯格教授,表示他们很乐于出版这本书,但有些地方需要改动,并已经做出了标示。

索伯格教授听到编辑的回复后,表示他最近很忙,但会尽快修改好稿子,再送到出版社。可是,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编辑始终没有收到索伯格教授的回忆录修改稿。编辑一次次地发邮件询问索伯格教授返送修改稿的时间,并诚恳地表达了自己对这本书的兴趣。索伯格教授还是说:他也不确定,他还是很忙。

又是三个月过去了,出版社的编辑仍旧兴趣不减。编辑这次没有直接联系索伯格教授,而是约见了当时联系他的那位学生。学生表示,他也不知道教授为什么一拖再拖,不过他可以旁敲侧击地去问问教授。

这天,学生带着自己的论文前往老师家中拜访。在老师的书房,学生一眼就看到了放在书架最高层的那本厚厚的书稿,书稿表面已经落了一层灰,看来老师是打算把书稿束之高阁了。

“老师,出版社的编辑前两天联系我了,他不敢贸然打扰您,所以想托我问问您修改稿最近是否可以送过去,他说如果您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联系他。只要能出版,别的都不是问题。”

索伯格教授啜了一口咖啡,目光转到了书架上的那叠书稿上:“还是再等等吧,我还没想好到底怎么改,万一改得又不如出版社编辑的意,我宁愿不出版了。”

学生瞬间明白了老师内心的想法,原来,编辑对文稿的改动意见还是让索伯格教授有了怯意。自己这位老师编了一辈子书,以前之所以没有这样的担心,是因为那都是别人创作的东西,其质量与自己没有绝对的关系。现在,当自己的回忆录拿出去,就开始担心和害怕别人的批评了。

索伯格教授并不是真的因为“忙”而没有时间改稿子,而是因为害怕自己的稿子遭到读者的批评而一再拖延。这位教授固执地拒绝面对自己,面对书稿,面对外界与自己的交流。虽然他有舒适的书房、舒适的书桌,可他却痛苦不堪。他成了现实中的西绪弗斯——试图反抗那块从陡山上掉下来的大石头,但却得不到真正的救赎。

如果一个人害怕别人的批评,就会任凭别人影响自己的思想,接受他们的观点,无法客观地看待自己,因而无法过真正自由自在的生活。

比如,生活中很多人明明知道自己的婚姻已经形同虚设,但是因为他们害怕受到来自周围人的批评或议论,而情愿过着凑合的日子;有的人从自身素质来说,更适合去学一门手艺或者技术,但碍于面子,怕被别人说没有大学文凭,结果无奈地接受自己不感兴趣的教育;在一些家庭中,许多人任凭亲戚们打着“责任”的招牌来干涉他们的生活,也是因为他们害怕遭到亲戚朋友的批评指责;还有人被别人的评论影响而瞻前顾后,错失事业上的良机……

这样的情况实在太多了,尤其是当一个人想要全心全力地致力于某项事业时,脑海中首先闪现的,就是害怕别人的闲话。如果这项事业对我们自己是个考验时,就会在内心千方百计寻找借口,拖延为之努力的时间。这时,我们的心理状态是这样的:“我能完成这项工作,达到既定目标吗?工作量实在太大,需要太多的时间了。我周围的亲朋好友们对此会做何感想?我靠什么生活呢?别人从来没尝试过的东西,自己能取得成功吗?你就认为你一定能取得胜利?你要看看自己有什么能力才行,你的出身这样低微,这样没名望。别把目标定得太高了,别企图太大了……”

所有这些念头一下子涌上脑子,整个世界也仿佛顷刻间就变成了我们的敌人。周围都是嘲笑、讥讽的声音,仿佛所有的人都瞪大着眼盯着自己,拿着尺子在衡量自己。这正是许多人容易犯的错误,也是许多人普遍存在的消极心理状态。

一个人的创造性意念产生之后,会很快消失,除非立即被付诸行动,注入新的活力。所以,任何创造性的念头,都必须在它诞生的时候就紧紧地抓住它,给它良好的生存机会和发展环境。爱面子、怕受批评这类恐惧心理是毁灭想象力、创造力和执行力的最大障碍,它们会阻止我们前进的步伐。

2.没有任何人能给你下定义

无论旁人对我们做出何种评价,那都仅仅是他们对我们言行的主观理解。他们往往只是从其自身的感受出发,而不会试图探寻、了解事情的本质,更不会站在我们的角度考虑问题。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男生A和女生B是一对恋人,他们和朋友C一起走在路上。突然,男生A看到了一个衣衫褴褛的卖花小姑娘,便掏出钱包,买下了全部的花,然后送给女朋友。C在心里想:他这么做就是想在女朋友面前炫耀一下自己的大方,真是个虚伪的人。女生B在想:他不一定是真的想送花给我,他只是太善良了,全都买下来就是想让小姑娘今天可以早点回家。而卖花的小姑娘则在想:他一定是很爱自己的女朋友,才买了这么多花给她。

我们不能强求别人正视生活,从客观、公正的角度来评价所有事情,但是,无论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可以这样告诉自己:任何评价其实都和所做事情的实际价值无关,别人的批评不会让你的自我价值降低,真正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你是否让自己的生命得到了表达、延展或者绽放。

马克·鲍尔莱因说:“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99%的事情,对于别人而言根本毫无意义。”所以记住:别人对我们的批评和赞美,更多的是反映出了他们内心的状态,而不能定义我们的好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