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是冒险家的乐园(1 / 1)

有些生意人脑子活、技术好、人缘也不错,但在生意场上总是毫无起色。明明看准的事,却难以下定决心去做;明明想好的点子,却不敢付诸实践。优柔寡断,前怕狼后怕虎,这些“光想不练”的生意人,注定是碌碌无为的平庸者。

◆冒险,痛且快乐若

既走经商之道,就要有敢于冒险的胆略和精神。任何的温室暖居,都造就不出超常的生意人。

冒险的价值在于考验人们在逆境中锻炼自我的抗争能力、适应能力、意志能力以及对未来结果超常的评估能力。

冒险,并不是对所有人都适用的。如胆小如鼠的从众之辈,自己没有主见,跟在别人后面唯唯诺诺、亦步亦趋地爬行,那是没有冒险的骨气,也没有冒险的欲望。

商界的冒险,就是属于有理性的投资者的事。所以,成功也是属于勇于冒险的生意人的。尽管当他们在冒险时都要承受痛苦,但他们深知,只要他们敢去冒险,其险处后边就是一成的失败和九成的成功。

有意义的冒险是值得的,这在所有具有超常素质的冒险者的冒险事例中足以得到证明。无谓的冒险则不应提倡,因为那不叫冒险,而叫冒失。

冒险是一种快乐的痛。这种感觉,只有经历过冒险的人才能道出来。

冒险本是一种痛苦,因为你不知道这个冒险是否值得。所以,生意人首先要有承受痛苦的准备,否则,就不要参加这样的“游戏”。但从长远处着眼,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失落反差之大,就会更坚定你的信心。因此,你也可以在冒险游戏中得到快乐,而不只是痛苦。

你想成为一个成功的生意人,就要有冒险精神。假如你有心冒险,你就要在事先做好承受痛苦的思想准备。这样,在你成功的时候,你享受的快乐就无与伦比了。

从事经商活动就要冒险,风险意味着失败的可能,失败就要赔钱。仅从这个层面上看,这是一件痛苦的事。当你从失意中找到了重新奋起的感觉,这种感觉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风险给你带来的启迪,你岂不另有一番快意?

谁都痛恨在投资中赔钱,这使你的心情变坏、尴尬、愤怒。

但请勿把这种因赔钱导致的痛苦埋在心中,隐瞒痛苦只能使事情变得更糟糕,耍冷静、超然地对待亏损,不必害怕与别人谈亏损的事,学会向别人倾诉你的痛苦,你会感到很舒心,而且很快就能从痛苦中走出来。

如果投资赚钱的事很简单,不是冒险,没有痛苦,那么谁都可以随随便便到商场玩几招儿。问题是,投资经商是一种十分复杂、高风险的工作,它需要极度的磨炼、自信,并且不感情用事;更重要的是,要随时准备承受痛苦。

想在商场上闲庭信步是办不到的。你要准备冒险,更要准备吃苦头。正如索罗斯所说:“痛苦也是财富,它促使我看看到底什么地方出了毛病。”毛病找到了,铲除病根,重整旗鼓,继续上阵,这时候的快感是那些在险阻面前畏首畏脚的人永远也体会不到的。

◆高收入意味着高风险

大多数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有个共同点,他们有勇气,敢想敢干。

个人资产超过36亿元人民币的新疆首富孙广信,在他27岁开始创业时,身上仅有3000元,那是他全部的复员费。

27岁,是这个亿万富翁人生的转折点。在此之前的孙广信,经历看起来似乎很平常。

1962年,他出生在新疆乌鲁木齐市一个多民族的大杂院。

父亲是当年从山东走西口“盲流”到新疆的鞋匠。家中兄妹5人,除他之外,连个高中毕业生都没有。高考未果的他,去了部队,并考上了军校,成了家中惟一有干部身份的人。27岁复员,他开始了自己的商业旅程。

1989年,孙广信开始用行动在商场书写今天被称为“西部神话”的财寓故事。起初是替别人推销推土机。

他主动找上门去,以个体户的名义要替内地的一个厂推销推土机。“卖一台,给我1%的手续费;卖不掉分文不取。”一出门就是20多天,睡9角钱一晚的大通铺,10个月走了10多万公里,卖出103台。这是该厂在新疆10年的总销售量。

初战告捷,给了孙广信极大鼓舞。按常人的思维,他一定会继续从事原来的工作,但孙广信却认为,推土机的市场毕竟有限,不利于自己未来的发展。于是,第二年,年仅28岁的孙广信辞去了推土机的推销工作,以67万元盘下了乌鲁木齐倒闭的“广东酒家”,经营当时鲜见的粤菜。有人认为他的行为难以理解,有人认为他的举动过于冒失,但富有冒险精神的孙广信不仅以口味正宗的粤菜成为乌鲁木齐餐饮业大王,而且他把这个酒家变成了交流商业信息的中心。孙广信说:“当时有人花4000元请一桌,我分析,花这么多钱请客的,起码要赚4万元。请客的,吃饭的,到底什么来头?”

具有敏锐洞察力的他从顾客那里捕捉到了石油设备贸易的商机,于是他又转战进出口贸易。仅1992年,他们l7个人的公司就进口成交8700万美元,占当年新疆进出口贸易额的1/6。

这年,他30岁。第二年,他又发现,房地产业将是中国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于是他在别人还举棋不定的时候,投身进入了房地产业,盖出了当时乌鲁木齐最高的写字楼“广汇大厦”。38岁时,他旗下的“广汇石材”在上海上市。现在,乌鲁木齐每7套商品房中就有4套是由他的广汇公司开发的。而他自己财富的50%来自房地产。孙广信最新运作的项目是把新疆天然气液化后运到华东地区销售。“要干就要干第一”,这就是孙广信成功致富的信条!

要想发家致富就得敢想敢干!许多人也想致富,也能敏锐地发现致富的机会,但就是不敢行动,畏首畏尾,害怕风险,结果一个个致富的机会从他们身边溜走。对于经商而言,不敢冒险实际上是最大的风险。

1987年5月,深圳发展银行以自由入股的方式,首先向社会发售人民币普通股79.5万股。人们对此抱有什么态度呢?

按香港《信报》的说法,是“极为麻木”,“观望者居多,投入者寥寥”。大多数人抱着怀疑、观望的态度,发行部门甚至把股票送上门也没有人认购。由于购买者屈指可数,结果花了几个月时间,也仅完成发行计划的5%。

在经济高度发展的深圳,素以经济头脑和市场意识超前于全国的“深圳人”,最初竟然也把股票错看成变相债券,认为发行股票是要向市民们“转嫁”政府或企业的经济危机。因此,他们面对政府与新闻媒体的大肆宣传充耳不闻,以沉默与冷淡对待这次中国发展史上罕见的一次致富(更准确地说是暴富)机会。

1988年上半年,发展银行第二次发行股票时,还是门可罗雀;年底,“万科”股票上市时,竟有150万殷受人冷落,只好由承包销售股票的证券公司全部包下来。

应了美国沙普林博士的话,给予中国人致富的第三次机遇——股票金融从天而降。令人惋惜的是,在这次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致富机遇面前,绝大多数人反应迟钝,白白失去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而极少数有胆识、有远见、有魄力的人,在这次机遇里迅速完成了资本裂变阶段而成为现代富豪。

据说,1987年买发展银行股票最多的是一位貌不惊人、“浑身上下不过二三十元”的老者,他好像漫不经心地一举认购了8万元证券公司推销不出去的股票。文章作者给这位老者算了一笔账:估计到1990年5月,只要这位老者未抛出股票,加上数次派息和优先认股,便可不费举手之劳就能身价倍增,起码市值人民币300万元以上……然而,过了没多久,有人再次给这位老者算账时发现,他手中股票的实际市价已达600万元以上。

美国的百万富翁寥寥无几,因为只有18%的家庭的一家之主是自己开公司的老板或专业人士。美国是自由企业经济的中心,自行创业却这么小?为什么许多很聪明又接受过很好教育的人不去想方设法谋求一个高薪水的工作?

许多人都承认自己也问过同样的问题,也明白这是影响他们成为富豪的重要原因,然而却很少有人去改变这种状况,主要原因是他们缺乏勇气,缺乏冒险精神。希尔博士在他的书中写道:“我对2.5万个男女的失败做出过分析,发觉这些人的失败有30个主要因素,而‘缺乏决心’是主要原因。”

希尔博士所指的决心就是决策力、决断力、果敢判断、孤注一掷”的精神,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魄力;与之相反的则是拖延,是举棋不定、优柔寡断、“不敢下注”的心态。

希尔博士说:“在分析过数百个富豪的性格之后,我发觉一个事实:他们每一个都有果断下决心的习惯;如果他们决定了的事需要改变,他们会缓缓地改变。相反,无法聚存金钱的人,几乎没有例外,全部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决定一件事,而且时常迅速地变更决定了的事情。”

敢冒常人不敢冒之险,敢做常人不敢做的事,这就是多数致富的人必备的魄力!

◆人无我有,敢于出手

李晓华,1951年出生于北京一个工人家庭。他的成长期正是处于“**”的政局动**时期,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热潮中,他来到黑龙江的一个农场务农。

从小就胸怀大志的李晓华,当时以为自己的一生就此无所作为了。确实,人生成败是与客观条件密不可分的,面对于人的行为或生存发展的条件来讲,时间与地点就像连体儿,天时地利相互依存。作为一个年轻人,产生这样的思想是合乎情理的。

何况当时人人自危,谁也不知自己将来的命运。

经过了8年的磨砺,回到北京后仍找不到正式工作,只好做些杂活维持生计。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地,李晓华认识到时机已来临,他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对北京市场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同时,他又仔细研究了有关营销学的书籍,为自己创业做好充分准备。在钻研“营销学”时,他对“人无我有”的经营策略较感兴趣,并体会到,在市场竞争中,经营者钻进市场空隙,是一种赢得市场的法宝。任何商品市场都是处于动态的,这种动态是需求的变化,产品竞争及其相互作用的综合效应。其中任何一种因素的变动,都可能导致市场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缝隙,竞争者可从中寻找自己的位置。

“人无我有”就是其中的一种钻缝战术,即当某个市场缺少某种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是缺少某一区域的规格型号产品时,经营者找准空隙及时将这些产品补上,必定可以夺得市场,获得利润。李晓华根据“人无我有”策略的思路,在20世纪80年代初南下广东。他发现率先改革开放的大都市有许多新产品,在北京是鲜为人见的。他从中发现了“喷泉果汁制冷机”,它可即时榨出鲜果汁供饮用,而且价钱也不贵,相信在北京会大受欢迎。

于是,他筹集了几千元人民币买了一台“喷泉果汁制冷机”回京,有北京繁华的地方摆卖即榨鲜果汁,果然获得了成功,每天顾客络绎不绝,收入颇丰。

市场竞争是残酷的。一些商人发现李晓华的鲜榨果汁生意如此兴旺,也纷纷效仿。李晓华经过一两年的“人无我有”的经营运作后,对这一经营策略已驾轻就熟。他早就预感到竞争者必然会蜂拥而来。于是,他转卖了机器,又从南方购进录像带回北京销售。1984年广东的企业已大量加工生产录像带了,而当时北京则缺少这类产品,李晓华这一“人无我有”的经营又获得了更大的成功,因为他可以批量供货,比鲜榨果汁的生意不知大了多少倍,财富随之滚滚而来。

20世纪80年代末,李晓华注意到我国生产的101毛发再生精有奇效,在日本大受欢迎。于是,他再次运用“人无我有”的策略,使101毛发再生精打入了日本市场。由于销售得法,他成为101毛发再生精在日本的三家代理之一,这又为他开辟了一条生财之道。

多次的“人无我有”策略使李晓华的资本逐渐增多,他乘势把自己的业务纳入正规化轨道,并开始了贸易、纺织业、旅游业及房地产业等多元化经营,甚至把经营扩展到境外。他注意到1989年下半年香港房地产业的价格正急剧下跌。于是,他凭着自己的眼光和勇气,购买了一批物业。一年以后,香港房地产价格迅速回升,李晓华此举赢利甚丰。

◆要走钢丝就不能怕险

人生旅程上有些路段常常存在一些风险,胆小如鼠、天上掉下树叶也怕砸脑袋的人是不可能抢先通过这一路段的,因而更不可能采摘到前边树上所结的最肥硕、最甘美的果实,落在后面蹒跚而至者,只能摘一些青涩的小果子,甚至有更糟糕的,只能喝西北风——世上富人和穷人的差别也许正于此。

当遇到严峻形势时,人们习惯的做法是小心谨慎,保全自己。而结果呢?不是考虑怎样发挥自己的潜能,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怎样才能减少自己的损失上。这种人的结果大都会以失败而告终。

任何领域的领袖,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顶尖人物,正是由于他们勇于面对风险之事。

李嘉减是香港的著名大商人,他就有着一个善于利用风险发展自己的头脑。

1966年底,一度处于低迷状态的香港房地产业开始复苏。

但就在此时,内地的“**”浪潮开始波及香港。

1967年,北京发生火烧英国代办处事件,香港掀起五月风暴。

“中共即将收复香港”的谣言四起,香港人心惶惶,触发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次大移民潮。

移民者以有钱人居多,他们争相贱价抛售物业。自然,新落成的楼字也备受冷落,整个房地产市场卖多买少,有价无市。地产商、建筑商焦头烂额,一筹莫展。

李嘉诚一直在关注、观察时势,经过深思熟虑,他毅然采取惊人之举:人弃我取,趁低吸纳。

李嘉诚在整个大势中逆流而行。

他相信世间事乱极则治、物极必反。

从宏观上看,他相信中国政府不会以武力收复香港,道理显丽易见,若要收复,1949年就可以收复,何必等到现在?当年保留香港,是想保留一条对外贸易的通道,这样对中国政府更有利。现在的国际形势和香港的特殊地位并不会改变。因此,中国政府不可能收复香港。

经过深入的分析,李嘉诚做出“人弃我取,趁低吸纳”的决策,并将此看做是千载难逢的拓展良机。

于是,在别人都在抛售的时候,李嘉诚不动声色地大量收购。

李嘉诚将买下的旧房装修后出租;又抓住地产低潮建筑费?低廉的良机,在购置的地盘上兴建物业。

李嘉诚的行为需要超卓的智力。不少朋友为他的“冒险”捏一把汗;同业的地产商,在等着看他的笑话。

这场战后最大的地产危机,一直延续到1969年。

1970年,香港百业复兴,地产市道转旺。这时,李嘉诚已经聚积了大量的收租物业。从最初的12万平方英尺(1平方英尺= 0.0929平方米),发展到35万平方英尺,每年的租金收入达390万港元。

李嘉诚在动**中胜出,并为他日后成为房地产巨头奠定了基石。

有人说李嘉诚是赌场豪客,孤注一掷,侥幸取胜。

应该说,在这场夹杂着政治背景和人为因素的房地产灾难中,前景也是个未知数。这样说来,李嘉诚的决策是十足的胜券在握是不现实的。李嘉诚的行动是带着冒险性的,说是赌博也未尝不可。

但是,李嘉诚的冒险是建立在对形势的密切关注和精确分析之上,李嘉诚绝非投机家,而是一个拥有超人睿智的商人。

他正是凭着自己的智力和勇气,才将整个地产业的灾难变成了发展自己的机遇。

香港商人陈玉书在他的自传《高旅生涯不是梦》里指出:致富秘诀,在于“大胆创新,眼光独到”。无论对哪一种商品的市场来说,都有这样一个规律:我看好,别人看坏,事实证明是好,我能赚钱;反之,我看好,别人看坏,事实证明是坏,我便要破财,甚至破产;如果大家能看好,我也看好,事实证明是对了,则也仅仅能维持生活。

明智的生意人能谋算出冒险的系数有多大,此外作好应付风险的准备,则可以胜算。

在多变的世界中,成功者常常属于那些敢于抓住时机,适度冒险的人。有些人很聪明,对不利因素和风险看得太清楚了,不敢胃一点风险,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永远只能“糊口”而已。实际上,如果能从风险的转化和准备上进行谋划,则风险可以变成机遇。

茫茫世界风云变幻,漠漠人生漂浮不定,而未来的风景却隐没在迷雾中,向那里进发,有崎岖的山路,也有阴晦的沼泽,深一脚浅一脚,虽然有危险,但这却是在有限的人生中通往成功与幸福的捷径。

◆没有风险就是最大的风险

保守、不愿冒险的人,往往一小有成绩便不敢再担风险,岂不知没有风险才是最大的风险。对每个有志于发家致富的人来说,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自己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在市场经济的猛烈冲击下,我国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商海之潮。很多人都在寻找致富之路,从机关于部到工人,从大学教授到售货员,从博士到农民,各个行业、各个阶层的人士纷纷都在考虑致富,研究致富。但也有人谈“下海”色变,一想到失业便会失去知觉,总想老老实实保住自己那点可怜的东西。这种平庸短浅灼见识,遏制了他们拼搏向上的精神力量,使他们本来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的才能轻易被否定和抹煞,断送了他们本来可以创造出的光明前途,这类人是永远无法摆脱贫困的。

越想保住既得利益而不敢进取的人越发不了财,赚不到钱,天天垂头丧气的人,也不可能致富。走路抬头挺胸,个性豪爽,敢冒风雨,披荆斩棘,才是财神爷的宠儿。因为性格乐观、甘冒风险是于好所有事情的基础。独木桥的那一边是美丽丰硕的果园,自信的人大胆地走过去,摘到甘甜的果实。缺乏自信的人却在原地犹豫:我能过得去吗?——而果实,都被大胆行动的人采走了。

许多人认为自己没有很高的学历,没有特殊的技术,怎么自信得起来?他们也想发财,也想致富,但不敢冒风险注定了他们只能做个平庸的人,过着简朴的生活。

这是胆怯的表现。事实上,我们分析现在的富豪们,你便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的富豪很多是白手起家的,张三是白手起家的,李四也可能是白手起家的!这些亿万富翁,不只是白手起家,而且起家时还是属于最贫困的阶层。这不只是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国如此,就是在富翁比比皆是的美国,约80%的富翁也并非是继承上一代的财富而跻身百万富翁行列的。他们从不认为缺少祖荫会使自己机会比别人少,并且他们多数人从事的行业也可归类为普通到乏味之间,如焊接工、拍卖商、农夫、打工仔。可见,富翁多在普通人中诞生,只要坚持正确的信念与行动,几十年后,我们完全有可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文化水平不高,也会成为不敢拓展人生之路的借口。其实在波涛汹涌的商海竞争中,文化素质高的人,其致富的渠道和获胜的机会会相对多一些,这是无可置疑的。但是,商业竞争并非全部是单纯文化水平的竞争。商业活动要求具备许多特殊的符合商业竞争需要的素质,这就是个人的品格魄力、心理素质、聪明才智、活动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竞争。而这并不以文化水平的高低而论。高学历者不见得就具有较高的商业竞争素质,低学历者不见得就会在商业竞争中失败。从目前我国已经涌现出来的致富者来看,并非都是高学历者,反而有相当一部分人文化水平并不高。据统计,中国的30位亿万富翁,有两个“70%”:

70%出身农民,70%只有小学文化程度。

在早期创业中,外部环境变化剧烈,机会较多,在这种多变环境中,低文化层次的人更容易适应,因为他们没有精神负担,思维敏捷,更具有冒险心理,所以这些人在资本原始积累阶段更容易获得财富。改革初期,民营企业家大多从事传统工业、商业及服务业,文化水平高者不一定具有优势,低文化程度的老板同样得心应手,有时甚至比高文化程度者更放得开手脚,更具优势。也许你认为这是改革开放早期特殊的政策因素导致的结果。而据统计部门对2000年上半年城市高收入群体进行的一项调查同样说明,低学历者不一定就是低收入者。

让你意外的是,在海峡两岸刮起了“统一”旋风的台湾企业家、统一企业总裁高清愿却仅是小学文化。高先生幼年丧父,13岁就到台南给人打工,受过的全部正规教育只有小学6年。中年时,在逆境中长大的高清愿迎来了一生中最重大的转折点——由纺织业改行到陌生的食品业中创业,并最终成就了今日的统一食品王国。问及成功的心得,高清愿这样说:“成功的机会都一样,就看你敢不敢抓取。”

高清愿所言的确是至理名言,总想吃没有任何风险的安稳饭的年代已经没有了,总是局限于保守的圈圈里,真正有机会让他发财时,他却又不敢迈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