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叔本华提醒世人说:“一种适当的认命,是人生旅程中最重要的准备。”这句话可以作为八分饱人生哲学的一个最佳注脚。八分饱人生哲学提倡人的奋进与不屈精神,但决不鼓励人盲目地与天斗与地斗。
大卫王是古代犹太以色列国王(约公元前1000~公元前960年在位),这个伟大的国王对美女有着深深的迷恋。一天,他从王宫的平台上看见容貌甚美的妇人,顿时心摇神旌。大卫王急忙打听出她是谁之后,随即差人将她接进宫中,和她发生了关系。这个美貌妇人叫拔示巴,是大卫王手下将领乌利亚的妻子。
和部下之妻拔示巴风流过后,拔示巴告诉大卫王自己怀上了他的孩子。大卫王便将拔示巴的丈夫乌利亚派去前线,并写信给前线的元帅,要求他把乌利亚安排在阵势最险恶的地方,希望借敌人的手将其铲除,使自己“合法”得到拔示巴以及拔示巴腹中的孩子。
大卫王的计谋得逞了。乌利亚战死在前线,而大卫王则如愿以偿地将拔示巴迎娶进宫,成为他众多女人当中最为宠幸的人。然而大卫王借刀杀人、霸占人妻的阴险行为激怒了天神,天神耶和华让他和拔示巴产下的孩子得了重病。
大卫王为这孩子的病恳求神的宽恕。他开始禁食,把自己关在内室里,白天黑夜都躺在地上。他家中的老臣来到他的身旁,要把他从地上扶起来,他却怎么也不肯起来,也不同他们吃饭。
大卫王希望用这种方法,求得天神的原谅,降福于他的孩子。
然而,在大卫王的“苦肉计”进行到第七天时,患病的孩子死去了。大卫王的臣仆都不敢告诉他孩子的死讯。他们想:孩子还活着的时候,我们劝他,他都不肯听我们的话,如果现在告诉他孩子死了,他怎么能不更加伤心呢?
大卫王见臣仆们彼此低声说话、神色戚戚的样子,就知道孩子死了。于是他问臣仆们说:“孩子死了吗?”
臣仆们不敢撒谎,只得如实回答:“死了。”
大卫王听了孩子的死讯,就从地上起来,沐浴后抹上香膏,又换了衣服,走进耶和华的宫殿敬拜完毕然后回宫,吩咐人摆上饭菜,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臣仆们疑惑地问:“大卫王啊!你这样做是什么意思呢?孩子活着的时候,你不吃不喝,哭泣不止,现在孩子死了,你倒反而起来又吃又喝。”
大卫王说:“孩子还活着的时候,我不吃不喝,哭泣不已,是因为我想到也许天神耶和华会怜恤我,说不定还有希望不让我的孩子死去;如今孩子都死了,怎么也无法复活了,我又何必继续禁食、哭泣来折磨自己呢?我怎么做都不能使死去的孩子返回来了!”
这个故事只是一个传说,但其中传递了一个深刻的哲理:接受你所不能改变的。如果你努力过了,奋斗过了,争取过了,即使失败我们也没有必要感到遗憾与悲伤,因为一切都已经无法改变,一切努力与悲伤都于事无补。有时候,我们需要认命。
谈到认命,“命运”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一些人一听到“命运”,要么是迷信到底,要么是嗤之以鼻。其实,“命运”并不神秘,也不深奥,它是由“命”与“运”组成。其中,“命”是死的,是过去式,例如你生在何家,例如你被抄了鱿鱼,这些情况都是在发生后你才知道的,是不可更改的事实。而“运”是一个建立在将来时基础上的现在时,你梦想成为富豪,你梦想拥有一份好的工作,你为这些梦想而运动、而运作、而运筹,你通过努力有可能实现它们,这个过程称为“运”。“命”是死的,“运”是活的。有一个穷爸爸的“命”是无法改变的,但我们可以通过“运”来让自己成为富爸爸;被炒的“命”已经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通过“运”来让自己重新获得一份更好的工作或干脆当个不被老板炒的老板。
其实,在我们前面所说的“接受你所不能改变的”这句话的后面,还有一句叫:“改变你所不能接受的”。这不是什么文字游戏,而是两句非常具有哲理的睿智之语。在我们所不能接受的事物当中,有20%是无法改变的,因此我们只能选择接受;我们只能去改变我们所不能接受的事物当中的80%。对20%的坦然接受,就是叔本华所谓的“适当的认命”。
用你的勇敢来改变你所不能接受的,用你的胸怀来接受你所不能改变的,用你的智慧来区分这两者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