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方便,与己方便(1 / 1)

著名编辑肯尼思当年初入报界求职的时候,是迎合了别人的经验和需要才获得成功的。

18岁的肯尼思只身一人来闯纽约,他的第一个问题便是要向一个完全不认识的人求得一个编辑的职位。当时的纽约有成千上万的人失业,

而所有的报馆都被找职业的人包围着,在这样艰难的时期,这种严重的关头,他的问题是多么难解决呀!他唯一所谓的优势,无非是他曾在一家印刷厂做过几年排字工。

肯尼思跑的第一家便是《纽约新闻》,因为他早已知道这家报纸的老板格里莱少年时也曾像他一样,做过印刷厂的学徒。因此,他料定格里莱对于一个与他有相同遭遇的孩子,一定会表示高兴和同情的。果然,格里莱录用了他。

肯尼思所以能轻易地使老板相信他是值得雇用的人,完全是因为他知道运用“接近别人的经验”的策略,能够借用格里莱自己的经验来表达他的思想。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儿子是一个聪明的人,在中年时期,一次他曾带了三个孩子出去旅行,不料被许多摄影记者包围住了。他很不愿意把孩子的照片刊登出来,但是他能当场表示拒绝吗?不!他想,要既不让这些摄影记者扫兴,又使他们同意不拍摄他孩子们的照片。

小洛克菲勒与他们谈话时,并不把他们当作新闻记者,而是当作是他的师长或父辈。他与他们讨论,他表示刊登小孩子的照片,似乎不是教育儿童的好方法。于是这些摄影记者同意他的意见,很客气地走了。

帕丝女士也曾运用同样的方法与态度强硬的犯人谈话,交谈不到几分钟,竟使那些犯人涕泪交流地跪了下来。

她首先就和犯人们谈他们幼年时候的事情,以勾起他们以往的一切经验。犯人们大概都能抵抗一切外来的刑罚、威胁,然而对于这些内心升起来的种种回忆,可就没有能力去抵抗了。结果,许多冥顽不化的犯人都被帕丝女士转变成为温良和顺之人,成为有用之才。

美国的铁路专家查顿到英国去做大东铁路公司的总裁。到任之时,人家对他的反对就像“早春的寒霜”。原来大东的职员有一个传统观念:“没有一个美国佬有担任大东总裁职位的资格。”查顿是美国人,竟然当了总裁,于是便犯了众怒。但查顿并不着急,他只运用了一些策略,便平复了众人的敌意。他究竟运用了什么策略就消释了他们由传统观念而产生的敌意呢?那便是根据他产生敌意的经验,去迎合他们的意志并做出公开的演说。他说他到英国来担任这个职务,并不是为了什么荣誉,也没抱什么希望,他所需要的只是能有一个“户外竞技的机会”

罢了。几句话下来,果然使成千上万的大东职员们静默下来。

美国著名演说家乔特之所以能保持演说家的地位长久不衰,关键在于他善于应用这种策略。

有一次,他在一个陶瓷学校演说,第一句便说自己是校长手里的“陶土”,接着再说远至古代以来的陶瓷简史,使全校师生都听得非常满意。

又有一次,他在一个渔民集会上演说的时候,开头就把自己比作一条“异鱼”,他说:“这条异鱼也许会使你们钓鱼的本领意外进步,或许反而使你们钓鱼的本领退步。”他说了这样的妙语之后,才接下去演说英国渔业委员会繁殖江河鱼类的伟大计划和成绩。

而在一所英国学校演说时,他则列举一大串从该校毕业出来的著名人物,借此说明英国的教育是多么卓有成效,胜人一筹。当然,他的演说受到热烈的欢迎,因为他的一切演说的重点总是集中在别人的兴趣点上。

《演说术》一书的作者菲利浦曾说:“以听众的经验来发挥,乃是演说术的第一要义。演说者把他的思想熔铸在听众本身经验中越多,便越容易达到演说的目的。”

菲利浦说:“当我告诉一个朋友说:‘我的邻居买了一车紫苜蓿。’这话可能使他不懂,如果我接着解释‘紫苜蓿是一种草料’,于是他立刻有了紫苜蓿的印象,不容易懂的话就变得容易懂了。这就是解释已涉及听者自己的经验范围之内的缘故。”所以,菲利浦的结论是,“参考听众的经验,就是侵入听众的生命”。

总之,当你想抓住别人的注意,使他们听信于你的时候,建议你小心地从他们自己的经验及需要中接近他们,用他们的语言来发挥你的思想。

先迎合别人的需求,而后达到自己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