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亏是福(1 / 1)

一个人稀里糊涂、不精明地活着,往往就会一生平安、幸福坦然。相反,一个人太清醒、事事过于用心,就容易遭人暗算。

《菜根谭》中说:“舌存常见齿亡,刚强终不胜柔弱;户朽未闻枢蠹,偏执岂能及圆融。”牙齿较之于舌头,自然是坚硬刚强的,可是它们却经不起虫蛀菌噬,常被腐蚀得不堪入目,直至完全脱落,而柔软的舌头虽经酸甜苦辣,却毫发无损,安然无恙。以过于刚强之势对人对事,以强权逼迫过分,不能掌握适可分寸,便会物极必反,进取过了头必会招来灾祸。

隋朝的薛道衡,13岁即能讲《左氏春秋传》。隋文帝时,做内史侍郎,隋炀帝时任潘州刺史。大业五年,被召还京,上《高祖颂》,隋炀帝不悦,说:“仅是文辞华丽而已。”拜司隶大夫。隋炀帝自以为文才甚高,不想让众人超过自己。御史大夫乘机说薛道衡自负才子名,不把皇上看在眼里,这是有造反之心。隋炀帝便把薛道衡处以了绞刑。

人人都有自尊心,两个人在一起,如果一个人特意地在对方面前表现自己,这样的大露光彩只能导致两个结果:使对方倍加自卑,不愿同你来往;使对方倍加生气,决定要煞一煞你的威风。

富兰克林年轻时十分浮躁,什么事都喜欢出风头。有一次,一位老朋友把他叫到一旁,尖刻地训斥了他一顿:“你真是无可救药。你已经打击了每一位和你意见不同的人。你的意见变得太珍贵了,没有人承受得起。你的朋友发觉,如果你在场,他们会很不自在。你知道得太多了,没有人再能教你什么,也没有人打算告诉你些什么,因为那样会吃力不讨好的,而且又弄得不愉快。因此,你不能再吸收新知识了,但你的旧知识又很有限。”

富兰克林的优点之一,就是他接受教训的态度。同时,他已经能成熟、明智地领悟到他的确是那样,也发觉他正面临失败和社交悲剧的命运。于是,他决定立刻改掉傲慢、粗野的习惯。

“我立下一条规矩,”富兰克林回忆道,“绝不准自己太武断。我甚至不准自己在文字或语言上有太肯定的意见表达,比如‘当然’‘无疑’等,而改用‘我想’‘我假设’‘我想象一件事该这样或那样’或‘目前,我看来是如此’。当别人陈述一件事而我不以为然时,我绝不立刻驳斥他或立即指正他的错误。我会在回答的时候,表示在某些条件和情况下,他的意见没有错,但在目前这件事上,看来好像稍有两样,等等。我很快就领会到我这种改变态度的收获:凡是我参与的谈话,气氛都融洽得多了。我以谦虚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但容易被接受,更减少了一些冲突。我发现自己有错时,我没有什么难堪的场面。而我自己碰巧是对的时候,更能使对方不固执己见而赞同我。我最初采用这种方法时,确实和我的本性相冲突,但久而久之就逐渐习惯了。也许50年来,没有人听我讲过些什么太武断的话,这是我提交新法案或修改旧条文能得到同胞的重视,而且在成为民众协会的一员后具有相当影响力的重要原因。我不善辞令,更谈不上雄辩,遣词用字也很迟疑,还会说错话,但一般说来,我的意见还是得到广泛的支持。”

正如洪应明在《菜根谭》一书中所说:“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真涉世之一壶,藏身之三窟也。”做人宁可显得笨拙一些,也不可显得太聪明,宁可收敛一下,也不可锋芒毕露;宁可随和一点,也不可自命清高;宁可退缩一点,也不可太积极前进。

汉朝有名的游侠郭解就是一个很能藏锋露拙、大智若愚的人物。在洛阳有一位男子因与人结怨而处境困难,许多人出面当和事佬,但对方一句话也听不进去,最后只好请郭解出面,为他们排解这场纠纷,郭解晚上悄悄造访对方,热心地进行劝服,对方就逐渐让步了。

这时候如果是一般人,一定会为自己的成功而沾沾自喜,急于示人。但郭解不同,他对那接受劝解的人说:“我听说你对前几次的调解都不肯接受,这次很荣幸能接受我的调解。但是,我作为一个外地人,却压倒了本地有名望的人,成功地调解了你们的纠纷,实在是有违常理。因此,我希望你这次就当我是调解失败,等到我回去,再由当地有威望的人来调解时才接受,怎么样?”

郭解的做法异于常人,但却是一种使自己免遭众人嫉恨的明智之举。既保护了自己,又留下了为人称道的美名。谁又能说郭解不是大智慧者呢,那些极力显示自己才能的人,不过是耍小聪明罢了。

黑夜使眼睛失去它的作用,但却使耳朵的听觉更为灵敏。当你失去所有身外的价值时,别忘了你还有生命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