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大声的内心独白(1 / 1)

怎么了?为什么一切都那么模糊? 就像,就像我双目蒙尘。这是怎么回事?嘿,我闭不上眼睛了,我闭不上。我动不了了,一点儿动不了。我没感觉了。我瘫痪了。但也许,也许如果我集中精力就能行。不,不。没用。我动不了,我……等等,等一会儿。着急是没用的。至少我还活着。

这些都是希区柯克电视剧《崩溃》(1955年)中由约瑟夫·科顿饰演的威廉·卡卢的内心独白,通过画外音,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

当你的主角必须保持安静,或者不能说话的时候,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意识流的画外音来实时揭示他们内心的思想过程。我们听到他们随机想法的现场表演,通常伴有轻微的回声效果,表明没有其他人听到。这立即使得角色的存在具有主观性,而这在纯粹的视觉效果中是不可能达成的。

同一时期的作品例子是电视剧《宋飞正传》中的一集,伊莱恩(朱莉娅·路易斯·德雷福斯饰演)站在地铁上,周围是一群纽约人。灯光熄灭后,我们听到她对当前情形的评论,揭示她的愿望、恐惧和对周围人的意见。在这个例子中,内心独白是用以制造喜剧效果的,但是,正如上一个例子《崩溃》中的那样,像希区柯克这样的导演已经能够在一个戏剧性的背景下证明内心独白的力量。

希区柯克对意识流画外音的运用在他的电视作品中更为普遍,但在他的故事片中偶尔也会用到。例如,《惊魂记》(1960年)在玛丽恩·克莱因带着赃款开车时,就使用了这种内心独白的一种版本。她想象着别人议论她的话语。

自从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剧场及其衍生剧《希区柯克悬念故事集》问世以来,他起用了很多像弗兰西斯·科克雷尔这样的电台作家,这种技巧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电视领域。这也许是因为希区柯克认为电视是一种比电影更私人更隐秘的媒介,观众是在起居室的小屏幕上看电视的。不管是什么原因,意识流在他的20部电视作品中都很常见,如《佩勒姆先生的案件》《布兰查德的秘密》《四点钟》《赌门深似海》和前文提过的《崩溃》。

1 主体性的终极

意识流技术的美妙之处在于,当画外音被添加到演员的面部镜头中时,我们立即便可得知角色的想法。它允许我们不受约束地评估角色们的逻辑、计划,以及他们在实现这些计划时所感知到的障碍和后果。

它也有大声说出观众看电影时的思维过程的效果。你可以很容易地想象,一个人看了《四点钟》(1957年)中的这个场景,他的想法与保罗听到煤气工人驻足在外时的想法大致相同:

我想就在前面。在街的对面。是的。是个男人,听起来是个男人。他来了。进来吧,快进来,门没有锁。哦,不!那两个孩子一定是把我绑起来后把门锁上了。他们松开了拴扣。他们为什么要离开?她为什么不在这里?那个把她带下来的人一定会看到我的。他们为什么还不回来?回来啊。他们还是会回来的。马上开到前面来。他会看到他们,他会等。还有时间。哦,弗兰,回来吧,回来吧。求你了。马上把车开到门口,停下来。他会出来,让你放他进来。求你回来吧,马上回来,你能救我的。这是唯一的可能了,你没看出来吗?这是我能活下来的唯一办法。

保罗被绑起来,困在地下室里,他不顾一切地想让煤气工人看到他。他内心的想法驱动了这个场景的悬念和紧迫感,表达了他迫切希望妻子回家为煤气工人开门的情绪。独白与观众的想法非常相似,因而让观众和主角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在上面的叙述中,我们透过窗户看到了煤气工人的影子,正在向大门走来。当这个人放弃并走开时,我们也感到了和保罗一样的无助。要是煤气工人知道就好了。“要是我们有这个本事就好了。” 独白会激起观众的干涉欲望。

2 操作摄影机以匹配画外独白

画外音响起时,你用摄影机做些什么?在《四点钟》中,希区柯克围绕着保罗的面孔使用了几个跟踪镜头,让声音叙述时的画面在美学上更具动感。这些场景通常都是用视点序列来剪辑的,以便从保罗的角度来展示场景的进程。从本质上讲,保罗的独白是设计好的,就好像他真的说话了一样。唯一的区别就是强调他的眼睛,因为他的眼睛在镜头中拥有唯一的情感力量。

另一方面,像《崩溃》这样的电视剧就复杂多了,因为威廉的眼睛根本动不了。他的瘫痪状态使他在任何时候都无法使用眼睛表达真正的观点或情感,因为威廉总是以固定的位置凝视天空。

《崩溃》展示了希区柯克对使用摄影机创造“乐章”的实验(参见第六章),它从不同的距离和角度拍摄威廉的脸。对于一个在静止的环境中一动不动的男人的场景,这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镜头处理,唤起画外音的主观性质。

我们发现,当画外音变得模糊时,就会使用全景镜头,而那些至关重要的对话则会保留大特写镜头。当威廉变得惊慌失措时,希区柯克甚至用大特写镜头拍了威廉的嘴巴。当威廉开始关注周围环境时,他又转回去使用全景镜头。

希区柯克使用的角度选择是多种多样的,从各个角度和距离分割场景(图12.1)。有时我们从侧面看威廉,有时从后面看,有时从下面看,有时甚至从上面看。由此产生的蒙太奇让人联想到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绘画,在这幅画中,主体的各种视角被抽象地切成小块,放在平面的画布上。

图12.1 希区柯克像使用乐器一样使用他的摄影机,通过近距离拍摄创造强调的节奏。在《崩溃》中,这首由摄影机演奏出的管弦乐为一动不动、陷入瘫痪的主角增加了情感深度

《崩溃》,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剧场,?1955年美国国家广播环球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