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用希区柯克式的开场诱惑观众(1 / 1)

有一点须永远谨记,即,电影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娱乐。若要娱乐大众,开场便要抓住他们的兴趣。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正如你在前几章学到的,你的观众不应被动地观看影片,而应该参与其中。在镜头中加入个性元素是唤醒导演和观众之间联系的重要方式。没有什么时机比开场更适合做这件事了。你越早告诉观众所观看的是一部什么样的影片,你的悬念就会越有效。这在你影片之后的时段也同样奏效。

1 利用公共和私人空间

摄影机在地理空间中的移动,是向观众传达一个新故事即将揭开的信号的一种方式。你的摄影机可以从扫描一个公共空间开始,从客观的有利位置引诱观众,并唤起他们的偷窥本性。

还记得第四章和第五章中那个偷钱包女人的例子吗?这个场景的第一个镜头可以看作是一个女人在拥挤的海滩上随意行走。摄影机武断地决定跟随她而不是人群中的其他人。摄影机跟着她进入房子,我们看到了一个私密的世界。

希区柯克在他的电影开场时经常使用这种偷窥式的镜头移动方法,将镜头移向一个私人区域并进行侵入。以《蝴蝶梦》(1940年)为例〔在《惊魂记》(1960年)、《电话谋杀案》(1954年)、《特工》(1936年)等影片中也有这样的开场〕,希区柯克的镜头始于全景拍摄的景物,并在环境中追踪或摇摄,以寻找故事。《蝴蝶梦》的开头是月亮在黑压压的云层中闪烁,镜头在一扇铁门的栅栏间移动。进入私人领地后,摄影机沿着一条被树木环绕的车道移动,很快,摄影机就到达了一座老旧的宅邸,在宅邸周围进一步追踪,直到拍到一扇窗户。

在《惊魂记》中,我们穿过窗帘的缝隙,进入旅馆房间,一对情人正在穿衣服。这一次,希区柯克全面展现了凤凰城的景象,在连续的镜头中一步步接近一些楼房,好像随意地挑选出一个窗口进行窥视。

我敢打赌,如果他们看到一个女人在院子对面脱衣服睡觉,或者一个男人在他的房间里闲逛,十有八九的人,都会停下来看一看。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正是这种“自由放养式”的摄影机,能更巧妙地进入电影的开场,如《夺魂索》(1948年)、《电话谋杀案》(1943年),所有这些电影中,摄影机追拍,从阳光明媚的城市街道穿过窗户,展现了里面的私人空间。

用这样的追踪镜头或摇摄镜头开场会立刻让观众感到很特别。导演挑选我们去接触这些隐秘的信息,让人觉得甚是荣幸。我们立刻感到有一个故事叙述者在积极地带领我们进行一场别人看不到的秘密之旅。

2 风景和人群漫画

如果你真的选择在一个公共空间开始你的电影,它可能要么空无一人,要么人头攒动。这些人应该和你电影中的主要角色一样引人注目。你触动了“沃尔多在哪里”式的好奇,由此,你的观众会觉得,这些人,他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电影。一旦镜头最终落到主角的身上,我们会更以接近这个特别的人为荣。他们身上一定有某种深刻的东西,足以让他们从这些迷人的人中脱颖而出。如果你的摄影机选择跟踪他们当中的另一人,便可以展开另一部同样有趣的电影。

在希区柯克式的风格中,每一个临时演员都应该是滑稽的、讽刺的,并且各有他们自己有趣的故事。希区柯克的漫画式风景被独特的风格化的人群所占据,在一系列丰富的漫画中描绘普通民众。在《群鸟》(1963年)一片的开头,一位老妇人不以为然地瞪着蒂皮·海德伦,一位年轻男子则轻佻地向她吹口哨。这些微妙的迹象表明,她曾有公开的粗野言行,这一点我们后来才得知。

这些细节可以追溯到希区柯克的第一部英国电影《房客》(1926年),电影讲述了一个疯狂的女人向警察和好奇的旁观者回忆起一个故事,他们侧耳倾听。电影《三十九级台阶》(1935年)开场是在一个礼堂里,观众们聚集在一起,听“记忆先生”发表演讲,他们轮流问荒谬的问题,希区柯克给每个人一个特写镜头,让丰富的人物群像浮出水面。(译注:“记忆先生”,是片中的一个角色,真名是梅里克。他能凭借惊人的记忆,回答着观看他表演的观众们各种刁钻古怪的问题,间谍组织想利用他的记忆能力,将空军机密带出英国。)

希区柯克的群演不仅仅是群体中的普通成员,他们是自有故事的独立个体。在《孟克斯人》(1929年)中,我们看到商人在码头上切生鱼;在《海角擒凶》(1942年)中,无聊的工厂工人在流水线上工作;在《冲破铁幕》(1966年)中,物理学家们在游轮上用叉子粗暴地敲着冰冻的葡萄酒。

戴着羽毛帽子的祖母们经常出现在人群中,就像《奇怪的富翁》(1932年)中站在站台上的女人,双脚失去平衡,而拥挤的人群步调一致地来回踱步。在火车上,一个男人不小心抓住了她帽子上的羽毛,在火车摇晃的时候把它扯了下来,她瞪了他一眼,又把它从他手里抢了回来。同样,在 《西北偏北》的开头,人群似乎齐步走下通往地铁的楼梯,一个女人试图在另一个女人把她推开之前坐上出租车。

《擒凶记》(1955年)中的巴士上挤满了游客:戴着墨镜的金发女郎、法国人和戴着面纱的穆斯林。在《夺魂索》中,当我们往街上看的时候,我们看到一个女人推着婴儿车,另一个女人在扫楼梯,一个男人提着公文包,还有一个警察护送两个孩子过马路。当然,《后窗》(1954年)充满了各种滑稽的群演,这些人被卷入了詹姆斯·斯图尔特的阴谋中。

在《怒海孤舟》的开场中,物件代替了人物,希区柯克式的追踪镜头扫过沉船上漂浮的各种物品:一本《纽约客》杂志,一张扑克牌,一个棋盘,最后是一具漂浮的尸体。尸体经常出现在希区柯克的电影中,包括《怒海孤舟》《狂凶记》《年轻姑娘》《房客》《怪尸案》。

呈现如此有趣的人群不仅会立刻激起观众的好奇心,也会暗示故事叙述者的命令和控制:他挑选了一个人去跟随。这是教观众如何观看电影的方式之一。

3 幽默和异想天开的基调

电影也可以以一群滑稽的人物,凭借一种有趣的方式拉开帷幕,而不是以一个可以预见的悬疑故事的沉闷、黑暗、恐怖的环境开场。希区柯克认为所有的悬疑片都应该以喜剧开头(戈特利布)。

在希区柯克职业生涯的早期,他写道,一部电影需要转换基调,而喜剧式的开场对悬念至关重要。他说,“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戏剧的出现因其始料未及而更加有效……场景越欢乐,你从戏剧的突然引入中得到的刺激就越大”。他注意到英国电影从头到尾都只有一个单一的基调,但他也注意到许多戏剧都有喜剧性的第一幕,他称之为“植入情节的完美糖衣”。在《电影周刊》上,他解释道:

毕竟,现实生活就是如此。虽然悲剧可能注定会在下午的某个时候发生,但我们不会整个上午都面带愁容。我们只是不知道灾难即将来临——因此,当灾难真的来临时,我们很可能不会像从前那样,于无忧无虑之中放声大笑,开怀畅饮了。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戈特利布)

他说,电影中若没有喜剧和戏剧的这种对比,其后果是缺乏新鲜感和“无法缓解的紧张感”。这出戏没有上升到戏剧**的余地。他认为,这些情绪上的转变有助于保持观众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传达出这样一种印象,即角色首先是“鲜活的”,引导观众进入他们的戏剧之中。(戈特利布)

对他作品的研究,越来越多地显示出,在他的第一批有声电影中,特别是他在美国时期,他的大部分悬疑电影都是在明亮的日光下,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开场。他的电影的开场戏一般发生在下午,除了《年轻姑娘》(1937年)、《牙买加旅馆》(1939年)、《蝴蝶梦》(1940年)、《伸冤记》(1956年)和《大巧局》(1976年)之外,这几部电影的开场都是在晚上。即使是这样,例如在《蝴蝶梦》中,下一个场景,夜晚立刻被置于与灿烂阳光的对比之中,在倒叙的开头,一个自杀的男人将要从悬崖上跳下。

《年轻姑娘》一片的开头,一场暴风雨中一对夫妇在争吵,四周电闪雷鸣,由此场景转到一片阳光明媚的海滩,女人的尸体被冲上了岸。

关于这点,《怪尸案》可能是一个最鲜明的例子,开场展现了美丽的秋天景色,橙色的树叶,起伏的佛蒙特山,还有一座教堂。然后,一个天真的孩子蹦蹦跳跳地走过来,被草地上的一具尸体绊倒。

4 滑稽的音乐

希区柯克所使用的配乐几乎都荒谬地趋向于青少年的喜好,配上活泼的笛子和巨大的低音大号,仿佛他想迎合我们孩童般的天性。在 《三十九级台阶》(1935年)的开场,枪声扰乱了礼堂,舞台乐队演奏快乐的音乐来安抚人群,这种琐事与危险的对应关系得到了充分的阐述。

即便是《后窗》和《电话谋杀案》等更具戏剧化的影片,他也以滑稽的配乐开场,这种孩子气的躲猫猫的调调让人回想起他爱戏弄观众的偏好。希区柯克从他的电影一开始就公开地逗弄、戏耍着观众,和观众一起玩耍,就像一个大人逗一个宝宝一样。(戈特利布)

如果你决定在开场中使用一些希区柯克式的元素,你肯定会开始策划与观众之间那种有趣的、敌对的联系。通过一个有趣的开场,从日常世界到一个私人的、秘密的空间,你会让他们准备好去面对一次疯狂的悬疑之旅。通过持续的拟人化的镜头移动,明显的剪辑,也许还有一次有趣的客串,你的观众会完全意识到你为他们所设计的“过山车”。他们会喜欢你的每一次转折、拐弯、循环以及障眼法,并且会对你作为一个悬疑故事叙述者的聪明而开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