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城市转型进行时(1 / 1)

四年过去了,在大庆高新区的引领驱动下,在绝大多数资源型城市仍在濒临衰退的路上挣扎摸索时,大庆转型已经渐入佳境。

首先,经济已经从石油的“一柱擎天”到“多业并举”。随着佳昌80万片砷化镓抛光片项目达产,沃尔沃整车如期下线,大庆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非油重点产业分别增长20%、36%、15%、14%和16%。“三主”(石油化工产业、汽车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三个主导产业)和“三高”(高端装备制造、高端新兴、高端服务等三个高端产业)正逐步发展壮大。这座因油而生的城市,非油经济比重已由20年前的10%上升到2013年的57.2%;在结构优化同时,经济总量也迅猛增长。GDP从2008年的2000亿元一跃上升到2013年的4000多亿元,列全国地级城市11位,相当于5年时间再造了一个发展非油经济的新大庆!

其次,城市骨架拉开,城市生态改善。在原来的空间格局下,大庆城市发展空间土地空间捉襟见肘,成本高昂,高新区产业空间明显不足。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随着高新区的总体规划历经多次调整,其规划面积从辟建的6.8平方公里,到如今“双核驱动、四城联动” (“双核”指高新区主体区、经开区;“四城”指宏伟园区、兴化园区、林源园区、四季青温泉新城)的发展格局,面积扩至到665平方公里,相当于将大庆原有城区面积扩大了3倍。按照“产城融合”、“生态都市”等理念建设的高新区,已经成为一个集产业经济、商贸流通、科研教育、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城市区,成为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次,城市跻身“二线”,大庆魅力骤升。根据媒体2013年对中国城市分级排名结果显示,大庆与哈尔滨同列36个二线城市队伍。这个排名是从公司和公司人角度,对中国除传统一线城市之外的30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以及100个百强县共400个城市进行的详尽调查中得出。从现代城市意义上讲,二线城市往往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商业活跃度相对较强,对大公司、大品牌和优秀人才有一定的吸引力,正在或即将成为未来几年大公司布局的重点。可见,大庆能晋升为二线城市,无疑证明大庆城市魅力的彰显。

同时,从居民的幸福水平来看,根据权威机构测评显示,大庆人的幸福指数超过92%,位居全国前列。可以说,在高新区的推动下,大庆真在经历一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全方位转型。

正是因为这些成就,在2014年两会期间,《中国经营报》对大庆市长夏立华的采访中,问到大庆是否会“油尽城空”时,夏市长自信地说:“在大庆不存在‘油尽城空’这一问题,从很多年前,大庆就在规划未来的发展,现在正通过不断招商引资,以改变城市格局。现在非能源产业比例已经达到了57%,所以,大庆存在着长久发展的前景。”

总结大庆城市转型的成功经验,能给我们什么启示?王志纲工作室北京策划中心总经理任国刚认为, “一个资源型城市转型,第一要提前入手,有战略远见;第二,要找到能够推动转型的核心动力和载体;第三要寻找到能够与城市相匹配的核心产业。”其实这与大庆的转型之路不谋而合。

第一,转变理念,超前谋划城市转型

城市转型,最难的是什么?理念转型。正如大庆市委书记韩学键所言:“经济转型靠什么?靠思想解放。”。资源可以枯竭,但是精神资源不能枯竭。大庆转型的成功,其根本源于城市的远见,思维的转变。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大庆原油年产量还保持在5500万吨峰值。那时大庆人就开始发问“油没了怎么办?”。大庆对城市发展规律的认识非常早、也非常清醒,在最兴盛的时候,已经看到了资源型城市不可逆的未来,并且认识并未止步于理性思考,而是提出“二次创业”、“13633”发展战略、“工业园区化”战略、“一二三四五”发展战略等等。

在没有国家政策支持的背景下,大庆的这种“自费”转型,比国家启动资源型城市转型早了近10年。直到2001年,国务院确定辽宁阜新为中国第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大幕才由此拉开。

第二,铸造引擎,构筑转型核心载体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战略引擎。

为了推动转型,1992年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和大庆市委、市政府做出了辟建大庆高新区的战略决策。在当时已经获得国家批准的54个高新区中,其是唯一以“资源型城市转型”为课题提出申请的。

辟建后,全市给予了不遗余力的支持。1997年8月19日,大庆市下发《大庆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大庆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的决定》; 2010年大庆出台了《关于支持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决定》,在城市规划、建设等8个方面赋予了20多项市级审批权限,使高新区发展的动力更强、手段更多、效率更高。2012年,为了解决高新区发展的土地问题,大庆市把红骥330平方公里的牧场、91平方公里温泉新城划归高新区。

在各方面的支持下,当前高新区已成为大庆资源转型的核心动力,全市创新发展的典范。2013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655亿元、工业增加值542亿元、财政收入45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2倍、2.1倍和2.8倍。在全国106个国家高新区最新评价中,大庆高新区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分别跃升5位和4位,位列第24位和第15位。产业与城市高度匹配的雏形已经显现,在可预见的未来,可望为世界资源城市转型贡献大庆“范本”。

第三,长线布局,培养战略级产业

在替代性接续性产业选择上,长线思维模式下,高新区盯住的项目都是“高大上”。摒弃了一般高新区所走的平台集聚道路,而是以龙头项目来牵动产业发展,杨主任表示,“我们坚持围绕主导产业方向,集中资金、集中人力、集中政策、集中资源,深入谋划设计,精准定位目标,瞄准产业和行业领军企业,开展集中攻关,全力引进投资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高端大项目。”

其实在高新区战略策划中,任国刚就表示过类似观点,他认为,“大庆转型的所有核心产业,都在大庆高新区”,因此,“选择替代性接续性产业一定要与城市地位相匹配。大庆作为石油产业主导的城市,石化产值至少是千亿元级的,那寻找产业便不能仅仅是几亿乃至几十亿元,应该寻找未来可实现千亿规模的产业,这样的产业规模、产业能级以及产业关联性,才能够和这个城市比较一致,才可以实现顺利承接。”

也正是在这种思考下,确立了大庆高新区“三主三高”产业定位。后来高新区,又将其具体量化,即重点发展石油化工产业、汽车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等三个超1000亿元的主导产业,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高端新兴、高端服务等三个超500亿元的高端产业。

随着忠旺集团、沃尔沃、绿地、联想、新华08等一大批龙头企业的入驻,“三主三高”产业发展目标正在一步步接近。大庆新的产业版图正在初具雏形。

面向未来,大庆转型正在康庄大道上大踏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