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实战(1 / 1)

“我是谁?”一个几乎是亘古不变的哲学命题;不变的是问题本身,变化的是背后的答案。

今天,这个古老的哲学命题在城市经营的时代却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无论是重量级的城市,还是数以百计的中小城市,面对风云变幻、此消彼长的城市格局,都必须作出审慎而响亮的回答。

中国有句老话,叫“纲举目张”。对经营城市来说,城市定位就是那个“纲”,在发展方向和目标没有确立之前,一切作为都无异于盲人摸象。

遗憾的是,自建国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城市对自身定位的回答并不令人满意——要么是趋附于一时之需,过期作废;要么是好高骛远,理想与现实的距离远得离谱;要么是面面俱到,胡子眉毛一把抓;要么是不求甚解,只管大干快上。

历史的误会不应再重演,城市经营呼唤科学的理性。进入新世纪,当城市之间的竞争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命运的缰绳逐渐回归到城市首脑手中的时候,如何制定清晰、有效的城市定位,就成了摆在每个地方政府面前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基本课题。

综观现有各城市制定的林林总总、五花八门的城市定位,我们深深感到,真正困难的不是给城市定位贴上一个美丽的标签,不是给城市定位一个具体的说法,而是如何用科学的方法论把握城市发展的规律,如何在动态的环境中真正寻找到既符合城市个性,又有着无限前景的坐标。

一个鲜活的案例胜过一千打空洞的说教。2001年寒冬时节,应当地一家优秀房地产企业的邀请,工作室从北京赶到地处华北平原的廊坊。摆在工作室面前的有两重课题:首先是探索廊坊的城市发展战略,其次是在此基础上对廊坊开发区两万余亩土地的总体策划。

总之,一切的策划必须基于对廊坊明天的展望。

虽然在中国的版图上,河北廊坊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城市,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丝毫不影响其作为破解城市定位之谜的一个样本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