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都城的围攻(395—410年)(1 / 1)

一、哥特人的反叛使得希腊惨遭**(395—397年)

罗马臣民如果没有忘记狄奥多西大帝的功业,就会知道这位已经过世的皇帝为了支撑脆弱而腐朽的帝国,曾经花费了多大的苦心。他在元月去世,当时寒冷的季节尚未结束,哥特人就已完成战争准备。蛮族的协防军高举独立自主的旗帜,公开要与罗马为敌,他们凶狠的内心念念不忘揭竿而起。他们的同胞受制于上一个和约的条款,想过平静和勤奋的生活,却招来了欺诈和灾祸。他们听到号角的声音就放弃农庄,全副热情地拿起过去被迫丢下的武器。多瑙河的天堑已经完全向他们敞开、通行无阻,野性未泯的斯基泰武士从森林出发,那个格外严寒的冬天就像诗人所说的一样:“他们拉着沉重的大车,在宽阔而冻结的冰层上面,辗过曾经怒涛翻滚的河流。”位于多瑙河南岸各行省的那些不幸土著,在过去20年中一直忍受苦难的折磨,却也仍能想象当年天不怕地不怕的模样。形形色色的蛮族队伍打着哥特光荣的名号,纵情任性地散布在广大的疆域——从达尔马提亚的森林一直到君士坦丁堡的城墙。

哥特人从审慎而又慷慨的狄奥多西手里获得的年金,有时会中止给付,再不然就是减少数额,这成了叛乱的借口。他们轻视狄奥多西那不知战阵为何物的儿子,在受到这种侮辱后变得极其愤怒。阿尔卡狄乌斯的大臣不仅软弱无能况且食言多变,更加助长了哥特人报复的心理。鲁菲努斯经常拜访蛮族的营地,为了讨好他们,故意带着他们的武器,穿上他们的服装,这些却都成为通敌的证据。人们后来发现,蛮族不知是出于感激还是策略的动机,虽然到处烧杀破坏,但对于失去民心的统领,只要是他的私产总会手下留情。

通常哥特人的行动不受酋长的驱使,他们现在却都听从阿拉里克的指挥,因为过去酋长们的作为是出于盲目而固执的情绪,不像阿拉里克英勇过人且又足智多谋。显赫的领袖出身于巴尔蒂人高贵的门第,只愿顺从阿马利人的皇室地位。他要求罗马授予自己全军队的指挥权,在遭到拒绝后激起满腔怒火,这显示了宫廷的极度愚蠢和重大失策。阿拉里克虽然心存奢望要攻占君士坦丁堡,但他明智地立即放弃了这个不切实际的打算。面对离心离德的宫廷和满怀不满的人民,皇帝阿尔卡狄乌斯得知哥特大军的声势后感到极为惊惧。都城虽然缺乏高明的将才和英勇的军队,但不论是陆地还是海上的防御工事,蛮族使用的武器还是无法发挥效能。而色雷斯和达契亚毫无反抗余地,已经残破不堪,阿拉里克也不愿再花力气在那里肆意**,决定进军迄今未受战火摧残的行省,以便在名声和财富方面得到丰硕的收获。

安提奥库斯以代行执政官的头衔出任总督,与他备受尊敬的父亲相比真是虎父犬子。而吉隆提乌斯指挥行省的军队,最多可以执行暴君欺压民众的命令,但要是凭着勇气和能力防卫国土,实在是力有不逮,只能靠着天然的险阻而无人为的工事。鲁菲努斯将统领希腊的军政大权授予这样的两位官员,等于把古代的民主和学术中心拱手让给哥特侵略者。阿拉里克越过马其顿和色萨利的平原,根本没有受到任何抵抗,很快就到达了奥伊塔山脉的山麓,崎岖不平而又森林密布的高地,使得骑兵军队很难通过。整个山脉顺着海岸由东向西延伸,悬崖和马利亚湾之间只留下300英尺宽的间隙,有的地方狭窄到只剩一条羊肠小道,仅可供单行的运输车队通过。温泉关是名气最大的隘道,列昂尼达斯和300名斯巴达勇士曾在此英勇捐躯。只要作战经验丰富的将领,在此可以仗着地形之利,阻止或击灭哥特人的入侵。或许这个神圣之地,能在堕落的希腊人心胸之中激起战阵之勇的火花。然而配置在温泉关担任守备的军队,根本没有接战就奉命撤离。

阿拉里克没有遭到阻碍就迅速通过了,维奥蒂亚和福基斯肥沃的土地立即被蛮族的洪流淹没,他们屠杀了所有能够服役的适龄男子,从烈火冲天的村庄里掳走美貌的妇女,将所有的物品和牛群洗劫一空。几年以后前往希腊游历的旅客,很容易就可以发现哥特人所到之处留下的深印人心的斑斑血迹。底比斯的幸存不是靠着七个城门的防御力量,而是阿拉里克不想久留,他急着去占领雅典和重要的港口比雷埃夫斯。他不愿旷日持久地围城,以免带来危险,所以提出条件接受他们的降服。雅典人听到哥特的前锋已经抵达了的消息,很容易被说服交出了大部分的财产,当作密涅瓦之城和所有居民的赎金。双方举行庄严的宣誓,雅典民众忠实地履行应尽的义务,允许哥特君王带一小队经过挑选的队伍进入城中。阿拉里克让自己尽兴地在浴场洗尽尘垢,感到全身无比的轻松,并接受了官员安排的豪华饮宴,也很高兴自己能够有合适的举止,证明自己并非对于文明社会的礼仪一窍不通。

希腊民族生存的希望无法依靠自身的武力、神祇和国君,只能寄托于西部帝国将领的援助。斯提利科虽未获得允许前去击退入侵的蛮族,但还是决定进军,对哥特人施加惩处。一支庞大的舰队在意大利港口整装待发,斯提利科的军队在爱奥尼亚海经过短暂而顺利的航行,靠近了遭到毁灭的科林斯,并在地峡下船。阿卡迪亚是块森林密布的山区,传说中潘神和德拉兹的居留地,成为两位势均力敌的将领相互角力的战场。经过相互对峙且过程隐秘的鏖斗后,罗马军队的战术和毅力终于占据了上风。哥特人受到疾病和逃亡的侵袭,逐渐撤退到福洛伊地势高峻的山区,这里接近佩尼乌斯河的源头,位于伊利斯的边界,这是一处过去不受战争侵害的圣地。蛮族的营地立即被层层围困,河流的水源经过转向流到了另外的河道。他们饥渴难耐却仍然苦战不息,对手已经组成强大的包围圈阻止他们逃脱。斯提利科在完成所有防备措施后认为已经稳操胜券后,离开战地去享受凯旋带来的欢乐,又前往希腊的剧院欣赏各种戏剧节目和色情舞蹈。他的士兵擅自抛弃连队标志,分散在盟友的国土上到处横行,可想而知那些逃过敌人毒手的劫后余生人员,避免不了再次遭受掠夺的命运。

阿拉里克抓住这极其难得的机会,执行了无比大胆的计划。比起会战当中独撑危局、掌握混乱的场面,这更能展现一个将领的真正才华。他为了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困境中找到生路,必须突破包围营地的堑壕,实施困难而危险的行军,横越30英里的距离直达科林斯湾,然后把军队、俘虏和战利品运过深入陆地的内海。位于里乌姆和对岸之间狭窄的水道,宽度大约有半英里。阿拉里克的行动必须隐秘、谨慎而且迅速。等到敌人逃脱了水泄不通的包围圈后,罗马的将领方如梦初醒,并为之感到狼狈不堪,哥特人接着完全据有了重要的行省伊庇鲁斯。罗马军队过于迟缓的进击行动使阿拉里克获得喘息的时间,双方经过秘的谈判,最终和君士坦丁堡的大臣签订了条约。斯提利科接到东部帝国宫廷傲慢的命令,担心引起内战,只好撤离阿尔卡狄乌斯的疆域。阿拉里克成为东部皇帝的盟友和部属,虽然与罗马有深仇大恨,斯提利科也只有对他的崇高地位表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