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东北长白山,还是西南边陲的西双版纳;无论国际知名的地产大鳄,还是名不见经传的黑马,如今都不得不面对这样深刻的变化:昔日作为地产配套的休闲度假、健康运动、教育培训、文化娱乐……仿佛一夜之间,后卫变前锋,配套变主体,辅助变引擎,并成为决定人们置业消费的决定性因素。于是,不仅政府,而且越来越多的地产商,把导入产业,跨界整合,甚至变身产业运营商,看成是下一轮增长的重要方向,而将住宅产品看成人们需要享受拥有产业内容所必须的配套。
与此同时,以往空间和区位是价值评估的基本标准,而今这些空间里装什么内容,才是价值厘定的核心所在。毋庸置疑,这与常规地产以居住为导向的产业整合模式存在本质的差别。在常规地产项目中,发展商积极引进教育、商业、文化、健康等其他产业,仅仅是作为配套服务,最多只是一种差异化的卖点与产品价格提升的依据。
真正的“拐点”,不是房价走势的变化或成交量的变化,而是房地产行业走向“泛地产时代”。
造成这一影响深远的转折,根本原因在于城市与产业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导致城市发展需求转向。城市运营以投资效率和扩张速度为导向的“搭框架”阶段,走向注重内容,注重质量导向的“精装修”阶段。各级政府需要实质性的产业内容来支撑区域的发展,而房地产暴利造成的种种社会经济不和谐现象,已经饱受各方诟病,高投入门槛与更激烈的竞争,更迫使发展商把目光转向新的产业空间。
另一方面,居民在家庭收入、家庭生命周期、文化追求等方面的差异也进一步拉大,整个市场客群出现进一步细分,需求呈现多元化、大规模、高利润与可持续增长的势头。大消费时代的到来,直接刺激产业的升级与产业价值的增长,从而给“泛地产”带来了新的突破口。以旅游产业为例,在观光时代,旅游没有目的地,随着旅游产业向休闲、度假和体验等高级阶段升级,人们产生了新的需求,消费更大,地产和旅游的跨界融合产生了新的发展空间——旅游、休闲、度假地产。同样,健康、文化、教育、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亦不例外。
拐点呈现,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新模式的探索。导致变化的动因来自客群需求转向、产业升级转型和城市发展转轨,自然,新模式的构建亦围绕这三个核心展开了,相关的体系构建,不再是过去住宅独大的格局,而是把客群需求、产业功能与城市服务融合交集,构成多元功能与多种运营模式组合的“综合体”。这些综合体主要分以下几个方面:
单一客群综合体模式:围绕某个特定客群的多元需求,抓住该类客群核心敏感点度身订制,构建对应性的功能组合,打造以健康、娱乐和服务为主体的养老产业服务体系。如上海亲和源项目的养老产业综合体。
主题产业综合体模式:依托特色自然、文化或产业资源,形成面对多元客群主题集聚,并以此为核心全方位整合多种产业资源,构建功能体系,使不同客群多层次的投资、消费需求得到一站式满足。如万达长白山、银川世界穆斯林城的文化旅游综合体。或以区域特色产业与区域文化特色为核心,融入城市集散、枢纽与综合服务,构建城市特色公共空间、导入多种文化、娱乐、旅游、商业、度假与服务功能,使项目既成为游客首选目的地与聚散中心,又是多个产业,综合服务与城市功能聚集区,取得多元化的整合效应。如云南西双版纳海诚集团告庄西双景,以及江西景德镇的CHINA坊。
产业平台综合体模式:聚合高新技术领域的创业者,不仅为之“搭框架”,更提供“精装修”,在原有高新技术园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投资、管理、协作服务资源,使工作、学习、交流、休闲、运动、居住一体化,打造拥有产业服务与生活服务两大体系的创业社区;如成都天府新谷的创业孵化综合体、重庆尚盟时装产业园等。
这一系列新模式的出现,不仅是对新空间的追求和新模式的创新,更是基于企业战略——几乎每个项目策划推进的同时,工作室都提供了系统性的企业发展战略策划咨询。
毕竟,没有基于企业战略的思考,没有更大的企图和更长远的图谋,发展商对新模式的投入,不可能如此大胆、果决和舍得。毕竟,对新空间的成功探索,既要以企业层面的变革为必要基础,也是以企业跨越式发展为终极目标。
由是,我们自然把目光转向泛地产时代到来必然导致的核心课题——企业战略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