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优衣库的广告很酷(1 / 1)

对关注“信息”的优衣库而言,广告宣传与品牌塑造是企业战略的根基。

那么优衣库的“品牌”是个什么概念呢?2009年秋,柳井正接受采访:

人们为什么要购物?其实消费者在购买商品之前,一定会对品牌、企业和企业的员工有所认同。正因为如此,企业才要在制造好商品的同时打造好品牌与好的企业形象。日本企业常有“好商品不怕没人买”的误会。可是消费者要是不知道商品有多好,那消费行为就不会发生。所以我认为企业必须脚踏实地地将商品的优点宣传给顾客,还要让人们对这家企业产生信赖感,让人们觉得“这家企业的东西买着放心”,这才叫真正的品牌。

“优衣库的广告很有个性,非常酷。”很多看过优衣库广告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近年来,优衣库在报刊、电视上投放的广告都非常精简,却不乏冲击力。例如“UNIQLOCK”,便荣获过三个广告业的大奖。优衣库算得上是当仁不让的广告巧手。

优衣库在广告方面很舍得花钱,是日本国内屈指可数的广告赞助商。迅销的集团决算数据显示,它2011年的广告宣传费约为377亿日元,占销售额中的4.6%,而其他业界同行不过才占1%~3%,可见优衣库在广告上下了血本。优衣库的品牌形象与企业形象的飞速提升不过是这十多年的事。在那之前,人们对优衣库的印象不过是“有时会做些奇怪广告的、从日本关西来的服装折扣店”。

优衣库在1994年,也就是股票上市与关东分店开张营业的同时,在全国电视网投放了第一段“奇怪”的电视广告。广告内容是,一位关西大妈走进优衣库,用一口浓重的大阪腔说:“我不喜欢这件衣服,能给我换一下吗?”她一边说,还一边脱衣服。

这段广告的主旨是宣传优衣库的“随时退换货”服务,因为当时日本很少有能退换商品的服装店,不料这位关西大妈的表演太过抢眼,观众们纷纷向电视台投诉,说这广告“太粗俗”“太露骨”。广告原计划播出三个月,可因为投诉实在太多,所以放了两个月就草草收场了。但这支广告的曝光率出类拔萃,一举提高了优衣库在全国的知名度。

优衣库的第二轮宣传,则是在1995年大举刊登在全国性报纸和周刊杂志上的文字广告:“说优衣库的坏话,拿百万大奖。”优衣库希望通过该广告,收集人们对店铺和商品的不满与投诉。广告效果不错,优衣库收获了一万多条意见。当然,优衣库的目的是将消费者的建议反映在店铺设计与商品开发上,但这条前所未有的“奇怪”广告却出人意料地受到了高度的关注,也为提高优衣库的知名度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这些独特的广告虽然提高了优衣库的知名度,但没能改变人们对优衣库与商品的负面印象——“便宜货”“土里土气”。

真正让优衣库的形象焕然一新的是1999年秋冬播出的摇粒绒广告。优衣库不仅请来了著名的音乐人山崎将义、演员天本英世等名人,还请来了许多普通人,描写了他们的生活态度,思路独具一格,很“知性”。

负责制作这一系列广告的是美国的威登肯尼迪广告公司(Weiden Kennedy)。它是世界知名的广告公司,可口可乐、米勒啤酒、耐克等超一流企业也是它的客户。

柳井正与威登公司的远东区负责人约翰·杰非常投缘,便选择了威登为优衣库制作广告。约翰曾是纽约老牌百货商店布鲁明戴尔百货店的广告宣传部长,精通服装时尚领域的广告宣传。他对日本电视上的广告都嗤之以鼻,说“日本的广告只会单方面地说自己想说的话而已”。而柳井正与他有同样的感受,这就是双方广告业务上合作的前提。

而将柳井正引荐给约翰的是企业品牌形象顾问公司“CIA”的创始人、著名多媒体制作人陈锡豫。艺术导演田中则之也参与了这支广告的制作(后来田中也经常导演优衣库的广告)。

当时优衣库已开始不惜重金大举聘用一流导演和艺术家。之后我们还会提到优衣库与佐藤可士和的合作。这就是优衣库独具一格的市场营销与品牌塑造活动。

总而言之,摇粒绒的广告彻底扭转了优衣库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印象,建立了这样的认知:优衣库的衣服很便宜,而且质量不错,还挺时髦的呢。不过不能忘记的是,正因为优衣库的摇粒绒是一种“价廉物美,附加价值很高”的商品,才能和这支高水平、几近完美的广告交相辉映,相辅相成。

商品和服务必须有足够的内容和价值,否则广告也无法发挥出全部效果。柳井正的要求是:

要是没有真材实料,广告就成了浪费。假设一种商品有10的价值,那这个价值就是它的卖点,如果广告能恰到好处地宣传这一卖点,那10就会发挥出20的效果。广告就跟涡轮引擎一样,但更重要的是产品的真材实料!

优衣库是一家很会用广告的公司。但“会用”,并不是说优衣库能把商品、品牌和企业形象夸大,超出企业原本的实力。正相反,优衣库在用高质量的广告给自己施压,逼着自己推出不为广告抹黑的商品,从而不断提高产品和品牌的水平。

柳井的那一句“广告离不开真材实料”就是最好的证据。换句话说,优衣库的广告不仅是一个对外宣传的手段,更是提高公司内部的紧迫感、促进公司活化的重要环节。

摇粒绒的广告打响之后,优衣库的广告战略的确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也就是从“产品宣传”进化成了“品牌塑造”。

优衣库的广告手法是运用报刊、电视、各类杂志和近年炙手可热的网络媒体与SNS(社交网络服务),将商品、店铺、企业的“姿态”发送出去,这就是所谓的媒体组合战略。优衣库通过这种方法提高消费者的好感度与信赖感。

优衣库全球沟通部[1]负责人、集团执行董事永井弘曾说过:“就算只是单品的广告,也要想方设法通过这种宣传,提高优衣库的品牌形象。”

永井弘出身于丰田汽车的宣传部,于2001年进入迅销。永井称:“优衣库与柳井希望进军世界的冲劲深深打动了我。”

其实优衣库是一家特别喜欢用报纸打广告的企业。零售业的纸媒促销策略一般是往报纸里夹传单。优衣库也不例外,每年要做60张左右的传单广告,不过优衣库也会在报纸的版面上做广告,每年大约40次,这在服装零售商中其实是极其罕见的。

永井弘说过:“对我们而言,报纸是非常重要的媒体。它不仅能帮助我们促销,还能帮我们塑造品牌形象。”

在这些报刊广告中,有很多是纯粹的“意见广告”,就是宣传企业的态度、想法和活动方针的广告。像优衣库这样耗费巨资投放这类广告的零售商在全球都屈指可数。

下页刊登的广告便是“意见广告”的代表作——《服装的力量》。2011年3月1日,优衣库在《朝日新闻》《读卖新闻》《日经》等各大报社的早报中投放了这支整版广告。《服装的力量》是全球沟通部与社会责任部的“共同杰作”,主要介绍了优衣库的CSR(企业社会责任)活动。

这支意见广告是永井的得意之作,“服装的力量”这一独特的标题也让他非常得意。

服装的力量

优衣库在工作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件事:做衣服、卖衣服、穿衣服和重新利用衣服。无论你生活在世界的哪个角落,都要与“服装”打一辈子的交道。不仅如此,有些衣服还能让穿着者显得更强壮,变得更有精神。不光是穿衣服的人,服装还能驱动制造、销售衣服的人。我们坚信,服装有一种为人们带去幸福的力量,服装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这就是优衣库的一大目标。贫困、纷争、灾害、身心障碍,我们将勇于面对各种挑战,在大家的理解和帮助下,在全世界开展一系列活动。今天我们将着重介绍其中的四项。现在每家门店都有关于“服装的力量”的小册子,欢迎大家免费领取。更多信息,详见优衣库社会责任的网页www.uniqlo.com/jp/csr/。

优衣库的全商品回收再利用活动已进入了第五年。2007年,优衣库最先将回收来的服装捐给了尼泊尔难民营。两年后,重回尼泊尔的员工们是这么说的:“离开难民营去第三国定居的人们会在出发那天在中转设施逗留片刻。我们去中转设施参观的时候,遇到了一位身着优衣库衣服的女性。她的眼神非常坚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她的衣服正是我们在两年前捐助给尼泊尔的。她带着孩子们离开了故乡不丹,即将前往愿意接受他们的第三国。她说,她遇到了许许多多的不幸,但心中尚有一线希望。来到这个设施的人都会在启程前好好打扮一番。而她在启程的大好日子穿上了优衣库的衣服。她不知道身上的衣服是优衣库的,也不知道那是日本的衣服,但我们知道她很喜欢那身衣服。这些在日本已经被淘汰、差点就进了垃圾桶的衣服,到了尼泊尔却成了人们的宝贝。那一天我们切身感受到,人是能通过穿衣服打起精神的。”“衣服”能以“衣服”的形式派上用场。优衣库的回收再利用活动得到了多方支持。我们还与UNHCR(联合国难民署)缔结了全球合作伙伴关系。我们的目标是为全世界的难民提供优衣库的服装。优衣库的年生产量已达6亿件。然而2010年的回收量只有400万件。这么多年的回收总量约为900万件。而全世界的难民共有3600万人之多。我们回收的还远远不够。优衣库的回收再利用计划适用于所有商品。如果您有“还能穿,但不太穿的”优衣库的衣服,请您一定送到我们的店里。这些衣服会飞往世界各地,发挥出它的力量。今后也请大家多多支持我们的活动。从今年3月起,韩国的优衣库也会加入回收再利用计划。今后这一活动将普及到全世界各地的优衣库。

优衣库在孟加拉国开展了社会化活动。孟加拉国的识字率仅为50%,国家地势较低,湿地很多,每年都会遭遇洪水、飓风之类的自然灾害。农村地区还有很严重的卫生问题。儿童的教育机会很少,贫困形成了恶性循环。要让孟加拉国人摆脱贫困,不光需要物质上的援助,还需要为他们创造能够自力更生的工作。服装这份工作如何?从原材料的采购、生产、物流到销售,全部在孟加拉国国内完成。优衣库的绝招是——T恤衫,1美元以下。当地人能买得起,质量也有保证。而且优衣库能兼具价格与质量,还能同时宣传安全、卫生与医疗的重要性。优衣库定能帮助孟加拉国的女性进入社会。2010年,优衣库与孟加拉国格莱珉银行合作,开展了一项全新的商务活动,帮助孟加拉国人自力更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格莱珉女性”与优衣库的邂逅。她们出身于贫穷的农村,靠着格莱珉银行的无担保贷款找到了工作,销售优衣库的服装也是她们工作的一部分。向农村女性宣传穿内衣的必要性也是她们的工作。以往的孟加拉国女性绝不会想象出这样的生活方式。我们今年的目标是10万件,三年后达到100万件。“用赚来的钱送孩子去上学”是她们的梦想。衣食住行,服装是与一个国家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作。服装也许还能成为带给一个国家希望的力量。现在有许多同伴主动找到我们,希望加入我们的队伍。我们将和伙伴们一起,探索服装的无限可能。

我们正致力于扩大残障人士的雇佣,力争“每家店一人以上”。该项目从2001年启动,现在全国各地的分店中已有9成雇佣了残障员工,员工总数多达764人。有些店铺还有两位以上残障员工。说实话,刚开始的确有人担心雇佣残障人士会降低工作效率,还以为残障人士什么都做不了。现在看来,我们制作的工作指南的确有很形式化的地方,每家店铺也有各自的苦衷:工作指南中的要求,有些是能做到的,而有些却是做不到的。拥有不同能力的人一起工作,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我们花了十多年摸索其中的答案。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与“服装”有关的地方,离不开对他人的体贴与关心。现在有专门负责改尺寸的残障员工,也有在收银台与顾客直接打交道的残障员工。有些分店员工为了迎接聋哑同事的到来纷纷学起了手语。一切才刚刚开始,国籍、职业、学历……优衣库的服装不歧视任何人,是面向所有人的服装。当然,优衣库的衣服也必须成为所有残障人士心目中的好衣服。对大家而言,什么才是“真正优良的服装”呢?我们坚信,当每家店都把拥有残障同事当成理所当然的事情时,我们定能找到其中的答案。

保护在工厂工作的员工。为此,我们一直致力于贯彻劳动环境的监控体系。优衣库的年生产量约为6亿件。其中的八成产自中国。但无论这6亿件是在哪里生产的,我们都必须傲然地将它们送到世界各地。为此,维持品质,保护员工,保护周围的环境,是优衣库的重要任务之一。比如对优衣库伙伴工厂的监控,禁止童工,禁止强制劳动,可自由组织的员工工会,保证员工的健康、安全与劳动时间。我们关注员工的人权与安全,尽可能防止对工厂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我们的监控对象不仅限于生产车间,宿舍、食堂也在监控的范围内。我们还在工资方面设立了严格的标准,保证最低工资,绝不会出现加工不给加班费的情况。当然,过度的加班加点与连续劳动的根本原因,在于优衣库的下单时间太晚,或是临时变更计划对生产第一线造成了影响,因此我们也需要严格要求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意识到与优衣库的服装有关的工厂,是我们追求世界最高水准、培养人才、进行正确的商业活动的重要伙伴,我们直接需要的不是“交易”而是“努力”。也许,“服装”还拥有改变劳动环境、传递制造的喜悦的力量。

真正优良的服装,能成为世界的力量。优衣库的服装,再努力一些,再走远一些。服装拥有超乎我们想象的“力量”。

这就是优衣库的发现。

MADE FOR ALL

优衣库全商品回收再利用,请将不穿的衣服送到优衣库门市店。

永井弘很自豪地说:“不是单方面地说,我们公司在做这些,而是双向的设问,‘我们通过服装的制造销售这一本职工作,发现我们的服装能做到这些事,不知大家有何感想?’”

优衣库通过广告,将企业的最高理念与方针变为“公约”。为了实现被广告提高的企业形象,优衣库可谓不惜代价。

比如企业的社会责任,永井称:“优衣库构筑起了一项新的产业,那就是以服装为载体的价值链。这项产业本身就能为社会作出贡献。”然后再通过广告宣传进一步提高企业形象。

可以说,这是企业形象与现实业务活动之间展开的一场极为积极的竞赛。进一步提升这种状态,并让它形成良性循环,正是优衣库的品牌形象塑造活动的本质。

优衣库重视报刊杂志等传统广告媒体,还在新媒体的广告和品牌形象建立的活动中,也走在了日本国内其他企业的前面。

最好的例子就是“UNIQLOCK”。这是一个博客插件,带有时钟的功能,画面上有一个身着优衣库服装的黑发女模特,她会配合着时钟的节奏跳舞,但却不说一句话。这个广告给人以新颖、前卫的印象。UNIQLOCK生动的画面似乎有一种能让人一直看下去的魔力。

优衣库在推出插件的同时,将它的画面录像上传到了视频网站,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好奇,众人纷纷下载UNIQLOCK,一睹为快。

这个新媒体广告的革新性与质量在国外受到了高度评价(欧美国家的人比日本人更喜欢UNIQLOCK),它也一举夺得了2009年的戛纳国际广告节大奖。

而近期永井弘将更多的精力投入了社交网站,因为它是最近备受瞩目的品牌形象塑造工具之一。

众所周知,如今最主流的上网设备是智能手机及各类移动网络设备,而且网络的入口已从以往的门户网站、搜索引擎(雅虎、谷歌等)转向了朋友们云集的社交网站。

优衣库迅速察觉到了市场的动向,积极推进社交网站战略,开发出了许多专门针对社交网站的宣传广告。比如,用户在优衣库的社交网站主页上签到,就有机会抽到优惠券。

优衣库的战略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日经商业出版社发行的《日经数码营销》对“社交媒体的应用程度”进行过一项问卷调查,专门统计企业与品牌在社交网站和微博上的关注人数,而优衣库在调查结果中高居榜首[2]。

“只要进一步强化、充实社交网站战略,企业本身就会变成不需要任何宣传成本的公众企业。”永井弘这样解释。他正和他手下的数码广告专员,全力提高新媒体广告的精准度,追求更大的可能性。

优衣库非常擅长聘用外界的优秀人才进行市场营销,塑造企业形象。尤其是摇粒绒的广告之后,“优衣库的广告很酷”成了世人的共识。优衣库不会像其他企业那样,将广告策划工作统统丢给广告公司,而是直接与优秀制作人、艺术家沟通,将优衣库的意志直接反映在作品中。对此永井弘表示:

面对拥有过人才华的外界专家,我们的态度绝不是“如何使用他们”,而是“如何与他们一起工作”。如果他们能成为半个“优衣库人”,与我们展开推心置腹的讨论,甚至发生争论,就一定能孕育出杰出的作品。

不过,将一流的外界力量(人才或企业)引进优衣库,展开深层次的合作关系,取得异常高质量的成果,并非永井弘所管辖的广告部门的专利,优衣库的商品生产部门(与伙伴工厂的合作)与商品企划部门(与东丽的合作)也会采用这种手法。从这个角度看,这是优衣库很擅长的手法,也是优衣库战略的关键部分。永井弘的态度是:

没有一家企业比我们优衣库更开放、更自由,我们总是与外界紧密相连,吸收各种各样的东西,贪婪地孕育出各种新概念。这样的公司真是太了不起了。正因为我了解“超自给自足主义”的丰田,才会产生这样的感慨吧。

那么优衣库是如何分辨、引进外界人才的呢?永井直言不讳地说:“这是柳井正的工作,不属于我们的管辖范围。换句话说,最绝对的选择标准,就是柳井正拥有‘想要和这个人一起工作’的想法。”

谁能让柳井正产生这样的想法呢?

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莫过于优衣库的创意总监佐藤可士和。永井弘说过,佐藤是优衣库品牌战略的关键人物。

2006年秋,优衣库在纽约的SOHO商业区开设了第一家全球旗舰店。对这家店进行综合创意包装,就是佐藤可士和在优衣库进行的第一个任务。他将这家店包装成了优衣库世界战略的模范店铺,也成了全球品牌战略的象征。

总而言之,在创意层面与品牌塑造层面,佐藤已成优衣库必不可缺的人才,柳井正会定期约见佐藤,让他参与经营形象建立等工作。也许这正是“活用外界人才”的终极形态。

佐藤与柳井正相识于2006年2月,当时柳井正碰巧看到了一个月前采访佐藤的电视节目,对佐藤的发言与工作态度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于是并未预约,柳井正便十分唐突地造访了位于西麻布市的佐藤办公室:

我本就对柳井正这位经营者很感兴趣,一直期待着能与他见面谈谈。没想到见了面才发现,他跟我想象的完全一样。

他的语速很快,从不说废话,而且说起话来也不拐弯抹角。我就喜欢这种人,感觉和他特别合得来。他的思路与理想非常坚定,也非常清晰,与我的一贯主张“整理整顿”完全吻合。

我们聊了三四十分钟吧。这时他突然问我:“我能委托一份工作给你吗?”我就问:“什么工作啊?”他说:“实不相瞒,四天前我在纽约搞定了一块3500㎡的房产[3],我们优衣库正打算进军世界,能不能请你当我们的创意总监呢?”事后我才知道,他并不是为了这件事来找我的,只是想来“见见我”罢了。

而且当时正好是优衣库的转换期。在跟我见面之前,柳井先生刚做回社长,将迅销变为持股公司,正式启动了全球化战略。所以他必须对企业来个大变革,于是就选中了我吧。

听到他的委托,我二话没说,回答“好啊”,还情不自禁地补充了一句:“不是我自夸,不过您选对人了。”

平日里我的上司总是对我千叮咛万嘱咐,不让我“随随便便接活儿”,可当时我完全被柳井正先生迷住了。

在优衣库,佐藤不只是单纯的美术设计师或艺术总监,而是“会参与到深层次的品牌塑造工作的重要伙伴”。

那么柳井正对佐藤有怎样的要求和怎样的期待呢?佐藤又做了些什么呢?

柳井正先生对我有很多要求,他不光让我做某项特定的工作,还会在关键时刻追加要求。

比如设计纽约分店(全球旗舰店1号店)那次,他就明确说了让我当优衣库全球化战略的创意总监。

我本就是美术设计师,所以从品牌标志到购物袋都是我亲自设计的。

不过伦敦的项目[4]结束后,柳井正先生给我提了个新要求,请我从今天起放眼全世界,包括日本在内。他还补充了一句,“从现在起,请你不要设计任何东西。”听到这话,我当然非常惊讶。他还说,“不要做设计,而要看看优衣库应该做些什么。”他居然让创意总监不要做设计,我可从没见过这种人。

于是我就从创意总监变成了创意制作人……我也不知道这么说合不合适,说白了就是当“大总管”。比如该找谁做设计,该把什么工作交给什么人。其实这都是下单者的业务。我还会和柳井正先生一起构思企业的基本路线。

巴黎分店[5]开张的一年前,我就描绘出了“优衣库故事”。“明年秋天,‘+J’与巴黎旗舰店的开张将迎来世人的瞩目,HEAT TECH趁势大卖……”我的任务是从局外人的角度,设想优衣库的发展蓝图,与所谓的事业计划截然不同。

我的蓝图变成了现实。而柳井正先生交给我的任务就是构思品牌的故事,好让大家为了实现目标齐心协力,有条不紊。

为此,我必须经常约见柳井先生。那时我们每周要磋商三次呢。最重要的莫过于每周一次的单独对话,每次30分钟左右。这样的“一对一会议”,我们整整坚持了好几年。

会议的主要议题与企业构想很接近,比如要怎么开展全球化战略、今年的牛仔裤要怎么销售之类的。柳井先生说:“你就当我在找你咨询好了。”正因为我一脚踏在里面,一脚踏在外面,才能提供独到的见解吧。

最让我欣慰的是,我与柳井先生的审美观在本质上是非常一致的。不用讨论也能理解对方的想法,所以每次开会都有紧张感,但不会产生压力。

佐藤可士和

聘请佐藤可士和,是实现“世界优衣库”的重要环节。而塑造优衣库的品牌形象,正是佐藤的职责所在。佐藤是为优衣库构思故事的人,当被问到:优衣库能成为世界第一吗?佐藤可士和的回答是:

如果不去想,就永远没有希望。所以尽可能明确“世界第一”的形象,就是我的职责之一。

其实我正在构思10年后的优衣库故事。这不是事业计划,而是“佐藤可士和的中长期计划”。总而言之,我必须明确优衣库要走到哪个位置才能成为世界第一,并将这种概念普及到公司的方方面面。

在设计完纽约店之后(2006年),我便着手迅销的企业形象,构思了“改变服装,改变常识,改变世界”这条标语,还设计了相应的标志。标语推出之后,公司内部的意识有了很明显的变化。人们终于理解了纽约的全球旗舰店的用意——优衣库并不只是想在外国开一家很大的店。

世界各地的全球旗舰店纷纷开门迎客,而公司上下的所有人都铆足了劲儿,要拿下世界第一。所以,成为世界第一的可能性还是很高的。优衣库与ZARA、H&M、GAP截然不同,是完全不一样的品牌。这也是优衣库的最大优势吧。如果优衣库和它们一样,就不可能成为世界第一了。

优衣库不光是时尚,也是实用品,还具备“生活必需品”的要素,所以优衣库的市场要比以“时尚”为产品设计理念的竞争对手们大得多。而这样的市场与需求还没有完全激发出来。如果能完全激发出这些市场,优衣库就能迅速逼近世界第一的宝座。

说得明白一点,就是优衣库要在服装的世界,实现本田和索尼当年在全世界完成过的伟业,而且还要完成得漂亮。不光要引领潮流,还要在更本质的层面上。

佐藤可士和在优衣库中的位置非常特殊。他不是所谓的顾问,也不是外部董事,至少在传统的日本企业中,不存在佐藤这样的位置。正因为如此,佐藤才能与柳井和优衣库通力合作,构筑起能形成良性循环的关系吧。

我有个朋友这么跟我说,你从广告设计师做起,后来成了品牌设计师,现在可好,开始设计企业了,找遍全世界也没你这样的先例吧。

但我一点不协调感都没有,工作起来也非常顺利。也许我本就喜欢这种状态,与优衣库的合作碰巧把我的这种特质引出来了。

“佐藤可士和的工作报告和演讲特别容易理解。”常有人这么说,他们应该是在夸我吧。其实做设计的人常喜欢夸夸其谈,把人说得晕头转向。尤其在时尚领域,这种倾向就更明显了。而我的设计哲学则是赶走“把人们搞晕”的重重迷雾。客户想做些事情,却不知道该怎么做起,而我的任务就是帮他们明确目标。我的工作,说好听点就是“概念的设计”吧。

从这个角度看,柳井正先生成功激发出了我的潜力与使命感。我真的很感谢他。

佐藤可士和

[1] 负责广告宣传、市场营销、品牌形象塑造的部门。在日本国内有60名员工,国外约有20名员工,总计80人。

[2] 第一是优衣库,第二是罗森,第三是无印良品,第四是全日空,第五是星巴克。调查时间为2011年12月至2012年1月,调查人数为15 000人。

[3] 全球旗舰店1号店的所在地。

[4] 2007年11月位于伦敦牛津大街的全球旗舰店2号店。

[5] 2009年10月开在巴黎歌剧院地区的优衣库全球旗舰店3号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