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道而来的殖民者(1 / 1)

为了理解上述结论的重要性,读者必须了解我们常用的所谓“太空”的概念。太空广袤无垠,无远弗届,以至于想要感知太空之大,只能通过类比来实现,例如使用微缩模型。

举例:

如果地球是一根缝衣针的针尖,那么太阳就相当于距离针尖50英尺的一颗葡萄。

在以上模型中,太阳系的“外部标记”——冥王星的轨道——距离太阳是日地距离的40倍,所以冥王星也可以用针尖来表示(但其大小只有地球的四分之一!),位于半英里开外的地方。

下面让我们加入时间的元素。

在“真实宇宙”中,光的速度是每秒30万公里,即使速度如此之快,从太阳照到地球的光也需要8分钟才能到达!抵达60亿公里之外的冥王星的轨道则需要五个多小时!

太阳系以外最近的恒星是半人马座阿尔法星,它与我们的距离几乎是日地距离的100万倍。在上面的模型中,可以将其比作在离那颗代表太阳的“葡萄”8000英里的地方旋转的另一颗葡萄——太阳和半人马座阿尔法星就像漂浮在半空中、相距8000英里的两颗葡萄。

太阳与其他行星的距离更是令人咋舌:如果上述模型来表示以太阳为中心、20光年为半径范围内的所有恒星的话,可以将它们比作漂浮在相当于60个地球那么大的空间中的一颗颗葡萄,其间距至少有地球的直径那么远!

人类若想到邻近的星际旅行,必须运用最先进的技术解决一路上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例如时间。而以目前的技术,人类的星际航行速度远达不到“光速”,而且,即使采用了核聚变或反物质等先进的动力系统,也只能达到光速的十分之一,以此速度,至少需要花上半个世纪才能抵达半人马座阿尔法星!

无怪乎有人将星系间的遥远距离比喻为“上帝设置的隔离措施”。

所以,我们很难设想,会有太阳系之外的智慧生物穿越万亿英里的距离拜访我们的星系,除非亲眼目睹相关的证据。

读者们已经了解到星际航行的种种障碍,现在我们来看看“火星建筑假说”所引发的问题:

如果火星建筑群的建造者不是起源于火星,也不是来自太阳系,那么它们是如何突破星际航行的技术障碍的?我们要面对一个严肃的现实,即“星际航行其实是一个生物学问题”。

距离的无限与动力技术的十分有限使我们不得不相信,只有勇气与耐心兼备的生物才能实现星系的跨越。

想要实现星际航行,我们只有两个基本方案:慢速的世代飞船;或者以假死状态进入“太空殖民”飞船,待几个世纪后飞船到达目的地,再被“唤醒”。

以上两种方案都是针对人类相对短暂的生命周期设计的。如果那群“火星访客”与我们的技术水平类似,但生物属性差异较大,那么它们之所以能走过如此远的距离抵达火星,只能说明其寿命比人类长得多——也许能活几千年!

可以推知,星际航行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前提是你要拥有大量的动力和时间——还要擅长营造完全自给自足的生态环境。

而且,如果星际旅行者的寿命比我们长出很多,则势必引发各种社会学问题,对整个银河系的殖民速度造成深远的影响——该观点是由走在该冷门领域研究前列,并且成果卓著的另一位物理学家大卫·布林提出的。

阿瑟·克拉克和保罗·索莱里的伟大设想竟然与“火星人”的计划不谋而合。

我认为,我们在赛多尼亚地区的发现从社会和技术方面说明,其建造者具备了星际航行的条件:它们来自一个跨越星系的殖民文明,在自己选择的居所火星上,创造了一个“隔热隔音、自给自足、系统化的超级生物体”。

从社会与环境方面讲,该系统是运载“殖民者”来到火星的飞船复制品。我们要解决的下一个显著问题是:既然火星旁边就是更加适合居住的地球——

为什么那些“外星人”还要选择殖民火星?

地球人(比如我)很难想象这批怀着寻找一个如地球般的移居“天堂”(既无人居住,环境又适宜)的目标、走过漫长旅途来到太阳系、结果选择了火星作为目的地的“殖民者”都经历过哪些困难。目前,与潜在的星际居民有关的地外文明搜寻模式假设银河系中存在一些“类地星球”,那里的居民经历了生命起源,并且缓慢而痛苦地爬上了“进化阶梯”,最后获得了星际通信的能力。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在类地星球上起源并进化出来的智慧生物在选择另一颗星球移民的时候,会舍弃与自己的家园更加相像的地球而选择火星呢?

除非——你还记得伊萨克·阿西莫夫的那些有趣想法吗——它们是执行某项星际任务的志愿者,并且过去就在类似火星的环境中居住过。该假设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说得通。

我们对其他行星上存在生物的可能性以及它们采取的星际旅行方式的分析与设想,都难免间接地受到自身经验的限制(例如我们按照人类的习惯使用“他/她”以及“世代”等词语)。地球是一个生机勃勃的青翠世界,人类认为它的丰饶是天经地义的,包括水、氧气、各种资源,以及最重要的生存空间。所以,从生物学、技术,更不用说社会学方面来看,生活在这样一颗星球上的生物很难主动踏上一段危机四伏的征程,迁移到另一个星系中居住。

假设存在一些类似于地球的行星,其居民意识到自己或许无法完成星际旅行的夙愿,但是可以把这个任务交给后代——也许数代人之后,他们的愿望能够实现。若是这样,可能数十代人都会在狭窄、封闭的飞船环境中出生和长大,那他们可能会更加适应火星这类恶劣的生存环境,愿意居住在封闭式的“生态建筑”中。

可以想见,在“世代飞船”中,一直以上述心态生存下来的星际殖民者,一旦抵达目标星系,会不会被地球这样的“正常”星球上“恐怖”的自然环境吓坏呢?

地球上有风暴和地震,有数百万种奇特的生物,以及四季——这些因素或许都是习惯于密闭的船舱生活的星际殖民者所无法掌控的……

他们或许希望复制世代飞船之中的封闭环境……

现在读者一定开始明白,为什么星际殖民者会选择火星而不是地球作为居住地,虽然此举有违所有的人类常识:作为太阳系中的一颗类地行星,火星可以为他们提供建设完美封闭环境的基本资源,而且外部因素——例如风暴、氧化等自然作用——对其“生态建筑”的内部环境并不构成威胁。

“海盗号”传回的关键信息证明了上述模式:火星从人类造访过的太阳系各大行星中脱颖而出,成为除地球之外的能够为掌握了高科技的智慧生物提供基本生活资料的地方。

如果殖民者因为前文所述的原因放弃了地球,那么火星就是一个完美的封闭“基地”,他们可以在那儿建造一座“金字塔之城”,而且不只如此。

以上纯属推测?当然如此。但它是一种谨慎的推测,以“海盗号”传回的资料为依据——包括图片和环境测量数据——而且运用了难以辩驳的逻辑,才得出这些试验性的结论!

我并非断言这就是事实,只想说明,这是根据我们已经掌握的资料所做的合理推断,它与数据两相符合。遗憾的是,对那些希望得到简单答案的人而言,根据我们现在对各种证据的理解,它并不是唯一的结论。你将在后文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