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4:强制孩子服从自己,零尊重(1 / 1)

一个人的心灵世界,是要靠自尊来支撑的。尊严可以带给人自信,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这就是“自尊法则”。

孩子虽小,却也有自尊。其实平等及相互尊重的关系不仅仅存在于成人之间,也存在于成人与儿童,以及儿童与儿童之间。

很多家长盲目认为孩子必须服从自己,一直在做强制者,但其实父母最应该做的是引导者。家长给孩子立规矩时应该明确告诉孩子这样做的理由,而绝非“我是大人,你是孩子,你得听我的”式的命令,妈妈要做到语气平和、态度尊重,他才愿意去服从父母,哪怕父母讲的道理当下他并不能完全领会。

父母和孩子都是平等的,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尊重。而现实中很多父母打着“为孩子好”的名义,做出的却是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行为。那么,到底父母的什么行为会让孩子感觉“伤自尊”?

一、偷窥孩子的隐私

孩子不是父母的从属品,他们是独立的个体,父母尊重孩子,就不会做出令孩子抵触的言行。而尊重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的隐私。

男孩儿喜欢写日记,妈妈担心儿子胡思乱想,耽误学业,经常偷偷翻看儿子的日记。男孩儿一直怀疑自己的日记本被人动过,却苦于没有证据。

这天,男孩儿去上学了,妈妈又去翻看儿子的日记,这次儿子在日记里写的是妈妈:“妈妈,您头上的白头发又多了起来,您这是为我累的呀!妈妈,您一定要珍惜自己的身体啊!为了表达我对您的爱,我把您的白头发珍藏在日记本里。”

看到这一段字,妈妈感动得流下了眼泪。然而,她却没有发现本子里有白头发。妈妈以为是自己弄丢了,就从头上拔了一根白发,夹在儿子的日记本里。

晚上,男孩儿放学回来,拿出日记本,发现了里边的白头发:“妈妈,您又看了我的日记!”

“怎么会呢,那根白头发不就在你的日记本里吗?”妈妈说。

“妈妈,我根本就没放白头发。”儿子笑着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孩子也一样。示例中的男孩儿用智慧识破了妈妈偷窥自己隐私的行为,而现实中的很多孩子在发现自己的秘密被父母窥视后,通常会与父母大吵一架来表达自己的愤怒与不满,严重的会使亲子关系走向破裂。

二、剥夺孩子的选择权

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穿什么样的衣服,买什么样的鞋,理什么样的头发……都会受到父母的干涉,父母像照顾婴儿一样照顾已经长大的孩子,然而父母不知道孩子的内心其实是很抵触这样的照顾的,因为这会让他们得不到他们想要的尊重,会让孩子有挫败感。

一个三口之家到餐厅用餐,服务生问过父母点什么之后,就问坐在一边的小女孩儿:“亲爱的,你要点什么呢?”“我想要热狗。”女孩儿说。

“不可以,今天你要吃牛肉三明治。”妈妈坚决地说。“再给她一点儿生菜。”父亲补充道。

服务生没有理会父母的提示,而是专注地看着女孩儿问:“亲爱的,热狗上要放什么?”

“哦,一点儿西红柿酱和蛋黄酱,还要……”她停下来怯怯地看一眼父母,服务生微笑着耐心等着她。在服务生的鼓励下,女孩儿鼓起勇气:“还要一点儿炸土豆条。”

这顿饭小女孩儿吃得很开心,回家的路上,她对父母说:“你们知道吗?原来我也能够受到他的重视。”

孩子也有“点菜权”,而大多数父母却经常无视孩子的想法,自作主张地替孩子做选择。如果孩子每次表达想法时,父母都无视、打压和反驳,孩子只会越来越不愿表达,越来越自卑,等父母发现问题时,孩子的负面心理已经形成了。所以要想孩子拥有强大的自信,就要还给孩子选择权,让孩子对自己的事情做出选择,这也是对孩子的尊重。

三、诋毁孩子的朋友

苛维性格开朗,为人热情、大方,在班里人缘也很好。

生日那天,好多同学都带着生日礼物来给苛维祝贺。大家七手八脚,洗菜做饭,海阔天空地闲谈,不亦乐乎。

苛维的父母满脸不高兴,可当着苛维同学们的面又不好发作。午饭后,等同学们一出家门,苛维妈妈就把苛维叫来训话:“你已经是初中生了,主要任务是学习,不应该与那些不三不四的人来往。”

妈妈居然批评苛维的朋友是“不三不四”的人,她非常抵触,大声说道:“什么‘不三不四’,他们都是我的同学,难道你以前就不到同学家玩吗?再说同学之间多来往能够培养社交能力……”

还没等苛维说完,妈妈已厉声打断她:“我不是不要你的同学来玩,你是女同学,干吗要与男同学交往?来了一窝蜂,吵吵闹闹的,真烦死人了!一个小孩子家培养哪门子社交能力?”苛维听完,气得哭了起来。

父母最好不要干涉孩子交友,因为人是群居动物,不只需要亲人,也需要朋友。父母干涉孩子交友,其实是担心孩子交到坏朋友带坏孩子,但干涉行为是错误的,会引起孩子的抵触不说,还有可能会起反作用。不如好好和孩子谈谈,告诉孩子选择朋友的标准以及自己的担心,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意而不是强权。如果孩子带朋友回家,也要表示尊重,因为这是对自己孩子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