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的依归(1 / 1)

论语与算盘 涩泽荣一 583 字 1个月前

世上的事物有时会偏离正道,走入旁门左道,但这些恶事并不会使真理晦暗下去。

——涩泽荣一

我们组织过一个所谓归一的协会。所谓归一就是希望在世界上的各种宗教观念或信仰等等之间找出一个共同的依归。世界各种宗教观念、信仰等,不是最终都将归于一吗?不管称为神、佛还是耶稣,都是在谈教,教人应该遵行道理。东洋哲学和西洋哲学之间多少有些差异,可是最后还是殊途同归的。所谓“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反之,“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这是千古的格言。如果一个人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还能赢得亲戚故旧的喜爱吗?西洋道德所说教的,也有同样的意思。只是,西方的主张偏重于积极,东方的讲道方式有几分消极而已。例如,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耶稣则说:“凡己所欲,必施于人。”说法相反,虽然表面上有差异,追根究底,其意思都是在教诲我们不要作恶,而要行善。所不同的是,一个由右说起,一个从左说起,但所要讲的还是同样的道理。

深入研究之后,发现各分宗派,门户各异,相互指责,彼此挖苦,实在是极愚蠢之事。能否归一我不敢夸,但我们期望得到某种程度的归一,这就是归一协会之所以被组织起来的目的。??

自组成协会以来,已经过数年了,会员不仅有日本人,也有许多欧美籍的人士,大家共同针对某些问题互相检讨、研究。我本人在过去四十年间,一向倡导仁义道德与生产谋利应该结合一致,并力求使之统一。可是,道理虽然如此,但是人生在世,违反道理的事实却不断出现,这实在令人叹息。

对于我的主张,像和平协会的保罗氏以及井上博士、盐泽博士、中岛力藏博士、菊地大麓男博士也都共同认为,虽不能全然归一,但也一定能达到某种程度的归一。也就是说,世上的事物有时会偏离正道,走入旁门左道,但这些恶事并不会使真理晦暗下去。在过去也是这样,曾有过类似的理论,他们认为仁义道德与生产殖利必须一致,如不一致,就不能缔造真正的财富,更不能捕捉到足以传之久远的东西。大家对于这些道理,几乎都认同了。若真能将此论旨彻底地在社会上广为流传、提倡,并且形成物质利益,必须依据仁义道德的观念,那么,相信缺乏仁义道德的行为自然会烟消云散的。譬如,购买公家用品的执事者,如能醒悟贿赂是违反仁义道德的话,无论如何也不会收取贿赂;贩卖御用物品的商人,如果他想到贿赂是违反仁义道德的,那么也不会去行贿。

将这利害关系推而广之,及至政治、法律、军事等其他诸方面,都要与仁义道德相一致。如果商人能够依照仁义道德正当经营,那么客户就无法单独地要求贿赂,因为社会上的事大半就像车轮的运转,几乎都是一环扣一环的,如果双方都不能遵循仁义道德,就必然会产生矛盾。因此,希望我们共同努力,使一切事务都以仁义道德为依归。若能将此普遍通行于社会,那么,像贿赂等让人忌讳的事,自然就会停止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