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才女嫁了人,总是可惜的。不管单身的时候,你有多耀眼。结婚以后,就必须要为家庭做出牺牲。像宋清如这样的才女,也得为生活,洗手做羹汤。
婚后,朱生豪继续忙于他的译莎事业,生活的重担自然落到宋清如的肩膀。帮工做衣,洗衣做饭,才女宋清如摇身一变,化作少妇宋清如。
而宋清如也乐享这样的安排,她笑着形容,“他译莎,我烧饭”。
1943年初,两人回到嘉兴老家。尽管生活拮据,宋清如却总能用简单的食物,制造出一团祥和的家庭氛围。
这一年的春节,宋清如独自回娘家过年。朱生豪留在家中,日日殷切盼望妻子的回归。南方的冬天,空气湿冷,没有妻子陪在身旁,才子不免有些落寞。
一日,天空竟下起蒙蒙小雨,雾气中后园的一片梅花好似笼罩仙境中,优美的景色触动了诗人的心思,朱生豪推开房门,走到梅花树下,轻轻地拾捡起地上的花瓣。拿在手里细细地端详,感慨着这些落红可真美,忽而,他很想要收集很多,送给像这花朵一样娇艳的宋清如。
分离的日子里,相思最宜人,除了拾捡花瓣,他当然也写了许多优美的诗句:
昨夜一夜我都在听着雨声中度过,
要是我们两人一同在雨声里做梦,
那境界是如何不同,
或者一同在雨声里失眠,
那也是何等有味。
可是这雨好像永远下不住似的,
夜也好像永远过不完似的,
一滴一滴掉在我的灵魂上
……
雨天,雨声,一起失眠,又一起做梦。能和心爱的人做这些,光是想一想,就觉得很美好。
可惜,这样的梦,竟是不长久的。因为长期的工作劳累,再加上生活补给有限,诗人的心思非常忧郁,朱生豪很快就病倒了。
低热、无力、胸闷,折磨着他的身体,也不断摧残着他的意志。可是他决心要把莎翁的剧作全部翻译出来,灭灭日本人的威风,让全世界看到,中国也有能翻译莎翁剧作的人!
于是,他没有停止奋斗,以衰弱的身体继续着自己的梦想。1944年12月26日,因积劳成疾,朱生豪不幸去世,年仅32岁。
临终前,他用虚弱的声音喃喃地说:“清如,我要去了。”那人世最后的一眼,不用他真的说出口,同样年轻的宋清如,已经知晓未来她身上担负着怎样的重任。
朱生豪生前共译莎剧三十一部半,还剩五部半没有完成。等待宋清如的,是一堆待翻译的莎剧遗稿,和一段孤儿寡母的风雨生涯。
爱人早逝,宋清如的内心是痛苦的,她仍写文字,纪念丈夫的离去。
你的死亡,带走了我的快乐,也带走了我的悲哀。
人间哪有比眼睁睁看着自己最亲爱的人由病痛而致绝命时那样更惨痛的事!
痛苦撕毁了我的灵魂,煎干了我的眼泪。
活着的不再是我自己,只似烧残了的灰烬,
枯竭了的古泉,再爆不起火花,漾不起漪涟。
话虽这样说,但一个人有了使命,便有活下去的勇气。
1945年秋,宋清如重返教坛,先后在常熟、嘉兴中学任教。忙完工作之后,她第一时间挂碍的,就是丈夫的翻译事业。
宋清如是坚韧的。这种坚韧,比坚强更多一份决绝。她一个人,挣钱养家,照顾孩子,接替丈夫的梦想。此时的她,如此努力,如此拼搏,已经不是只为自己而活。
她将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自己的教学事业中,用内心的光亮,指引和照耀着一帮帮学生。
在嘉兴秀州中学执教时,一名学生因为成绩优异,被保送到金陵大学,却最终因为家庭贫困交不起学费,差点没去成。
宋清如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将学生叫到跟前,慷慨地将自己的两个金戒指送给他,让他拿去换学费。
另外一个学生,因对时局不满发表了一些看法。当局对学校施加压力,要求开除学生。学校召开讨论会,要教职员工拿主意,很多人怕惹事上身都不敢发言。又是宋清如果决地第一个站出来,用一番有理有据的陈词,最终说服其他老师一起将学生保护周全。
像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
她还常常鼓励学生,要努力写诗,教育学生,“写诗是美丽的,你们的年纪都应该写诗,做美丽的人。”
所以,宋清如是同学们爱戴的女老师,她的品行,她的高尚的人格,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同学的心。每当送走一届学生,同学们都不舍与她分离,纷纷流下眼泪。
直到多年以后,很多毕业很久,分别很久的同学,还一直都坚持给她写信,诉说人生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