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实现有效的沟通,改变他人,你需要激发他人高尚的动机。
我有个同事赵德厚,出生在河北石家庄正定,这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猛将赵云的故里。
从一开始,他给我的印象就很深刻。在生活中,每当他乘坐电梯时,总发现他有这样一个行为:电梯门一开,他总要让其他人先进,自己最后进去,如果遇到电梯中有人出来,他必定先让人家出来,并把自己的手放在电梯门边,免得让人家把衣服弄脏。如果进电梯的人多了,超重了,他必定第一个出来,让人家先走。
每次,我们一起出去办事,打出租车时,他必定给你开车门,像个绅士一样。最让我难忘的是,每次中午我们很多同事一起出去吃饭,吃好饭他总会给大家一张餐巾纸。另外,他本人平时特仗义,遇到同事寻求帮助,在能力范围之内,总会尽力帮忙,俨然一个江湖侠客。
后来,赵德厚告诉我,他是赵云的后人,然后,会将赵云的英雄事迹讲给我听。有很多我听过的,也有很多我没有听过的,都是在赞扬赵云的胆魄和忠勇。每次还不忘表达忠心,立志要做个赵云一样留名青史的大人物。
大概在赵德厚看来,自己是一个“柏拉图”式的理想家,有一个崇高的理想在激励着自己。
确实如此,赵德厚在工作和生活中非常慷慨、仗义,在同事中的印象很好。
由于他的这种行为习惯,我们大家也慢慢地跟着赵德厚学,久而久之便都养成了一种“为他人服务的思想”。
在平时的笑谈中,我们总是说这是“赵德厚效应”。
其实,这是一种高尚动机的心理行为,因此会引发他人的高尚动机,事实上,这是一种人性行为。比如,你在镜子中见得自己的时候,都会觉得自己与众不同,这不是自恋心理,而是内心的一种潜在的高尚情结。
李伟是一位做房产中介生意的,有一套房源的主人威胁李伟,告诉他:“如果再找不到一个长期的租户,我将把房源介绍给其他的房产中介,让他们从中收取中介费。”
这套房源的主人,在两年前将房子投入到李伟的中介公司,敲定价格之后,让李伟负责给他联系租户。然而,短短的两年之内,这套房源先后有6家住进去,尽管都签订了一年的合同,但却没有住到约定的期限,纷纷毁约离开。
这样,给李伟的公司带来不少收益,但却惹怒了房源的主人,因为他需要三番四次地从几百里之外赶过来签合同。
这也让李伟非常生气,他与房源的主人签订了三年的中介合同。
“如果在以前,我会跑到房客那里,让他把合同再读一遍,我要指出,如果他毁约,需要根据合同规定补偿我的损失,而且要求最大限度地补偿。”
“可是我没有那么做——不能把事情搞坏。”他决定使用别的方法。他说:“多年的中介生涯让我对许多人的品质有很大的了解,我认为你是一个守信的人。实际上,你的确如我想象的那样,两年的合作,你从来没有过不诚信的现象。”
“现在,我的建议是这样:我们重新规划一下合同,我宁愿吃亏,也想留住这样一位诚信的客源,这是我的公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短短的三天之后,我们重新签订了合同,而且将还剩一年的中介合同延长为三年。
人之初,性本善。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当一个人在进入新的一个领域时,他的人性以一种原始的善良状态为出发点,任何事情都是抱着一种善良,美好的动机去工作、去学习、去交友等等。
例如,新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总是希望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希望摈弃掉以前的种种恶习,做出改变。这是人性善良的一面。
而后天环境的变化,才造成了各种行为的差异,导致背离“善”的现象。
美国金融巨头摩根,不仅是一位卓越的经济学家,更是一位心理学家。他说:一个人从事一件事,通常有两种理由,一种是真实的,一种是高尚的,而高尚的动机则往往更具驱动力。
因此,要改变人,需要激发别人高尚的动机。
一位保险公司的主管,为了能够提高手下员工的工作效率,常常会送一些管理方面的书籍给下属。他告诉员工:努力开拓业务,是为了有能力去管理别人。
管理别人是一种高尚的动机,这一句话给他的员工无形的动力,激发了他们的高尚动机,并且将集体的斗志带到最高点。
人际沟通中,高尚的动机是做给别人看,还是想得到几句称赞呢?还是完全发自内心的呢?
其实,从人性的角度来说,高尚的动机不需要具有表演的性质,不需要做给谁看,更不是要得到谁的几句赞扬。高尚只是一种品行,是一种日以积累的一种行为习惯。
然而,沟通交际中,很多时候,当我们发现对方动机不良、不怀好意时。戒备心会促使我们还击,而还击的方式通常为一针见血地向对方提出挑战。
这并非是一种理智的方式,这只会激化对方的不良动机,在人性的驱使下,采取更加激烈的方式。这种行为不免会引发一种冲突,对方反而变本加厉,这样自然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但如果我们换一种做法,在他们产生不良动机时,以一种高尚的动机让他人将这种不良的动机自行泯灭,并随之让高尚的动机产生强大的驱动力,产生一种良好的效果,在这种情形下,很多事情就变得容易沟通与解决了。
比如,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一位抱着孩子的妈妈上了车。而孩子的旁边正好有一个人,他不想让位,将脸故意扭向窗外,动机是不愿意让位子。
而作为售票员,提醒顾客给老人、孩子让座位是一种责任。你会怎么样实施呢?
“先生,您好,请把座位让给孩子,谢谢!”
这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即便位置上的人站起来,也不是心甘情愿地。
如果售票员换一种方式:小朋友,这位叔叔太累了,让他坐一会儿,休息好了他就会让给你的。
相信这句话一出,座位上的人就再也坐不住了。
这就是高尚的动机。售票员对座位上的乘客采取了尊重礼让的方法,给他设计了一个“高尚”的角色:他是一个善良的人,只是由于过度劳累而无法施善行。趋善心理使座位上的人无法拒绝扮演这个善良的角色。
人性都喜欢把自己理想化,都喜欢把自己行为的动机赋予一种高尚的动机。因此,如果我们想改变他人,就应该使之产生一种高尚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