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坑,本来是盛行于西北地区的一种纸牌游戏,三人或四人玩都可,其中的一人通过叫分,用自己手中已有的牌,加上埋住的四张暗牌,与同桌其余人对抗,对抗双方争先出完各自手中的牌,先出完者为胜。但“挖坑”一词,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又赋予了它极为民俗化、口语化的意义,包涵有欺诈、预设陷阱等含义在里边,得到广泛应用。
《世说新语》“假谲门”中就记载有一则孙綽给王述一家“挖坑”的故事。故事说,王坦之的弟弟阿智愚顽恶劣得厉害,年龄已大无人肯与他结亲。孙綽有一个女儿,也是乖邪悖理,几乎没有出嫁的希望。孙綽于是就去拜访王坦之,要求见见阿智。见面后,便虚伪地说:“这人确实可以,完全不像人们所传言的那样,怎么至今没有娶亲的对象!我有一个女儿,还不错,只是我一个寒士,不适宜和你提此事,我想让阿智娶她。”王坦之高兴地告诉父亲王述说:“孙綽刚才来过,忽然谈及想与阿智结亲。”王述十分惊喜。成婚后,女子那冥顽愚妄不讲道义的行为,要超过阿智。王家这才知道是受了孙綽的欺诈。
要说这两家,也都是高门望族,旗鼓相当,而且也同是山西太原人氏。王述是东海太守王承的儿子,王承早死,他承袭父爵拜蓝田侯,所以人们也称他为王蓝田。他在会稽内史任上,母亲死了,离职守孝,接替者就是王羲之,王羲之看不上他,两人关系搞得不好。待他守孝期满,又升任扬州刺史,成为王羲之的顶头上司,逼得王羲之称疾辞职了。他后来官至尚书令、散骑常侍。孙綽则比王述小十来岁,也是承袭父爵拜长乐侯,他年轻时不想做官,放浪山水,写了一篇《遂初赋》,以述其志,然而后来还是出仕了,任尚书郎时在皇帝身边处理政务,曾担任过永嘉太守、散骑常侍。有一段时间在会稽居住,和王羲之、谢安等人常相往来,他们一起,都是著名的兰亭雅集的主要成员。他也是魏晋时期玄言诗的代表诗人之一。在儿女婚事的问题上,两家遇到了同样的难题,不过孙綽还是主动出击,作为女方的父亲,为了女儿的婚事,违背正常的社会伦理,体面地先叫了牌,然后不显山露水地以诡诈欺骗的手段达到了个人的目的。
“假谲”的意思,就是虚伪、诡诈,“谲”还有绕着弯子说话的含义,通俗地说,就是“挖坑”,通过坑蒙拐骗的手段以达到个人的目的。“假谲门”中的故事大致都能体现出这个人性的阴暗面,有朋友之间相互挖坑的,有官员与部下之间纠缠挖坑的,等等,不一而足,好像都有了负面的意义。不过“假谲门”中的第二则故事,是一个著名的成语典故,说曹操行军途中,找不到取水的地方,军士们都口渴难忍,于是他传令说:“前边有一大片梅林,果子很多,又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们听了以后,口中全涌出口水来。乘这个机会得以赶到前面有水源的地方。这就是“望梅止渴”这一成语的由来。如果再从这个故事看去,“挖坑”,有时,似乎不仅仅就只有消极方面的意义了。
原文
【假谲27·12】王文度弟阿智,恶乃不翅,当年长而无人与婚。孙兴公有一女,亦僻错,又无嫁娶理。因诣文度,求见阿智。既见,便阳言:“此定可,殊不如人所传,那得至今未有婚处?我有一女,乃不恶,但吾寒士,不宜与卿计,欲令阿智娶之。”文度欣然而启蓝田云:“兴公向来,忽言欲与阿智婚。”蓝田惊喜。既成婚,女之顽嚚,欲过阿智。方知兴公之诈。
【假谲27·2】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