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神(1 / 1)

《世说新语》“巧艺门”中故事凡十四则,关于绘画方面的有九则,书法、棋艺各占两则,建筑一则。绘画故事中的两个主要人物戴逵和顾恺之,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们开一代之风气,使绘画艺术在魏晋时期理论与实践方面都有了重大的发展和变革,书中的故事,亦为后人多相借鉴,可谓功莫大焉。

这篇文字主要通过书中的几则故事略为解读顾恺之的绘画创作及其画论。顾恺之出身于东晋士族家庭,籍贯晋陵无锡,亦即今江苏焦溪人。他的母亲死得较早,以至于自己都记不起来母亲是怎样一个形象。成人以后,出仕,曾做过桓温以及殷仲堪的参军,后来官至散骑常侍。他工诗赋、书法、绘画,才艺方面的表现是多样的,人称“三绝”,即才绝、画绝、痴绝。所谓才绝,更多的是指他有出众的文才,钟嵘《诗品》中对他的诗作品评较高,高于曹操与班固二人;画绝是说他不仅画技高超,而且绘画理论也是精深宏远;痴绝则是说他为人处世善于装痴作呆,明哲保身。不过我们还是看重他在绘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他的绘画师从于卫协,擅于肖像、历史人物、道释、禽兽、山水等题材,当时的人们就给了他很高的评价,如《世说新语》“巧艺门”中谢安就说:“顾恺之的画,是自有人类以来所未有的。”可能是誉之过高,但纵观中国绘画史,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山水画在他的作品中成型,人物画在他的作品中得到完善,尤其是他的画论“传神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中国绘画的觉醒,亦使他成为中国绘画理论的奠基人。

“巧艺门”中九则有关绘画的故事,有六则都是关于他的,后来研究顾恺之绘画创作及其画论的人,也都会把它们作为第一手的资料而高度重视。顾恺之的著名画论之作是《画论》、《魏晋胜流画赞》以及《画云台山记》,都收录在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论点实多,而以“传神论”最为突出,“传神论”的核心是“以形写神”。他首先把“神”的概念引入到了绘画美学领域,提出绘画艺术美的最高要求是传神,把人们的审美视觉由对外形美的关注引入到了对于内在精神美的关照。顾恺之的“传神”主要是指人物画,而后谢赫又把“神”分解为“气韵”,作为“谢赫六法”的观点之一;宗炳和王微在画论中还把它引入到了山水画,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神论”在文学、美术以及其它艺术领域都得到了重视,一直影响着艺术创作。

在人物画中如何做到传神?有人根据顾恺之的相关文字归纳出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通过对对象的外形、动作等的艺术表现,取得传神的途径,亦即顾恺之强调的“容仪”、“骨法”、“服章”、“奔腾大势”等。这应该是最基本的要求。其次是传神在于人物的眼睛等“点睛之节”。在“巧艺门”中有一则故事就说顾恺之画人像数年不去点睛,人问他缘由,他回答说四肢的美丑无关乎画的奥妙,画像的传神之笔就在于这里面。还有一则故事说他为裴楷画像,脸颊上添了三撇胡须,并说这样才能表现出裴楷的才华识具来,看画的人看来看去,也觉得神采气韵比原来强多了。都为著名的事例。再次是人物之间以及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亦为传神的关键。书中另一则故事就说顾恺之为谢鲲画像,把人物放在岩石中,以此来衬托人物的品行节操。

顾恺之的“传神论”被认为是中国美术史上最早问世以及最为完备的画学理论,它的产生除了个人的绘画实践和理论归纳因素之外,社会环境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在“巧艺门”中有一则另一位大画家戴逵的故事,亦能作一些佐证。戴逵比顾恺之年长十余岁,但他隐居不仕,是著名的大隐士、大画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雪夜访戴访问的就是他。故事说戴逵中年以后画佛像极为熟练妙绝,不过太尉庾亮的儿子庾龢看了之后却对他说:“佛像神韵过于世俗,是因为你的世俗之情未尽的缘故。”戴逵说:“只有务光大概能免去你的这个批评。”务光是夏朝时的隐士,是不问世事、不食人间烟火的,戴逵显然极不赞成庾龢的观点。实际上魏晋至唐,绘画题材最多的还是佛像画,戴逵当时,佛教及佛像画自域外传入,都面临一个“中国化”的问题,戴逵就把佛像画“世俗化”,亦即“中国化”了,为中国美术史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这为题外话。这则故事的另一个关注点是,庾龢对于人物画所表现出来的“神明”,亦即“精神气韵”的关照,是极为重要的,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魏晋时期,朝廷选拔官员推行九品中正制,清议玄谈之风盛行,人的精神气韵成为品评的重点,整个社会的“重神”意识较为普遍,所以庾龢关注一幅人物画作中的“神明”也就不奇怪了。因而,可以看出,顾恺之的“传神论”,应该是时代的产物,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伟大的画家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智慧把它变为真理了。

“迁想妙得,以形传神”,在今天仍然有着巨大的影响。

原文

【巧艺21·7】谢太傅云:“顾长康画,有苍生来所无。”

【巧艺21·8】戴安道中年画行像甚精妙。庾道季看之,语戴云:“神明太俗,由卿世情未尽。”戴云:“唯务光当免卿此语耳。”

【巧艺21·9】顾长康画裴叔则,颊上益三毛。人问其故?顾曰:“裴楷俊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

【巧艺21·12】顾长康画谢幼舆在岩石里。人问其所以?顾曰:“谢云:‘一丘一壑,自谓过之。’此子宜置丘壑中。”

【巧艺21·13】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