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归国秘记》,三十二开本,一七三页,一九四五年上海言行出版社刊行,封底有“民国卅四年九月一日出版”字样,封面设计红白蓝黑四色套印,对比鲜明。全书分两部分,上篇主要叙郭沫若回国前的准备,下篇写郭沫若归国经历。
作者殷尘,原名金祖同。据叶灵凤先生说,金氏是研究甲骨文字的,是郭沫若的私淑弟子。金家在上海经营中国书店,专营古籍线装书,郑振铎、阿英等藏书家是店里的常客。金祖同曾让出书店余地供《救亡日报》社使用。郑逸梅先生的文章《郭沫若归国经过》中说金祖同于一九四九年以前去世,其时不过三十岁上下。《郭沫若归国秘记》中的很多细节都谈到郭沫若和金祖同对中国古文字的研究工作,以及他们和章士钊、沈尹默、施蛰存等人的交往。
郭沫若于一九二八年避祸日本,原因是他写了那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而受到通缉。卢沟桥事件爆发,国内抗日情绪高涨,他亦决心与国人共赴国难,才决定归国的。金祖同是郭沫若秘密归国的知情者和操作者,为了摆脱日方的监视,他们费了很多心思。
叶灵凤先生没有看过这本书,他在文章中说:“当年郭老化装改名逃离日本,不知在船上所用的是什么名字。殷尘的《郭沫若归国秘记》不知有叙及否?”书中对此有所叙及。郭沫若当时化名“杨伯勉”,而殷尘化名“殷组桐”。但郭沫若还是在船上被人认了出来,且让他签名留念。
书中作者有段文字,是谈论郭沫若的,读来颇引人深思。作者说:“因为他毕竟是一个文学家,而不是一个政治家,我敢很肯定地相信,他是没有一般政治家的手段和怀抱的,只是有着政治上的一些经验而已,他只能去应付,却没有独特的行为的。因此就很危险地把他跌进机缘主义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