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寅仲春,淘得张慧剑著《辰子说林》,岳麓书社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出版,书前有报人张友鸾序文,后有编者后记,将这书的来龙去脉都交代清楚了。《辰子说林》初版于一九四六年,是南京《新民报》文艺丛书之一种,繁体直排;重印则简体横排,短文篇数略有删减,增附张氏诗作二十余首。
张慧剑是我国新文化时期著名报人,一九零四年出生于安徽省石台县,当年是农历甲辰年,因而就取“辰子”作笔名,写了大量文字。上世纪二十年代,张到北京从老报人侯疑在《舆论报》编副刊。一九三二年到南京,接替金满城主编《新民报》副刊。抗战爆发后,随报辗转于重庆、成都、上海、南京之间,因深谙文艺运用于报纸的规律,一时有“副刊圣手”之美誉。解放后曾受夏衍委托编写过电影剧本《李时珍》,也曾注释《儒林外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文革”中挨斗被整,家庭罹难,精神上难以自拔,含愤而死。
《辰子说林》的文字,是张慧剑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五年期间,在成都《新民报》主编副刊时撰写的专栏文章,抗战胜利后在南京编辑成书。书的体例,有古代笔记小说余韵。张友鸾序中说,该书是笔记、杂文、历史掌故、时事记载的混合体,兼有文学和新闻的特色。内容则无所不包,历史、地理、人文、自然、风物、文字等等,有些则成为相当珍贵的历史资料,可为当地修史者鉴。如《共同防敌军事协定》、《记上高会战》等篇。有些篇目,则显示了作者渊博的知识才情和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如《忆张锡銮》、《多泪多辩之人》诸篇,会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
《辰子说林》的编者让老报人张友鸾作序,实在是恰当不过的事情。一九三二年张慧剑到南京《新民报》供职,遂于张友鸾、张恨水有同事之缘,文字交往,渐成莫逆,有“金陵三张”之称。张恨水可谓丰产作家,其小说《巷战之夜》便是在张慧剑“逼迫”下写就的,在《新民报》连载。张恨水的大量小说创作,都是在友人的逼迫下完成的。他们的友谊,他们的奋斗,在我国报刊史上留下了浓浓的一笔,他们所处时代的人和事,常常会给人以无限留恋和向往的情思。
另外,如果你出门在外,带上《辰子说林》消遣,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