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这个后金汗国的天聪汗成为大清帝国崇德皇帝的第二年, 1637年时,他的宸妃海兰珠给他生了个皇子,这是皇太极的第八个儿子。
因为宸妃是皇太极的最爱,爱屋及乌,他破例在大政殿为这第八子的诞生举行隆重仪式,又颁发大赦令,释放了许多囚犯,把这当成一件国之大事来向中外颁诏宣布,同时大会群臣,在崇政殿、清宁宫大宴宾客,把这事搞得热热闹闹、盛况空前。
此时的皇太极,己经是七个王子的父亲,之前的皇子诞生时,他从未搞过什么大型庆典活动,更没有什么大赦。皇太极这次这么隆重,分明是将宸妃生的这个皇八子作为“储君”来对待。
中外见皇太极如此看重八王子,纷纷前来朝贺。蒙古各部落的首领,一个个都带着大量贺礼,赶来庆贺;朝鲜国王也不甘落后,除了礼品,还特意呈上皇太子贺表。再加上皇室上下、朝中百官、京城百姓,大家不是争相前来道贺就是来看热闹,一时间,盛京城内到处喜气洋洋,比过年时还要热闹。
大清国开国皇帝皇太极的婚配,用现在的观点来看,都属典型的近亲婚配或**。这并不是他的过错,而是巩固皇权的需要。他的父汗、建州女真的领头人努尔哈赤,为取得蒙古人支持,更快地统一女真各部落,曾迎娶了蒙古科尔沁贝勒明安的女儿为侧妃,开创了与蒙古部落联姻的先河。皇太极为了对付强大的明朝,更加积极地推进满蒙联姻。他改国号为“大清”之后,所册封的五宫后妃全是来自蒙古博尔济锦家族的女人。
早在1614年,皇太极还是贝勒时,就迎娶了后来尊称为孝端文皇后的博尔济锦氏;11年后一个美丽的春天,再迎娶后来被封为永福宫庄妃、尊为孝庄文皇后,生了顺治皇帝福临,当时年仅十三岁的、孝端文皇后的侄女;再之后,1634年,孝端文皇后的另一个二十六岁的侄女,也就是孝庄文皇后的亲姐姐,又嫁给了皇太极,被封为宸妃,她就是给皇太极生下了第八王子的海兰珠。
皇太极接连娶了蒙古科尔沁部首领莽古思的一个女儿(孝端文皇后)和两个孙女(孝庄文皇后、宸妃)之后,他的儿子顺治帝福临又娶了这位蒙古首领的两个孙女(静妃、淑惠妃)、外加一个曾孙女(孝惠章皇后)。在这今天看似乎太过乱七八糟,但作为刚从氏族部落过来的金人眼里,这一切却很正常。
在早些时候,弱者只能供强者驱使,女人当然也成了供男人享用的物品,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上的强者,自然都可以娶了众多的女人来供自已享用。皇太极一生的女人太多,单是养在宫里的后妃,见于史籍的就多达15人,在这些人中,有所谓“崇德五宫”后妃,其地位远高于其他妃子。宸妃海兰珠被皇太极封为“东宫大福晋”,地位在崇德五宫中仅次于皇后,位居四妃之首。
皇太极能娶海兰珠,最初还多亏了他最小的弟弟多铎。多铎不知怎么就看上了科尔沁大妃的小女儿,也就是皇太极的皇后、他的八嫂哲哲的亲妹妹,想要娶来为妃。这样一来,多铎与皇太极就不仅只是兄弟、还又是连襟。皇太极开始不想与弟弟这么地亲上加亲,可经不住自幼娇生惯养、十分任性多铎弟弟地反复纠缠,便准备同意这桩婚事,只是在此之前得自已去看看皇后的这个亲妹妹究竟怎么样。
于是,皇太极带着后妃前往科尔沁大妃幕帐造访。皇太极驾到,又有后妃光临,科尔沁大妃的全部女眷都出来招待贵宾,海兰珠当然也跟随前来拜见姑母哲哲。就这样,此刻既是海兰珠姑父,又是海兰珠妹夫的皇太极见到了海兰珠,他只感到眼前灿然一亮,以后双眼就再也离不开她。。
人与人的关系,特别是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的关系,有时就有这么让旁人难解。作为一个皇帝,皇太极很容易就可以把凡是能进入他视野的美女都占为已有。事实上,此时充斥于他后宫中的女人,都是一些让男人一看就动心、有着不同艳丽的大美人,通常意义上的天生丽质者,更是很多很多,可皇太极就是独独对海兰珠一见钟情。
当年的海兰珠,已经26岁,早过了豆蔻年华,长相也不及她那肌肤雪白柔润,丽质天成的姑母皇后哲哲,更比不上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的庄妃,只不过海兰有一种成熟的美、一种贤淑的美德,才使得已过不惑之年、比宸妃大16岁的皇太极无比青睐。只所以这么说,因为皇太极娶了海兰珠以后,就一直与她情投意合,形影不离。
因为《诗经》中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句,皇太极读诗念人,出于对海兰珠姣好容貌的赞美,特别是对她贤惠温柔的歌颂,特因她而赐名东宫为“关雎宫”。
纵观中国历史上的皇帝,是很难找到对女人真正讲感情的,就是那被称为情种的唐明皇,把杨贵妃也不过当一喜欢的玩俱喜爱着罢了。而皇太极对海兰珠,在皇帝中却有些例外。在海兰珠的身上,皇太极似乎真正地倾注了夫妻间的全部感情。
刚迎娶海兰珠不久,皇太极就十分报欠地对她说:“如不是发过誓‘永不抛弃哲哲’,我真想立你为皇后。”为对这份欠意做稍许补偿,皇太极在给了宸妃最高的封赐后,又大封宸妃的母亲为和硕贤妃,赏赐仪仗;对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一门,无论男女,都一一大加封赏。这是除了爱新觉罗家族之外封赏之隆的唯一一家。
或许,这些对于一个丈夫来说都算不了什么,因为普通百姓最起码都会给自已女人一个妻子的称号及全部荣誉。说皇太极对宸妃倾注了夫妻间的全部感情,主要是表现在接蹱而至的灾难之后。
应该说是上天嫉妒皇太极其他方面太过完美,不久就降下灾难。就在这个皇太极最珍爱、完全有望成为大清朝第二位皇帝的孩子出生不到1年,他的父皇还没有来得及给他命名时,就不幸夭折了。皇太极与宸妃,比天塌下来还痛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俩人都在伤痛中挣扎,日日夜夜哀思亡儿,彼此都因为爱子的去世大伤了身子。
在这期间,让人感动的是皇太极对宸妃痛爱有佳,忍住伤痛加倍地怜惜她、抚爱她,为她分担忧伤,希望她从痛苦中走出来。皇太极用皇帝特有的行为,除去多方安慰开导外,又厚赐宸妃财物仪仗。可惜这一切,都无法医治她失去爱子的心痛。
1641年9月,皇太极忍着悲痛,御驾亲征辽西明朝的军事要地松山和杏山。他来到松山城西北十里处之后,命令部队就此安营扎寨,准备让军队稍事休息再发起进攻,可就在这时候,朝中大臣满笃里、穆成格等从盛京来报:宸妃患病!
虽然正是两军对垒、即将发起进攻的关键时刻,皇太极却毫不犹豫地立刻召集诸王、贝勒、贝子等将军的军事会议,对围困杏山等地做了具体的部署后,即刻启程,昼夜不停赶往盛京,他要亲去抚慰自已心爱的患病女人。皇太极抵达旧边界时,已是深夜一更时分,正准备驻跸到天亮再赶路,盛京却又来使者奏报宸妃病危。皇太极闻讯皱紧双眉,命令卫兵立即拔营,连夜继续赶路,并遣大学士希福、刚林、索尼等急驰前往问候病势来报。
可惜天道妒美,皇太极刚到盛京城外,还没来得急入城,就听到宸妃殡天的噩耗。皇太极疾驰人宫,在爱妃的遗体前声泪俱下,悲痛欲绝。
皇太极亲自主持举行宸妃的葬礼,为表示对爱妃的悼念,他在隆重的丧礼上赐宸妃谥号为敏惠恭和元妃,这是清代妃子谥号中字数最多的。在将宸妃的殡所设在盛京城外五里处之后,皇太极仍然频繁地率众王及后宫女眷到那里去祭祀,每次祭祀都亲自在灵前奠酒,回到皇宫,坚持不入后宫,而是在临时的御幄中居住,以表对宸妃的哀悼和怀念。
在频繁举行的祭祀中,皇太极每次都长时间沉浸在痛失爱妃的悲痛之中,只要祭祀就一定“恸哭奠酒”,在很长的一段时间还日夜哭泣,甚至整整六天六夜不吃不喝,好几次哭晕过去。结果,“饮食顿减,圣躬违和”,“言语无绪”,害了一场大病。
朝中大臣见此,无不忧心如焚,有言臣祖可法、张存仁等进劝说:“皇上如此悲伤,于情可以理解,于理却未免太过了。皇上乃万乘之身,负有平定天下、抚育万民的责任。皇上一身关系重大,现在与明朝的交战乂正在进行,皇上不能过分沉湎于悲痛之中,应该以江山社稷为重,尽快从悲痛中解脱出来。”
这些道理皇太极都十分明白,从来意志力异常坚定的他可就是控制不了自已对宸妃魂牵梦索的感情。直到有一天,皇太极突然昏迷了过去,嘴里胡话不止,而所有的胡话几乎都是在呼唤着海兰珠。嫔妃和大臣们非常害怕,赶忙在神像前摆设祭物,进行祈祷。过了好大一会儿,皇太极才苏醒过来。大臣们把他昏迷说胡话的情况讲了一遍。皇太极开始受到震动。他懊悔地对大臣们说:
“天之生朕,原为抚世安民,今乃过于悲悼,不能自持。天地祖宗,知朕太过,以此示警。想想也惭愧,太祖(指努尔哈赤)病逝时,我也没有这样悲痛过。我怎么能就为一个妇人而活着呢?从今往后,朕当善自派遣也。”
尽管有如此反省,皇太极还是为爱妃的死难以自拔,他仍然忍不住频频举行祭典,请僧道人等来为宸妃布道诵经,超度亡魂。大祭、小祭、月祭、冬至节令祭、岁暮祭,年祭。可无论怎样的祭奠,都无法抹平心中的悲伤,反而加重了心伤。大臣们看他那个样子,就劝他说:“皇上每天居住深宫,忧伤的心情没有全部消除,不如出外打猎,换一换心境。”
皇太极听从了大家的劝告,遂和众大臣外出狩猎。可他每次出猎,无论绕多远的路,一定要经过宸妃墓地,当他走到蒲河岸边,看到宸妃的坟墓时,一定要下马伫立,长时间地凭吊默哀,以茶酒奠祭,痛哭不止。
自从宸妃死后,皇太极再没精神重返战场,因为宸妃这个心爱的女人,他从此丧失了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