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可以乘虚入关了(1 / 1)

皇上要他赴扬州受罪,李渊虽然着急,却还是能稳住自己。因为还有一线希望可以表面缓和与皇上的关系,这就是让高君雅与王仁恭去替我向皇上说明原委并求情。这么想着,李渊扣住皇上的旨意,去见那俩皇上的亲信。

因为战败,高君雅已没了平日里的骄气,恭恭敬敬地站着,只等李渊发落。李渊却是微笑着走到高君雅面前,十分和蔼地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一切只怪我安排不周,到时皇上降罪下来,由我李渊顶着就是。”

高君雅平时自持是皇上亲信,又暗授皇上监督李渊之命,对李渊并不怎么恭敬。这回兵败马邑,又是自己呈强请命,原想李渊一定会恼羞成怒,将自己羞辱一番,然后交皇上办理。没想到李渊不但没有深责自己,还说皇上降罪由他给顶着。高君雅一时感动万分,双膝发软,跪倒在李渊面前,泣声说:“如今太原极不安稳,李留守万万不可离开,臣愿与特使一同前往东都,面呈圣上,领马邑战败之罪。”

这正是李渊所需要的,作了番安抚感激之后,李渊送走高君雅,召来李世民、裴寂、刘政会、唐俭商量对策。结果大家一致认为李渊面临三种可能:第一,皇要要带他去东都,只是一时气愤,虚惊一场后,然后一切又恢复原状;第二,真要借此狠狠地打击他一下,削去他的兵权;第三,皇上可能会借机又一次大开杀戒。

李渊听了,轻轻点头,待众人散去,李世民却再次提出不如应乎潮流,顺乎民心,借此兴兵举事,既可以转祸为福,又可创一番功名。

李渊坚定地摇了摇头,李世民见劝不动李渊即刻起兵,回府招来长孙无忌和近日得到的英杰刘弘基、长孙顺德、?侯君集、段志玄、殷开山等人商议,结果还是没有定论,这才又想到刘文静。

听完兵败马邑的种种事情后,刘文静有些激动地说:“这好办,不让祸事到来就行。现在炀帝远在扬州,各地叛军四起,闻说李密带着瓦岗军正攻洛阳。果真如此,皇上自顾不遐,哪里还敢再生事端?只要留守在太原振臂一呼,数日之内,定可雲集几万军队,到时乘虚进兵关中,取天下易如反掌尔。”

世民听了,脸绽笑容,但随即又暗淡下来,说:“晋阳令的看法,正合我的心意。只可惜,父亲一时还不想起兵。”

刘文静沉思了好一会,对李世民说出了一计。回府之后,李世民请来裴寂把刘文静的想法说了。裴寂也沉思半响,这才果断地说:“此计虽有些龌龊,但大丈夫行事,为达目的,该不拘小节,况是为了李家前途,也只能如此一举了。”

第二天午时,裴寂在晋阳宫设宴,请李渊畅饮。李渊本来心烦,裴寂又热情相劝,李渊也就领情了。这回不仅美酒佳肴特别丰盛,裴寂还特意安排了隋炀帝最宠幸的淑珍、淑惠两位美女作陪。李渊见了这两位渴望已久的美女,眼睛虽然一亮,心里也热呼呼的,但一想到隋炀帝,胆子便怯了好几分,肃然地对裴寂说:“这怎么能行,让她们退下去。”

裴寂装作无可奈何的样子,对淑珍、淑惠说:“留守不喜欢你们,我也是没办法的事。”

“谁说不喜欢,只是……”

“既然喜欢,又何必为难裴宫监?”两位丽人,非常热情,左拥右抱,将李渊围进她们的云彩里。李渊感到了那撩人的女人气息,也闻到了她们肉体的香味,还听到了自己的心在卟嗵卟嗵地跳过不停。正挣扎着,又听得淑珍莺莺般的话语:

“留守请不要嫌弃,是淑珍自愿的。从第一次见到留守,淑珍的心就是留守的了。”

淑惠老实些,不怎么会说话,只好拿起李渊的手,在自己的一双**上轻轻地揉着。

太阳快下山时,李渊已是喝得酩酊大醉。在裴寂的示意下,两个美女扶了李渊去到她们的卧房。待李渊一觉醒来,天已大亮,看到两个美人正春风满怀欣赏地望着自己,闭目一想,昨晚之事,历历在目,不由大惊。

“裴寂害我,裴寂害我也!”李渊一边喊一边赶忙穿衣着裤,走出美人卧房。正要去找裴寂,却见他己在门前等着,没等李渊开口,只听裴寂正色地说道:

“现今主上失德,天下风烟四起,隋朝的江山,摇摇欲坠。皇上偏又对你生疑,迟早欲置留守于死地。事情到了这般田地,留守即使再拘小节,也于事无补,到头只会害了天下,害了自己。留守假若举义起兵,进可以结束天下之动乱,还太平给百姓;退可以成一番千秋伟业,替李氏家族增加荣誉。这样利弊分明的事情,裴寂恳请留守不要再迟疑。”

李渊听了,再不言语,摇摇头回到留守府,关起门来想了三天,然后招来李世民与裴寂,坚决地说:“我意已决,决心立即起兵!你们速去放出刘文静,召唐俭、刘政会,还有长孙无忌、侯君集、长孙顺德、刘弘基等一起来商议起兵之事。

“其实,我早有起兵之意,只是准备还未充分、时机也没有成熟。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步我们只能先来肃整内部、上下一心,第二步才能因势惜力、发展自己,到第三步时,方可先取关中、号令天下,最后一步是统一全国。”众人到齐之后,李渊首先开口。一番话,直听得大家频频点头。

不久,太原副留守高君雅从扬州回来,高兴地转告李渊,他们俩都没事了。李渊不吭声,第二天便以“通突厥”的罪名,将副留守虎贸郎将王威、虎牙郎将高君雅扔进牢里。完成了第一步计划,李渊举起义旗,公开起兵反隋。

李渊说的第二步中的“因势”,是指因有天下大乱之势;而“借力”,则是想借突厥、李密等外部势力为己所用。在当时,突厥的力量相当强大,“中国人归之者甚众”;而李密领导的瓦岗军,又是实力最强的起义军;另外还有割据朔方的梁师都,马邑的刘武周,金城的薛举,武威的李轨等,均对李渊构成直接威胁。

李渊之所以在举义一事上一直犹豫,就因为与这些势力比较之下,他的势力还比较孤弱,倘若单挑,其中任何一支力量都足以与他打得难分难解,他要兴兵起事,必须取得这些外部势力的支援。

李渊做梦也没有想到,他还刚走完第一步,没来得及去与突厥联系,始毕可汗就领兵来犯。众将军见了,个个摩拳擦掌,要去应战。李渊劝阻说:“突厥所长,惟侍骑射,见利即前、知难便走,风驰电卷、不恒其阵。他们以矢为爪牙、以甲育为长服,队不列行、营无定所,逐水草为居室、以羊马为军粮,胜止求财、败无惭色,今若同其所为、习其所好,被知无利,自然不来。更何况,我们有大事要做,犯不上与突厥血战,伤了元气。”

众将听了,再不言语。李渊下令大开城门,引军冲出。

两军结垒,李渊并不挥师冲杀,只将虎贸郎将王威、虎牙郎将高君雅二人拖到军前,当众处死。始毕可汗见了,莫明其妙,忍不住哈哈大笑。李渊见了,策马上前,远远地对始毕可汗一揖说:“可汗别来无恙?”

始毕可汗见李渊施礼,也还礼说:“还不错,只是有些想关内的财物美女,要给留守添些麻烦了。”

“素闻可汗英勇无比,本留守也很想好好地会一会。”李渊微笑着说:“只是,今日处决内奸,想明日再与你大战。”说罢,不再去理会可汗,下令鸣金收兵回城。

可汗见到李渊气宇轩昂,身边大将如云,部队阵列整齐,一时也不敢轻动。李渊回到府中,召来文臣武将,说:

“眼前我们最需保存实力,以进攻长安。看敌我双方的实力,应该是旗鼓相当,如果我们前去与突厥大战,虽然击溃他们,必定伤亡惨重,这于我们非常不利。如今万全之策,是要既不开战,又让突厥知我强大,自行退兵。”

众将正在困惑,李渊朝李世民一使眼神,李世民便开口道:“突厥向来多疑,在雁门勤王时,我们就是以疑兵使其退兵。人的本性难移,现在同样可使疑兵令他退兵。我们可一面严加守备,一面又大开城门,城墙上不树旗帜,不露士兵,突厥不明底细,自然不敢入城。到了夜间,我们派兵出城,第二日白天再重新入城,突厥一定疑我援兵到达,心生恐惧,自行退兵。”

众人听了,无不称之妙计。按照李世民的疑兵之计,李渊调兵遣将,安排布置。没出五天,突厥兵果然全部撤退。李世民等率部掩杀,斩敌千余,大获全胜。有人建议李渊,在府中大宴文臣武将,庆祝大败突厥的胜利。李渊却神色凝重地说:“而今突厥兵虽然退去,不久肯定还会前来,此隐患不除,何以能图大计。”

为了将成为后顾之忧的突厥转化为可以借用的力量,李渊派刘文静去突厥疏通关系、联络感情,并对刘文静说:“胡骑入中国,生民之大蠹也。吾所以欲得之者,恐刘武周引之共为边患。又胡马行牧,不费当粟,聊欲借之以为声势耳。数百人之外,无所用之。”

基于联络突厥,防止其与刘武周联合南侵,并为我所用的目的,李渊不惜卑辞厚礼,结交突厥,许诺说:“若能从我,不侵百姓,征战所得子女玉帛可汗有之”。除此之外,李渊还在给突厥可汗的信不署“书”,而署“启”,大有“心大能作小”的意思。

然而,始毕可汗因知李渊与杨广是姨表的关系,仍心疑他不会真心反随。李渊正在想法子,刘文静却有了主意,笑着说:“适才我一路回来,只见军旗飘飘,先是突厥,后是大隋。谁之天下,一看分明。”

“你是要我……”李渊说到一半,突然一甩手说:“罢!罢!罢!我就改旗明志,以示突厥,让他知我决心反随。”

第二日,刘文静拿了李渊新制的旗帜又来到始毕可汗帐中,说:“这是唐国公的新旗帜,请可汗过目。”

始毕可汗接过旗帜,看了良久,并不说话。突然,他一撩披风,大步跨出帐外,蹬上一匹黑骏马,扬鞭策马,向南飞驶。始毕可汗帐前的将军们见了,纷纷上马,紧追而去。

刘文静立刻明白了始毕可汗的用意,不由微微一笑,静静地等着始毕可汗归来。果然,始毕可汗一口气跑到与李渊军队的交界处,远远地看到一面面李渊刚换的新旗帜,这才放下心来。捋着密实的胡须,始毕可汗瞪大小眼珠望着蓝天,又一阵哈哈大笑。然后一拉马嚼,飞驰而回,眼睛放光,大声地对刘文静说:“好,好,好,既然唐国公决心反随,我始毕可汗一定与之为友。”

始毕可汗说完,命令康鞘利带他旗下的二千铁骑,又挑选两千匹良马,一起前往太原,为李渊效命。

刘文静见了,心中欢喜不尽,表面上,又作推辞说:“唐国公说了,可汗只需坐收其利。”

解决了突厥人的问题,李渊第二步又开了个好头,可以乘虚入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