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在太原韬光养晦(1 / 1)

作为西汉前将军李广、十六国时期西凉国开国君主李暠后裔的李渊,他7岁时就袭封唐国公,以后担任过许多职务,但能使他有条件取隋而代之、建立大唐帝国的职位,还是617年所拜的太原留守。

那年炀帝北巡时遭到突厥袭击,退回雁门关后心中很是烦闷,加之此时的农民起义已经遍布全国,政局十分的动乱,炀帝在雁门关内,一时竟不知到那里去才得安宁。于文述便建议炀帝移驾扬州,这样可以避开动乱,一边享受清风美人、一边指挥平息暴乱。炀帝一听非常动心,扬州的美女美景,对他确实很有吸引力。

或许是炀帝刚被突厥惊险了一回,看到了突厥的可怕,为此心中很是放不下来。这时在炀帝的心里,长安、洛阳的暴乱,都不足为惧,唯有这眼前才刚刚撒离关外的突厥,很可能突然就冲入关内、甚至冲到长安来捣乱,自己倘若南下江都,这些突厥谁来对付?

“太原为北方军事重镇,若能守得安稳,北面自然无大事。”于文述回答。

“可是,谁又能镇守太原,为朕北拒突厥,南护洛阳、长安,让朕可以安心前往江都呢?”

“山西河东抚慰使李渊,有勇有谋,又是国戚,留守太原,深合适宜。”不等于文述再开口,苏威脱口而出。

隋炀帝听了,立刻想起往日里常常被他捉弄的李渊。自从我做了皇帝后,一点也没有亏待过这位姨表弟,先是任他为荥阳、楼烦二郡的太守,后又召为殿内少监,再迁升卫尉少卿,前年(615)还拜他做了山西河东慰抚大使。这回让他担此重任,一定不会负我。

炀帝这么想着,正要下旨,宇文述提醒说:“太原为我大隋门户,留守大臣,责任重大。李渊虽然有勇有谋,但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臣建议再委任虎贲郎将王威、虎牙郎将高君雅为副职,与李渊共同留守太原,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隋炀帝听了,低头沉思:虎贲郎将王威、虎牙郎将高君雅都与于文述一样,是他亲信中的亲信,李渊虽是皇亲,还真不知他是不是会对朕忠心耿耿,防着点是应该的。这么想着,隋炀帝点点头,宣李渊晋见。

李渊因父亲早亡,幼时曾得时为北周宰相、隋炀帝父亲、隋文帝杨坚的刻意照顾。杨坚做了皇帝之后,先授李渊为千牛备身,后又先后任他做谯、陇、岐三州的刺史。隋炀帝做皇帝有六七年之久,李渊的官职就再没有什么发展,为此心中一直很是郁闷。在李渊内心深处,对炀帝非常不满,只是深深地怀念炀帝的父亲文帝。

这一点,由于炀帝有些浪漫的气质,从来没有弄清楚过。其实,李渊为了表明自己不甘于现状,求上进之心,还给他的长子取名“建成”,二子取名“世民”,其实是在说自己渴望建功成业、济世安民。

这一次,李渊做梦都没有想到,竟然能直上三品,且能独挡一面,负此北拒突厥,南护洛阳、长安掌管国家安危的重大责任,不由非常兴奋,听宣之后,强压心中万分的高兴,跪下说:

“感谢皇上的信任,臣李渊一定竭尽全力,就是拼了性命,也一定守卫好这北方的重镇。”

“这就好,起来吧!”隋炀帝双眼一刻也不离李渊,微笑着说: “此事关系重大,朕还特意给你安排了两名副使,协助你守护好我大隋北疆。”说到这里,隋炀帝抬起头来,吩咐太监:

“宣虎贲郎将王威、虎牙郎将高君雅!”

李渊听了,这才明白,皇上一边托他以重任,一边对他又不放心,扭头看看满面春色进来的王威和高君雅,默不作声地沉思起来。

太原是军事重镇,不仅兵源充沛,而且饷粮丰厚,所屯军粮,竟可供10年之需。在这乱世之秋,能有这么一方沃土来蓄精养锐、发展自己的势力,可说是天赐良机,只是炀帝并不那么信任自己,今后凡事还得格外小心。这么想着,李渊拜别炀帝,前往太原上任。

隋炀帝安排了李渊替他镇守太原,又特意安排两名亲信,把李渊监督得好好的。这样一来,对于北方来自突厥的进攻,炀帝可以说是基本放心。至于各地的起义,官员的叛逆,炀帝他虽然非常气愤,却并不把他们放在眼里。炀帝坚信,自己做的都是开天辟地的大事,至于百姓不能理解、没有牺牲精神,这是百姓的事。百姓是什么东西,朕迟早要收拾他们的。

炀帝这么想着,不愿更多地为这些事操心。他这年还刚过四十八岁,感到许多事情,已经力不从心。特别是这满宫室的美女,他看着,想着,却常常是力不从心。太原行宫,成百的丽人儿在等着他,等了好些年,结果他就临幸了美如天仙的淑珍和淑惠两位美女。那么多的美人儿白白放着,实在有些可惜。隋炀帝饱饱地鱼水了一夜,在无比的婉惜中,悠哉悠哉乘龙舟前往扬州。

炀帝去了,李渊忙碌起来。早在四年前、公元613年,李渊升为卫尉少卿时,杨广发动了对高丽的战争,李渊受命在怀远镇负责督运粮草。当时,民不堪苦,怨声载道,大贵族杨玄感利用人民的不满情绪,起兵反隋。李渊飞书奏闻,杨广命李渊镇守弘化郡(今甘肃庆阳县)兼知关右诸军事,以备抵御杨玄感。杨玄感兵败,李渊留守如故。

李渊祖籍陇西成纪,祖父李虎,是后魏左仆射,封陇西郡公,官至太尉,成为著名的八柱国之一,位极尊贵,死后被追封唐国公。李渊的父亲李晒,曾是北周时的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袭封唐国公,可惜英年早逝,李渊才得以早早世袭唐国公。

进入官场的这么些年来,李渊深知权力的重要,“素怀济世之略,有经纶天下之心”,特别是近年看到炀帝荒**、民怨四起,举义风火燃遍全国,早就有起兵代隋以取天下的想法,但有感于自己势单力薄,从不敢有半点行动,只是不动声色地广树恩德,结纳豪杰。

李渊把太原的情况大致了解之后,正想借这一方诸候的便利,大展拳脚,进一步招贤纳士,却不料家中却发生了一件很不幸的事情,他的发妻窦氏去世了。

窦氏是京兆平陵人,父亲窦毅在北周是上柱国,母亲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阳长公主。作为武帝的外甥女,窦氏从小智慧过人、豪气冲天,深得颇有英雄气慨的武帝喜欢,被周武帝留在宫中生活。

那时,周武帝虽然入邺,灭了北齐,拥有了黄河流域和长江上游地区,但由于东突厥也已经强大,严重威胁武帝的边关。为稳定边关,武帝不得不纳了自己很不喜欢的突厥公主阿史那为皇后,为此有时会心情不好,便对阿史那大发雷霆。时年还不足八岁的窦氏见了,便非常认真地劝周武帝说:

“现在突厥的力量强大,舅舅应该对突厥皇后好一些,这样才能得到突厥的帮助,使江南、关东能够平安无事。”

周武帝听了,大吃一惊,不仅善待阿史那,对窦氏更是另眼看待。周武帝死后,隋文帝杨坚逼宇文邕的儿子宇文阐禅位,窦氏听了愤然地说:“恨我是个女儿身,不能解救舅舅家的危难!”

嫁给李渊后,窦氏随着李渊官职的变动不断迁涉,但不管到哪里,她都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几个孩子的教育上。在她亲自精心地**下,几个儿女都非常出色,不但一个个知书达理、好学上进,而且都深明大义、为人豁达宽仁,兄妹间的感情,也非常深厚。

除此之外,颇有智慧的窦氏还能给李渊诸多有益的意见。李渊和隋炀帝,因为都有一个善于驯马、并靠驯马技巧起家的祖先,所以都有个喜欢骏马的相同爱好。李渊在扶风做太守时,曾有幸得到几匹骏马,却不巧让隋炀帝给发现了,连夸他的马好。李渊自己心存高志,从不贪图他人的便宜,因此也想不到表哥炀帝夸他的马,是想要他的马,当时并不去作什么表示。

回到家里,李渊将此事一五一十地说给妻子窦氏听。窦氏听了,立即劝李渊说:“皇帝夸你的马,就是想要得到它,你赶紧送给他,免得他对你不利。”李渊虽爱马情真,结果还是忍痛割爱,把骏马献给了隋炀帝,不久果然迁升尉少卿,掌管朝廷宫殿禁卫之事。

一次,杨广看到李渊的脸上皱纹较多,便戏称李渊是“阿婆”。李渊回到家中很不高兴,窦氏问清原因,马上贺喜道:“这是吉兆啊,你继承的是唐国公,‘唐’便是‘堂’,‘阿婆面’就是指‘堂主’啊!”窦氏这是指李渊将来要做皇帝,取代杨广,李渊听了这才转忧为喜。

窦氏的聪明超出了一般人,她的父亲窦毅一直就认为自己的女儿不是等闲之辈,在选女婿时想了一个办法:让人在门屏上画了两只孔雀,凡是两箭各射中一只孔雀眼睛的,就招为女婿。前边有几十人都没有射中,轮到李渊之时,两箭都射中孔雀的眼睛。窦毅十分高兴,便把女儿嫁给了李渊。

窦氏为李渊育有4子,分别为建成、世民、元霸、元吉。李元霸16岁夭折,剩下的三个如今都以成人,可就在这时候,还刚40岁出点头的妻子就离开人世,这使李渊万分悲痛,只是太原刚刚接手,事情繁多,大儿子李建成正按照他的吩咐,在河东替他暗中交结英俊,发展势力, 李渊只能让还不到18岁的李世明独自一人去运城,料理窦氏的后事。

送走李世明之后,李渊开始打理太原的军政,正好有“历山飞”农民起义军结营在太原的南面,使上党、西河、京都道路都被断绝。李渊听了,微微一笑,亲自领兵,很快击败义军,巩固了自己在太原的统治地位。

一时间,李渊声誉大起,晋阳一带的官僚、地主、豪绅也纷纷前来投靠李渊。此时李世明己安葬了母亲,回到太原,李渊便命他去晋阳密招豪杰,倾财赈施,广纳贤才。

而此时的杨广,己到了美丽温馨的江都。宇文述说得不错,扬州果然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特别是这扬州的美女,更是风情万钟,极有丰韵。

隋炀帝刚遭雁门突厥追杀之险,又遇四处百姓举事之烦,想想自己生为天之骄子,竟如此窝囊在俗事之中,简直是在浪费自己的生命。一气之下,便一头钻进美女的乳沟,在风流快乐中,将他认为是俗气的烦恼通通抛入九霄云外。

皇帝,就当如是:拥有天下,就该享受天下,不然的话,仅是拥有还有什么意思?隋炀帝这么想着,玩得更加欢畅。他根本没有想到,他刚刚委以重任的姨表弟李渊,此时正在太原“潜结英俊”、“密招豪友”,还因势借力,以防御突服为名,大量招募士兵,扩充自己的实力。

深谋远虑的李渊,遥看天下四起的动乱,呆在太原韬光养晦,等待最有利的时机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