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杀了成娇,将其军吏也一律斩首,对战死的士卒还进行了戮尸。只有把这些叛逆的士卒都戮成了烂泥,秦王这才能解一些愤恨。除此之外,还下令将饶地的老百姓,一律赶往临洮,让他们也尝尝流离颠沛的滋味。这些事情办妥,他兴奋地凯旋而归。
自庄襄王去世,给秦王留下的三位耋耄之将,如今蒙骜、王齮均己战死,就剩下了麃公。秦国先祖只是些怀有养马训马技艺的人,从头到尾都靠一个“打”字,才使嬴氏一族不断发展壮大,封候称王。就连早年周孝王所赐的秦地,赐前也是为戎人所占,全靠嬴氏一族的拼打,才赶走了戎人,第一次拥有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发祥地。几百年战争不已,秦人的武将,早已遍布军营。父王留下的老将军在沙场上虽然又战死了两位,却有更多忠于秦王朝的战将,来到秦王的身边。通过灭王弟叛乱的这一战,秦王凭了一双慧眼,不但更加地重用了王翦,还启用了蒙武、蒙恬、李信、王贲、等多名武将。后来的事实也充分表明,秦王的眼光,是多么的犀利。
秦王骑着高头大马,从东门走进感阳城,受到了文武百官及城中百姓的夹道欢迎。他走进王宫,又得到一个天大的喜讯,他的长子扶苏出世了,扶苏的母亲郑妃,是郑国的王族,是秦王娶了王翦将军的孙女儿王灵钰之后的第三位夫人。灵钰夫人与之后娶的赵夫人也都有生育,只不过生的都是女儿。如今看着白白的儿子,秦王高兴地合不上嘴。“儿子,儿子!老爹凯旋归来了!”秦王接过儿子,高高举起、大声地说。
“大王,给儿子取个名字。”郑妃靠在**,满脸都是幸福。
秦王听了,把儿子交给宫女,来到郑妃的床前,望了她笑着说:“辛苦你啦!”
郑妃摇摇头,说:“谢大王关心,臣妾能为大王生下一子,不辛苦,而是十分荣幸。”
秦王点点头,思索着,突然问郑妃:“你进宫的第一天给我唱的一首歌,很好听,叫什么?”
“《山有扶苏》。”
“《山有扶苏》,这首歌真好听。而且,‘扶苏’是形容树木枝叶茂盛,出于诗经,为香草佳木之意。我看我们的儿子就以此命名,叫‘扶苏’。”
“扶苏,真好!”郑妃快乐地笑了,连声呼唤着:“扶苏、扶苏!”
秦王高兴地看着郑妃,突然想起一件重要的事情,与郑妃告别。回到王宫,他让人传来李斯问道:“本王行加冠礼之事,现在该如何进行。”
李斯听了,说:“大王现在行加冠礼,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只是……”
李斯刚停下来,秦王就瞪了他一眼。情急之中,李斯冲口而出:“只是要提防两股势力。”
“说下去!”秦王催促道。
“一股是吕相邦,他如今虽然交出了兵权,但仍然掌控朝政。这么些年来,朝中文武百官,大多是对他忠心耿耿。”
“你认为,相邦也会反我?”
“不会,依微臣之见,相邦绝对是忠于大王的。”
秦王不言,目光罩住李斯。分明在说:“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还这么说。”
“相邦对大王的忠心,日月可鉴。只是,相邦并不一定就那么希望将所有的权力都交归给大王。就在昨天,相邦还将他所编撰的《吕氏春秋》悬于南城门的城墙上。”
“有这事?”
“如今还挂在那里,相邦还发出通告,说是有人能改得了一个字,就赏金一斤。”
“这样!”秦王沉思良久,问李斯说:“他这是什么意思?”
“玄耀自己的博学,标榜自己的治国经验。正因为如此,微臣才认为相邦并不一定就那么希望将所有的权力都交归给大王。”
“难道他还会阻碍我行加冠礼?”
“不会,一定不会。因为他不敢,也做不到了。”
“既然这样?”秦王又把问询的目光罩住李斯。
“微臣是想,相邦经营朝廷这么些年,根深叶茂,如果他心里不愿意,大王亲政后会受到影响。所以,现在一定要尊重他,十分地尊重他,让他放心,大力地支持大王行加冠礼。纵然他心里不那么愿意,只要表面上支持,大王的加冠礼就会顺畅的多。”
秦王听着点点头,只听李斯接着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把握地防止另一股势力作乱。”
“你是指那个宦官嫪毐?”
“就是他!”李斯果断地说:“这个嫪毐,势力已经很大了,大得可以跟相邦抗衡。上次大王说要查一查他是否是假的,当时微臣劝了大王。回府我一想,不管他是真假,这么急着掌控王宫的卫队,还是应该查清楚他的情况,于是就私下安排人去查了。据所查的情况来看,长信侯十之八九是假太监。”
“去灭了他!”秦王两眼圆睁,脖子上的青筋暴起。
“现在还不是时候,因为他是太后身边的人。”李斯说。
秦王听了,长啸一声,愤然地喊道:“对啊!太后!”
“大王不要过份担忧,只要我们认真提防,是不会有事的。”李斯劝道。
秦王再不吭声,在大殿上走来走去。好一会,他住了脚步,突问李斯:“筮日的事怎么样?”
所谓“筮日”,就是通过卜筮的办法,选择一个吉日作为行冠礼的好日子。李斯听了回答说:“己妥,最早的是外后日,其次是第十日,再次是……”
秦王听到这里,打断李斯的话,说:“你去准备一下,安排仪仗,记住,后日一定起呈,直奔雍城,外后日举行冠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