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待“当朝一品”(1 / 1)

1946年1月下旬,戴笠再次飞往北平,部署对宋子文的警卫工作。

宋子文的北平之行,是为接收敌伪资产而来。

北平的接收工作较京沪杭的接收要混乱得多,在接收计划委员会派出接收大员进驻北平之前,率先进入北平的拥有交通工具的军事机关与前线部队包括北平行营、十一战区司令部等,便开始了大肆抢收,抢夺了大量现金、物资、设备、仓库和房产。军统虽未公开组织接收,却有特务捷足先登,勾结汉奸伪军抢夺敌伪资产据为己有。

而隶属于行政院的许多部门,则要求将一切涉及行政院范围内的接收划归行政院负责,不愿意受陆军总部接收计划委员会辖制。

于是,行政院院长宋子文呈请蒋介石批准,将行政院范围内的接收和处理工作划归行政院负责,即由行政院负责接收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日伪资产;陆军总部负责接收军事方面的日伪资产。

随后,行政院成立了“全国性事业接收委员会”,将全国划分为四个区,每区设立敌伪产业处理局,河北平津区的敌伪产业处理局设在北平,宋子文亲临北平,正是为了处理北平的接收事宜。

元月末,宋子文飞抵北平。戴笠派出警卫蒋介石的原班人马对宋子文实施暗中保护。

相比保护蒋介石,对宋子文的警卫工作轻松了许多,毕竟宋子文不参加公开活动,更不会到民众中去,所接触的都是北平党政军头头脑脑。戴笠所做的主要是对他生活方面的安排。

宋子文的行政院院长临时办事处设在海关,下榻何处戴笠颇费了一番心思。宋子文是洋派人物,下榻之所既要中西合璧,又要有休闲娱乐功能。考虑再三,戴笠选择了吴泰勋在北平的公馆。

吴公馆不仅场面气派,风格中西合璧,而且有中西餐厨师、豪华舞厅和舒适的客房,还有吴泰勋的年轻漂亮、善于应酬的小老婆。经常出入吴公馆的权贵名流皆称吴公馆为“香巢”“安乐窝”。

为让宋子文住着舒心、玩着开心、吃着满意,戴笠又派英文秘书黄天迈陪宋子文住在吴公馆,以便有什么需要随时沟通。

宋子文在北平公干一周,正赶上1946年春节,戴笠在吴公馆举行盛大除夕舞会,到场者非富即贵,还特地请来不少名媛佳丽伴舞。

这一晚戴笠和宋子文玩得十分开心。舞会间隙,两人品着红酒,开怀畅谈。谈到军统的未来,戴笠不无感慨:

“多亏了你老兄拔刀相助,不然军统的半壁江山已经被撬了。”

所谓“军统的半壁江山”,即指军统的别动军。

抗战胜利后,从国共和平谈判到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取消特务机关”的呼声从未停止,《双十协定》签订时,国民党已同意取缔特务机关。就在国共和谈结束不久,11月初,陈诚率先提出取消别动军的要求。他知道蒋介石蓄意发动内战,不会取消特务组织;但是他也知道,蒋介石对军统的五万多武装部队耿耿于怀,尤其这些部队都接受过美军严格训练,配备了最精良的美式装备。陈诚的要求正中蒋介石下怀。

11月7日,戴笠上呈一份报告,要求撤销交通巡察处,成立交通警察总局,统驭全国铁路、公路的警务系统,将军统的武装部队除留一部分改编为海军陆战队外,其余会同军统所属交通巡察总队、交通警备司令部所属各团等,合并改编为交通警察部队。

但是,戴笠的报告不能直接交到蒋介石手中,需要“走程序”——递交到侍从室第二处第六组,由第六组签批,然后递交军政部,由军政部酌情核呈。

侍二处六组负责情报工作,组长唐纵,所有部门情报都要经唐纵之手才能转呈。唐纵由戴笠举荐到侍从室工作,又是军统局帮办,照理应对军统的情报“网开一面”,起码在排序上向前提一下,其实非也。

正如沈醉所说,“唐担任六组组长后,在处理军统和其他特务机关的问题上是相当公正的”,绝不会偏袒军统。“当时唐是想尽量利用他的职位在各方面拉拢,绝不愿意露出他是站在戴笠方面的,并尽力讨好CC等派的头子,联络宪兵,巴结政学系……”

也就是说,戴笠的报告需要按部就班地向前走。

就报告内容而言,唐纵看后说,“彼能了解委员长之心理与适合委员长之需要”。显然,蒋介石发动内战,离不开交通运输的畅通与安全,戴笠的报告将使蒋介石面临的难题迎刃而解。

但即使到了军政部,还面临一道关卡——此时军政部部长正是陈诚!

时间不等人。与此同时,宋子文呈请调用别动军至秦皇岛、开滦之间护路。毕竟宋子文贵为“当朝一品”(戴笠常在熟人或下属面前戏称宋子文为“当朝一品”),且理由充分,不仅蒋介石照准,陈诚也不得不就此闭嘴。

戴笠的危机又一次解除,但形势仍不容乐观,宋子文说:

“你那个合作要是不落到实处,这半壁江山还是很难保住。”

宋子文说的“那个合作”,就是美国海军援建海军陆战队的新合作。

“我正在督促柯克抓紧办。”

“对了,透漏你个秘密。”宋子文忽然压低声音说,“这是绝密,眼下还在秘而未宣阶段。”

见宋子文一脸的严肃,戴笠赶紧凑过去洗耳恭听。

“何敬之将被派往联合国任职。”

“到联合国任什么职?”戴笠一脸的惊愕。

“联合国安理会军事参谋团中国代表团团长兼中国驻美军事代表团团长。”

这个消息令戴笠目瞪口呆。

何应钦是蒋介石打天下时期的“第一功臣”,虽曾配合桂系逼宫,也曾是西安事变中的主战派,但此后多年追随蒋介石兢兢业业,也算“将功补过”了。而刚刚胜利就将其逐出权力中心,显然太过于小肚鸡肠,睚眦必报!

“参谋总长兼陆军总司令去联合国做一份闲职,可战争并没有停止,只不过换了对手!”

戴笠对蒋介石此举颇有些愤愤不平。他知道共产党军队的厉害,认为蒋介石将何应钦撤职外派无异于自挖墙脚。

后来的事实证明,蒋介石不仅搬开了何应钦,诸如白崇禧等反对过他的非嫡系将领,似乎均被任命一个位高无权的职位而投闲置散。

“这下陈辞修满意了。”戴笠的语气里不无揶揄。

“陈辞修想扳倒的远不止一个何敬之。”

“这倒是,本人早有领教。”

其实,陈诚的对手不仅有何应钦、戴笠,还有胡宗南、汤恩伯,甚至宋子文。陈诚联合孔祥熙倒宋,宋子文心知肚明。

“任命公布之后,你早点去见何敬之,请他在美国协助斡旋。”

“好!”

无论如何,何应钦“被逐”都让戴笠有种兔死狐悲之感,看来蒋介石要急不可待地卸磨杀驴了!倘若不是有中美所的成功先例,有与美国海军新的合作项目在洽谈,军统的武装部队恐怕早已不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