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中请缨赴死(1 / 1)

宋公馆的客厅里,凝重中流动着焦虑的气息。宋子文正向在座的宋美龄、宋霭龄等人介绍西安的情况。

戴笠全神贯注地听着,宋子文的每句话都透露出一个可怕的信息:校长处境危险!

宋子文在《西安事变日记》中记述说:

“我得出之印象,委员长性命正处非常危险之状态。他们已走向极端,若其遭受失败之打击,他们甚有可能挟持他退往其山上要塞;甚或,他们可能变成一伙暴徒,并在暴徒心态下杀死他。汉卿直言不讳告诉我,其委员会(西安事变当天,张学良、杨虎城成立了‘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以之作为行动的决策机构。张、杨任正副主任)已经决定,若一旦爆发大规模战事,为安全起见,他们将把委员长交给中共。这绝非凭空之威胁。”

“交给中共”,这句话令戴笠不寒而栗,这将比“杀死他”更为残酷。

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局面,且不说何应钦为首的主战派别有用心,就是以营救蒋介石为目的的黄埔将领,在事变爆发之初、真相未明了之时,出于军人的本能,也是在一面通电全国谴责张、杨,或致电张、杨要求礼送蒋介石回京;一面积极部署,抢占先机,以掌握军事主动权,对西安形成军事震慑,迫使张、杨在进退失据的情况下让步和谈。此间,不仅有樊崧甫部奉命抢占潼关,攻占华阴,更有桂永清率教导大队杀气腾腾开赴陕西,在华县赤水与东北军对垒。胡宗南的部队亦在组织南下,回师救援。

但是,胡宗南等人的“主战”与以何应钦为首的主战派不同,他们是以救出蒋介石为目的,绝不会将战火烧到西安城内危及蒋介石性命。

何应钦正是利用了他们急于救蒋的迫切心情,企图将事变引向武力解决的途径。18日收到蒋介石手令之后,也只是停止了飞机轰炸,陆地的军事进攻并未停止,刘峙部仍开始围攻华县。

12月20日,中央军攻克华县,西安已笼罩在恐怖气氛中。

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张、杨不得不下定破釜沉舟之决心,联合发表告东北军、十七路军将士书,号召两军将士准备与中央军决一死战。

战争一触即发,蒋介石已成为俎上之肉。

这种紧张局势,无论用怎样和缓的语言来讲述,都难免令人胆战心惊。

从听说事变开始,戴笠就想过亲赴西安进行策反,营救蒋介石。如今已到了最危急的时刻,不能再等。他看看在座的宋美龄,恳求说:

“夫人,让我去西安吧,特务处在西北的一些机构和人员被控制了,但大多数特工没有被控制,还有隐蔽的直属通讯员和交联特工,前几天派去的人也已进入西安,我去了开展活动比较方便。”

“你去了反而会更麻烦。”

宋美龄摇摇头表示反对,她知道戴笠只效忠蒋介石一人,为此得罪了不少人。尤其与蒋介石有嫌隙的地方实力派,早把他视为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

戴笠自然也知道,特务处在东北军、十七路军内安插情报人员,早就引起张、杨手下一些将领的不满。戴笠由于与张学良关系密切,对一些情报的处理会手下留情,对杨虎城则不然,所以十七路军将领恨不得将他这个特务头子一口吃掉。

但戴笠身上有一种特质,抛开政治立场,单说这种特质,还是可称道的,那就是忠诚、知恩图报。没有蒋介石,就没有他今天所拥有的一切,如今领袖蒙难,他岂能苟且偷生?更何况,没有了蒋介石,他所拥有的一切都将化为乌有。

而复兴社那帮“高干”说得没错,“龟玉毁于椟中,典守者之过也”,特务处在西北有着重重谍报网络,竟无一人事先得到“兵谏”情报,戴笠难辞其咎。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将功赎罪,即使死也要死得无愧于校长。

戴笠已横下一条心,一定要说服蒋夫人,让他赴西安,为营救校长出一份力。无奈他的话对宋美龄毫无说服力。

其实,根本不用他本人出面请求,早有人为他铺平赴西安之路,这个人就是宋子文。准确地说不止宋子文一个人,还有他的好友张学良。在离开西安之前,宋子文决定要做几件事:

一、让蒋夫人来西安照顾委员长,并改变其听天由命之态度。

二、由戴雨农代表黄埔系前来西安,亲身观察此地之局势。

三、派一将军来西安,以处理可能产生之军事问题。

宋子文之所以选中戴笠,完全是出于对戴笠的信任,这份信任里包含着戴笠对蒋介石的忠诚和他多年来从事特务工作养成的敏锐、机警与足智多谋,当然还考虑到他与张学良非同一般的关系。

宋子文将这个决定告诉张、杨,两人表示同意。对于让宋美龄与戴笠来西安,宋子文与张学良可谓不谋而合。随后张学良写了两封信请宋子文转交,一封是写给宋美龄的,另一封就是写给戴笠的。

张学良深知复兴社首脑是蒋介石的心腹幕僚,试图通过戴笠提议,让复兴社派代表团去西安商谈。他相信,至少戴笠本人是会“应邀前来”的。

宋子文对宋美龄说:

“雨农与汉卿也是交换过金兰帖的兄弟,他去了对说服汉卿大有好处。”

有了这个前提,宋美龄终于点头答应。

宋子文将张学良的信交给戴笠,特地重复了张学良当时说过的一句话:“倘若西安发生战争,蒋夫人之安全不能得到保障。”

戴笠心领神会,他知道此番前去,不是需要亡命武夫,而是需要智慧和勇气,在危机时刻能够发挥作用,扭转局面。

看过张学良的信后,戴笠知道复兴社那些首脑是没指望的,建议宋子文与一些政府要员交换意见,分化和动摇主战派,推延讨伐张、杨的时间,减小战争几率,为寻求政治解决途径提供时间的保障。

宋子文对此表示赞同,随后去拜会了叶楚伧、顾祝同、蒋鼎文、孔祥熙、熊式辉以及何应钦等人。当天晚上,政府要员开会,讨论了宋子文的建议,即:

“四天之内,飞机不得轰炸,陆军不得进攻。但假若四天期限已过,尚未寻出解决方案,此时委员长亦离开西安,他们可放手飞机大炮轰炸攻打西安,及其他任何彼等欲攻打之地方。”

在孔祥熙等主和派坚持下,宋子文终于冲破何应钦、熊式辉、叶楚伧等人的阻挠。当然,这个冲破的结果也仅仅是默许了他与宋美龄、戴笠、蒋鼎文赴西安,是否真的停止轰炸与进攻,以何应钦等人的别有用心,实在难以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