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巧,蒋介石躲过一劫,完全因为这天的秩序散乱所致。
谒陵,诸位“中委”的不恭已令他心中十分不快;
归途中遇“记者”超车,让他心生疑虑;
回到中央党部举行四届六中全会开幕式,依然秩序混乱,连议程甚至都有所遗漏,而汪精卫致开幕词,竟也不在状态。
接下来是与会人员合影。大家平时难得一聚,从会议大厅出来,自然也是三五成群,互通情况,各自说说笑笑。
蒋介石被这乱哄哄的秩序搞得心情黯然,通知汪精卫主持合影,他本人到会议厅楼上休息去了。
汪精卫作为国民党中政会主席,兼行政院院长,本就是仅次于党总裁和国家元首的二把手,蒋介石不参加,他倒乐得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不仅可以合影时站在正中间,而且没了蒋介石那张面无表情的脸,气氛自然也活跃了很多。
大家站在会议厅门口的台阶上,分成五排。汪精卫站在第一排正中,左右分别有林森、张静江、孙科、戴季陶、张学良、阎锡山、张继等人。对面围成半圆形的记者,对着第一排的党国要员,“咔嚓咔嚓”一通按动快门。
在众星捧月之中,汪精卫心情大好。
但这大好的心情并未持续多久,在拍摄完毕大家即将起身返回会议厅的时候,突然一个年轻人从一棵塔松后面跃出,举枪朝着第一排“砰砰砰”连发三枪。
这三枪都是对着一个人发的,这个人就是汪精卫。
如此近距离连发三枪,自然枪枪命中。
却是汪精卫命不该绝,在杀手开枪的一刹那,他正在起身、转身,一连串的动作,使三枪均未击中要害。汪精卫倒在血泊中,以为自己将命不久矣,对闻讯赶来的夫人陈璧君嘱托后事,说:
“人生自古谁无死,为革命献身,也是死而无憾了,以后孩子就靠你了……”
陈璧君也是老同盟会员,曾与汪精卫一起赴北京谋刺清摄政王,说来亦为女中豪杰,值此关键时刻,断不会像一般小女子那样抽抽搭搭乱了方寸。她当时也以为汪精卫行将辞世,安慰汪精卫说:
“四哥(汪排行老四)请放心,一切有我呢。”
随后闻讯赶来的是蒋介石。
陈璧君见到蒋介石,一肚子的悲痛化作了满腔愤怒。论资格,蒋介石在她这个“老革命”面前实属“小字辈”,当时她还是中央监察委员,因而对蒋介石毫不客气,当众指责:
“蒋先生,你不想让汪先生干,可以公开撤掉他,何必要取他性命?”
大概蒋介石刚刚还在庆幸躲过一劫呢,如今一盆污水泼下来,真是百口莫辩,尴尬至极。
蒋、汪矛盾,早已是冰冻三尺,这是人所共知的。“九一八”之后两人关系虽有所缓和,也不过表面上的融洽,暗地里的争权夺利从未停止。尤其汪精卫出任行政院院长兼外交部部长后,曾组织一个编译室,成员均为留日学生,亦大多为改组派或与改组派相关人士。这个组织犹如蒋介石的力行社,是汪精卫亲信中的亲信。
这个组织的频繁活动,无疑加剧了蒋、汪暗中的较量。蒋介石要想“洗白”自己,多说无益,唯有破案。
破案,凶手是第一线索。
案发当时,汪精卫倒在血泊中之后,汪精卫的卫士方才醒悟过来,朝刺客连发两枪。这时候坐在第一排的张继、张学良朝刺客扑去,将刺客按倒在地。但刺客被击中要害,生命危在旦夕,与汪精卫同时被送往医院。
刺客身份当即查明——“晨光通讯社”记者孙凤鸣。这是从孙凤鸣身上搜出的记者证中得知的,孙凤鸣也是凭这张记者证进入会场的。
“记者”这个身份,让戴笠想起谒陵归途中那辆出租车,出租车上的记者,想来与孙凤鸣不无关联。但孙凤鸣处于昏迷状态,无法审问。
第二线索,“晨光通讯社”。
晨光通讯社是登记在册的单位,孙凤鸣的记者证上也有明确地址。案发之后,宪兵司令部与警察厅即派员前往陆家巷二十三号晨光通讯社搜查,却早已人去楼空,只剩一堆焚烧文件的灰烬。翻遍所有办公桌、文件柜,均一无所获,最后在厨房的垃圾箱里找到一个残破信封,发信地址为江苏扬州江都镇黄某,收信人为“华克之”。
这是引起戴笠注意的一个线索,想必通讯社与江都有联系,或其成员便有江都人士。
当时为尽快破案,成立了四个侦察小组,分别为:特务处、教导总队、宪兵司令部、中央党部。四个小组既可相互配合、互通情报,亦可独立行动,
在戴笠正准备派员前往江都查找线索时,得知教导总队侦破组已派人去了江都,也就在这天夜里,凶手孙凤鸣不治身亡。
孙凤鸣一死,江都那边暂无消息,等于线索全无。
没有线索,难以及时破案。如此一来,不仅汪精卫、陈璧君这头摆不平,其他的反蒋派也都对蒋介石展开攻讦。李宗仁、白崇禧直接发电质问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更是公开向蒋介石发难。而非反蒋派的中委们,也有不少人怀疑此事为蒋介石暗中指使。
蒋介石平白无故背此黑锅,满肚子火气无处发泄,一个电话将戴笠叫到紫金山官邸,大加斥责。
其实蒋介石心里明白,这类疑难案子,其他各组都指望不上,仅看他们那副阵势,大张旗鼓兴师动众,所到之处鸡飞狗跳,且不说行刺者一伙人有备而来,即使无备,又岂能乖乖束手就擒?
显然,非特务处不可能尽快破案。
戴笠自然明白蒋介石的意思,恭恭敬敬地垂手站在一旁,听候训斥。
蒋介石训人历来有讲究,那就是非亲信不训,反蒋派的任何下属绝无被训机会。戴笠深谙此道,故低头受训心里并无紧张或者惶恐之感,而是脑子里飞快地在想着案情。
当蒋介石的训斥告一段落的时候,戴笠突然说:
“校长,我忽然想到,通讯社注册成立的时候,需要有铺保和保人,想必担保人不会参与其中,自然也不会跑掉……”
蒋介石一听也愣住了,脑子里自然也在飞快转着,考虑这个线索,登时恍然,一回身见戴笠还站在那里等候命令,立刻说:
“还愣着干什么,赶紧去中宣部查询。”
“是!”
戴笠迅即告辞,直接去了中央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