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27年追随胡靖安从事情报工作,到1930年末中原大战结束,戴笠从义务情报员到单枪匹马跑情报,可谓栉风沐雨,筚路蓝缕,凭着一股韧劲、一种豁出去的狠劲,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摸爬滚打,总算以卓有成效的业绩,赢得了蒋介石的信赖与器重。
1931年11月,蒋介石手令戴笠组建“密查组”,并称密查组作为正式情报组织,隶属于总司令部。
这道手令,预示着戴笠的情报工作即将迈上一个新台阶。带着手令,戴笠兴冲冲赶往鸡鹅巷五十三号。
南京鸡鹅巷五十三号,是胡宗南的第一师驻京办事处。中原大战结束后,胡宗南已晋升第一军第一师中将师长,此时正住在办事处中。
当戴笠将手令递到胡宗南手上后,胡宗南一个鲤鱼打挺从半躺着的椅子上跳起来。
“好!太好了!办公地点有了吗?”
“还没来得及找呢。”
“找什么呀,我这里这么宽绰,你在这里办公不是正合适嘛!”
“对呀!我还没想到呢。”
“正好可以把家眷接过来,过几天团聚日子。”
“那可不行,我自己单飞还没飞起来呢,怎能再受家小拖累。”
话虽如此,但经过一番商议,戴笠还是改变了主意。这主要在于他做的是秘密工作,密查组成员都是男性,第一师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也都是男性,进进出出都是清一色的年轻男子,难免不会引起周围人注意。把家小搬来,倒可掩人耳目。
还有一层原因,那就是母亲操劳了大半辈子,他长到三十多岁还在由母亲资助,心中实在愧疚。将母亲接来,虽不能享受荣华富贵,却能享受天伦之乐,也算尽一点孝心吧。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说到母亲的时候,戴笠的眼圈红了:
“一别五年,不知母亲身体是否安康,每一封给母亲的信,几乎都是要钱……”
胡宗南受了感染,想到自己自幼丧母,对戴笠幽幽地说:
“家有老母,惜福吧。更多的人是子欲养而亲不待。”
有了办公地点,密查组很快组建起来,成员有:戴笠、徐亮、周伟龙、唐纵、张炎元、郑锡麟、胡天秋、马策、王天木、王孔安。
这就是戴笠特工组织的最早班底——十人团。
对于十人团成员,沈醉的回忆中多了梁干乔和黄雍,少了王孔安和王天木。但沈醉作为戴笠的儿子戴藏宜的同龄人(比戴藏宜年长一岁),是在特务处成立之后由其姐夫余乐醒介绍加入特务组织的,且抗战前一直在上海,对于特务处成立之前的密查组成员情况,想必也是道听途说,不足为据。
乔家才的回忆中,没有王孔安,多了一个张筱高。乔家才作为戴笠早前的情报联络组同事,虽然没在第一时间参加密查组,却也很快加入了特务处,他的回忆当属可靠。但张筱高不知何许人也。
通过其他资料可以佐证,梁干乔与黄雍均不在十人团之列。梁干乔是在1932年特务处成立之后加入的;黄雍在密查组时期以及特务处成立后,一直在军校毕业生调查处工作,并为特务处推荐多名人选,唯他本人,始终没有加入特务组织。
王天木曾在河南一带收编地方武装及散兵游勇,并自任司令,他与戴笠在中原战场相识,给戴笠搜集情报帮了不少忙。中原大战结束后,他追随戴笠也是有案可查的。
从进入军校六期就一直与戴笠、徐亮形影不离的王孔安,在中原大战爆发之后便被戴笠指派潜入北平,打入反蒋集团内部搜集情报,此后追随戴笠亦在情理之中。
其实密查组时期,人员是在很短时间内迅速增加的,且远不止十人。以戴笠的个性与行事作风,自然不会拖拖拉拉。十人,只是一个象征数字而已。
比如张冠夫,在所有资料中都没提到他是“十人团”成员,或许因为他一直做内勤(财会),且始终难当大任而被疏忽了。但他确是最早加入密查组的。
应该说,戴笠身上那种与生俱来的号召力,是密查组得以迅速组建的主要原因。多年的坎坷,磨平了他青涩年华中粗糙的棱角,诸如争强好胜、好出风头、自命不凡、夸夸其谈、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甚至屡屡闯祸等,都或改变或收敛,以致磨炼得能屈能伸、能拿能放、能忍耐、能坚持、能吃苦、能拼命,这使同伴们对他充满信心,认定跟着他没错。
正因为如此,当他把电话打到商务印书馆,找到张冠夫的时候,张冠夫一听参加密查组,当即一口答应,放下电话就去辞职。
辞去那份养家糊口的小职员工作,对张冠夫绝不是一个轻松的决定。王秋莲与戴笠似有不共戴天之仇,而她衡量丈夫务实与戴笠不务正业的标准,就是张冠夫那个稳定的职业。如今张冠夫一声不响辞了职,王秋莲岂能善罢甘休?
不过,张冠夫虽一向怕老婆,大事上却一向有主张。他知道这种事商量是没指望的,只能先斩后奏,待生米煮成熟饭,她王秋莲不吃也得吃。
戴笠闭着眼也能想到,张冠夫回到家里,将面临怎样一场疾风暴雨的摧残,当然他本人也难脱干系。
事实果然不出所料,当王秋莲得知这一切后,指着张冠夫的鼻子大骂:
“衮甫呀衮甫,你怎么能跟着戴春风去混!戴春风长到三十多岁,什么时候给老婆孩子寄过一个大子儿!我姨妈不知哪辈子亏欠了他,这辈子讨债来了!三十多岁的大老爷们,还要让老太太给汇钱,你跟着他混能有什么出息!你让一家老小喝西北风去吗……”
张冠夫低着头,任凭老婆数落,绝不辩解。这在他已经有了经验,等她骂够了气消了,事情也就过去了。但这次事太大了,王秋莲骂完并没有消气,反而一哭二闹三上吊,动了真格,张冠夫这才慌了手脚,赶紧认错赔不是,没完没了地说好话,直到把老婆哄得擦干眼泪,他这才松了一口气。当戴笠问起来的时候,张冠夫早已一身轻松,嘿嘿笑着说:
“你表妹什么样,你还不知道吗?”
“我这个表妹啊,比你表嫂差远了,你表嫂那才叫贤惠,幸亏当初……”
戴笠所说的“你表嫂”,是指他的妻子毛秀丛;他那句没说完的“幸亏当初”,是说幸亏当初王秋莲没同意嫁给他。在自家兄弟面前,戴笠向来说话直截了当,只是这句话说了一半,忽然意识到不妥,便哈哈大笑起来,然后说:
“夫妻之间,大概也是一物降一物吧。”
张冠夫有财务专长,到五十三号报到后,立刻着手操持密查组的“柴米油盐”。
密查组成员相继到位后,戴笠返回江山老家,将母亲、妻子、儿子接来,原先空空****的五十三号登时热闹起来。
五十三号是一幢旧式平房宅院,分前后两个院子,共有20多间房。戴笠与家人住在后院,密查组人员与第一师办事处人员,食宿办公均在前院。后来工作人员逐渐增多,办公与住宿变得拥挤起来,原先的门房也改为了办公室。
这个时期的外勤工作,主要在京、沪、杭、苏等地活动,搜集国民党各派动向方面的情报。当时并无内外勤之分,从搜集情报、整理情报、撰写材料、翻译电报、传递文件,到打扫卫生等杂活,每个人都是遇到什么工作做什么工作,从不假手外人。
戴笠对属下要求极严,所有人每天都要工作十小时以上,工作完不成不得休息。而大家的薪金较一般机关要低。戴笠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利用有限的经费,为大家搞好伙食,不仅菜蔬丰富,且三餐之外,另有宵夜。
这一时期,是戴笠的情报事业由个人活动发展为组织活动的开始。尽管这个组织很小,又在总司令部编制之外,但却是奉准设立,有额定人员与固定经费,又解决了办公及住宿场所,不再像以前那样东餐西宿,居无定所。尽管密查组成员身份秘密,没有名分地位,待遇低条件差,但大家对这个“新兴职业”充满兴趣,信心十足。
戴笠本人,既是这一组织的负责人,又是主要外勤人员,工作起来较以前更加拼命,常常夜以继日,甚至连续三天三夜不睡觉。尽管劳累艰苦,却是乐在其中,尤其每每外出归来看到一家老小,想到多年的打拼终于有了成功的征兆,欣慰和满足是不言而喻的。
岂料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密查组正式运行不久,12月中旬,蒋介石突然又一次下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