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陈碧君、何香凝一行,蒋介石指挥中路谭曙卿师继续向东挺进。
10月26日,蒋介石命第二纵队长李济深赴紫金,第三师急行军至五华县华阳附近。
罗加觉夫顾问担忧地说:“蒋总指挥,中路只有几千人,势单力薄,若遇强敌,很危险。”
“逆敌已全线溃退,无决战之移。”蒋介石说,“以第一东征的经验,本总指挥料敌还是准确的。”
罗顾问和参谋人员无话可说。
“报告总座,探得逆敌林虎部万余人,在华阳附近之塘湖构筑堡垒!”侦查兵来报。
“蒋总指挥,敌军筑垒,必有决战之心,现我军仅第三师3000余人,寡不敌众,应速调集精锐驰援!”罗加觉夫顾问建议说。
“逆敌筑垒,当为后卫掩护撤退,”蒋介石自信地说,“我料其部必向兴宁一带逃窜,我军当集中兵力于兴宁,围歼退却之敌。”
第二天与上午八时,蒋介石率总部由龙窝启程,下午二时半至羊高圩,忽接谭曙卿第三师告急函:谭师在华阳与逆敌军林虎部一万多人遭遇,孤军深入的谭师3000多人被敌军万余人包围于距华阳十余里的塘湖一带,形势危急。
蒋介石闻讯大惊,忙加快速向华阳附近行军。行之大坪,又接报:第三师几溃,阵线动摇!蒋介石命令:“陈赓,速去传令,命谭师长曙卿坚守阵地,不得退却!本总指挥即前往华阳督战!”
陈赓领命而去,蒋介石率总部继续向前急驰!
“总座,前方很危险!”高级参谋张定瑶说,“谭师大部是收编粤军许济、莫雄旧部,素少训练,军纪松弛,孤军陷入重围,恐难以招架,总座不宜亲临危地!”
“不!本总指挥要亲自督战!”蒋介石坚持说。
正说着,只见第三师败兵纷纷退却,四处逃命。
“不许后退!”蒋介石大声命令,“退却者军法从事!”
蒋介石的命令声淹没在一片混乱中,败兵继续退却。
“阻止!镇压!”蒋介石声嘶力竭大喊!
“啪!啪!”警卫队向天鸣枪,有的直接向逃跑士兵射击,都无济于事,逃兵在慌乱中,竟把总部人员冲散,军情万分危急!
“传本总指挥命令:任命陈赓为第三师代理师长,速收容溃散的士兵,组织抵抗!”蒋介石大声说。
“总座!”参谋张定瑶说,“总座亲自阻止也无济于事,陈赓难以收整部队,重新组织抵抗!”
敌人包围圈越来越小,周围枪声大作,眼看就要被俘虏,蒋介石拔出“军人魂”短剑,仰天长叹:“我必须在这里杀身成仁!”
陈赓见状,急忙上前劝阻:“校长!校长是总指挥,这里终究只是一个师,而且还不是黄埔训练出来的部队。赶快离开这里吧!只要脱险,即可调集左、右翼驰援。”说着,背上蒋介石就跑。
总部一行摸黑由侧面向一村庄狼狈跑去。
进得村庄,跑到一户百姓家里,才停了下来。
“幸而天色已暮,也或许林虎不曾料到总指挥会在此地,敌军未追击,不然……”总参议罗翼群心有余悸地说。
一路狂奔,一行人又累又饿,饥肠辘辘。
秘书长马文车报告说:“报告总座,副官处长王文翰所率行李辎重为退兵所阻,无法前进,现失去联络。”
蒋介石暴跳如雷:“拿命令纸来!拟令,枪毙王文翰!”
“总座,王文翰所率辎重队,乃是被逃兵冲散,不是他违令不前或者退却,枪毙他,是不是……”秘书长马文车劝解说。
“是啊,总座,王文翰非故意如此。”总参议罗翼群也附和说。
蒋介石这才稍平怒气,命参谋陈焯坐到他身边,口授书写下达各部明日任务。
“校长,此处不可久留。”陈赓建议说,“还是回到羊高圩为好。”
“夜色茫茫,找不到回去的路啊。”罗翼群说。
老乡过来,说着什么。蒋介石听不懂老乡的话,经罗翼群翻译才知道,他愿意带路。
“就请土民作向导!”蒋介石决断说,又命陈赓道,“你速去传令,调何应钦师长会同第十一师陈济棠师长驰援,明日反攻!”
陈赓立即更换衣服,打扮成农民模样,带上50块银元,提着一根木棍,忍着饥渴疲劳,匆匆而去。
蒋介石随土民连夜撤往羊高圩。虽然在土民的引导下很快到达了预定地点,可是,他夜不安枕,未明即起,正盼何应钦前来救援,忽然接到报告:昨夜逆敌转攻何应钦师,激战于横冈,沈应时团以主力绕攻敌后,终将林虎部击溃,已向梅林、安流溃逃。
蒋介石闻报,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传令:命第十一师师长陈济棠、第三师师长谭曙卿会合,各率所部,向梅林、安流追击敌军!”
这时,探报来报:“报告总座,谍闻林虎部大队在罗经坝出现。”
“传令:命第十一师陈师长济棠直趋商道侧出,兼蹑河婆敌后;第一师何师长应钦派第二、第三团,追踪赶至!”
调度完毕,蒋介石率总部由羊高出发,一口气行军六十五里,进抵严前。
当晚,第一师派人前来报告:“逆敌洪兆麟部5000人,于午前九时突袭河婆之第一师第一团,攻势甚猛烈。团长刘峙率部突然插入两岸敌军之间,亲自用机关枪扫射,又命发炮遥击其预备队,死伤遍野,惊惶失措,至傍晚,洪部溃逃。”
程潜部也有捷报:“收复五华。”
蒋介石终于畅舒口气,慨然说:“华阳一役,实为此次东征成败最大之关键,幸仗总理在天之灵,出奇制胜,转危为安!”
28日,蒋介石来到华阳,观察地形。是夜,月光很好,蒋介石和罗加觉夫顾问等卧于山地,畅谈战场之乐。
“经此华阳之役,兵家胜败无常,语堪证实,心殊惴惴也!此役,每予敌所乘之机,自感料敌决战,不及第一次东征时为精。我总结有两大教训:一是兵力需集中,中路仅不足四千人,应以万人以上作一路;二是需注意敌军败退时其最后之抵抗线。”蒋介石说,“不过,此次作战,精神甚痛快,一胜一败,小败而大胜,其味过于百战百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