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商团枪械如同烫手山芋,孙中山秘嘱舍去一切赶快逃生(1 / 1)

8月13日一大早,黄埔军校校长办公室的电话就急促地响了起来:“介石,能不能速派一批学生,马上开到省城去?”是军校党代表、广东省省长廖仲恺焦急的声音。

“仲恺兄,学生开到省城做什么?”蒋介石问。他知道,商团团长陈廉伯得知哈佛号被扣押,怒不可遏,于8月12日指示全市商店准备总罢市,要求立即释放哈佛号,并发还军械,当天,蒋介石以要塞司令名义,宣布长洲岛全岛戒严。

“现在省城谣言四起,人心惶惶,”廖仲恺说,“速派来两队学生,维持治安,以镇谣言。”

“何不调军队入城?”蒋介石问。

“我和鲍顾问是主张调军队的,但是汉民、汝为认为调军队势必激化矛盾,力持不可。”廖仲恺说,“所以只好先派军校学生来。”

“那好,”蒋介石说,“即令文教官素松率第三、第四队学生赶赴省城。”又说,“仲恺兄,商团事,还是要尽快解决才好。”

廖仲恺说:“省长公署要召开秘密会议商榷此事,也请你马上过来参加。”

蒋介石急忙赶到省长公署,看到廖仲恺、鲍罗廷、谭平山和罗翼群等在座。

鲍罗廷慷慨激昂说了一通,因为是英文,蒋介石听不懂,通过翻译,才知道了鲍罗廷的主张:“商团运购如此大量枪械,显系图谋叛乱,万不可退让,枪械乃为反革命而备,必予没收,若商团不从,则不惜武力镇压之!”

廖仲恺问:“介石,你是何主张?”

“中正听从中央决断。”蒋介石说,“惟希望此事尽速解决,因枪械扣押在本校,已招致对本校的反感乃至仇恨。”

“本席赞同鲍顾问的主张,”谭平山说,“不过,不知道各军对此事是何反应?”

“包括粤军许总司令在内,在粤各军皆以补充实力为考量的前提,”罗翼群说,“所以他们只关心能不能分得这些枪械。”他又补充说,“但是,滇军一些将领似另有图谋。据闻,滇军第二军军长范石生、旅长兼虎门要塞司令廖行超与商团暗通款曲,似有借助商团,对付军校之意。”

“没收枪械后商团不会善罢甘休,政府或可镇压之;但是没收的枪械如何处置?各军皆想瓜分,稍有不慎,将引发内乱。”蒋介石忧心忡忡地说,“毕竟,现在没有真正的革命军。”

“那是细节上的、另外的事。”鲍罗廷说,“革命政府要有铁腕对付反动派!当然,策略上,可以考虑分化之,只对带头者采取措施,对于追随者,可劝说与其首领划清界限。”

“就按鲍顾问的意见办。”廖仲恺说,“我去向孙先生报告。”

第二天,是军校第二期招收的第一批学生入校的日子,蒋介石刚刚忙完学生编队回到办公室,大本营秘书长兼参谋长胡汉民的电话打来了:“介石,陈廉伯出动两千多名团丁围攻大元帅府,我已答应对扣押商船事件再做调查,你查一查,此船的来历,若系租用,当予释放;船上货物,除武器外,亦应发还。因该船为外国籍,我政府亦应以国际法处理之。”

“展堂兄,此事要尽快解决才好啊!”蒋介石说,“本校和弟本人承受的压力甚大。”

“介石,客军**广东日久,政府约束不了他们,商人循往例武装自卫,不能说就是叛乱。何况,现在党和政府一味与苏俄亲善,共产党发动的工潮、农运,到处成立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商人是他们打击的对象,自然更要自卫。”胡汉民说,“粤人要养这么多军队,商人早已苦不堪言!讨伐陈炯明的经费,还是要他们出,仲恺他们说枪械没收,不干就镇压,孙先生初亦同意,但是兄弟和精卫是不赞同的,所以孙先生现在也是犹疑难决。”

“展堂兄,弟这就派人复查哈佛号船只,”蒋介石说,“军校募练教导团之事,还请吾兄鼎力支持。”

挂了电话,蒋介石立即召见总教官何应钦:“敬之,眼下局势危殆,第一期学生应在11月初毕业,但是已经等不及了,可以提前进行甄别试验,合格者先行分发,按照原先计划,毕业生要派到滇桂粤各军去负责整顿的任务,现在看很难做到,可先分发部分去海军,苏俄顾问和廖党代表也和我说过,毕业生要分发一些到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做政治和教练工作,不妨分去少量毕业生去,但是大部分要分发到教导团做基层干部,也正可促成教导团的编成。眼下政府和商团对峙,编练新军是难得的契机,不易引发各军的反弹,务必抓紧!教导团的团长,就由敬之你来做,”

“谢谢校长信任。”何应钦说,“廖党代表和苏俄顾问的意见,教导团要完全按照苏俄的组织和编制模式组建。”

蒋介石说:“我去苏俄考察几个月,现在想一想,唯一可以借鉴的,就是他们军队的组织,就按照苏俄的模式来组建我们的革命军。”

“商团枪械的事?”何应钦问。

“此事的关键,乃在于各方意见不一,孙先生也犹疑难决,”蒋介石说,“尽管本校急需枪械,我亦从未有得此枪械之想,但是枪械在此,小人之心,不免以为本校欲得之才扣而不发,这些人本来对军校就嫉惧交加,遂挑起各方觊觎本校之野心,实在得不偿失,故若有从速解决之策,即当赞同之。”

过了几天,8月22日,大元帅大本营派人送来孙中山手令,蒋介石一看,是命他从将所扣枪械内检交苏俄派在大元帅大本营航空局的顾问李糜驳壳枪75枝、手机枪18枝及两项足用之子弹。

蒋介石急召何应钦、王柏龄、周骏彦研究办法。

“18日,已将商团租用之哈佛号释放,并将扣押之物品除枪械外,如洋钉、香料等发还,似有缓和迹象;但是,当天,商团组织银行业罢市,19日,大元帅派代表携其亲笔信到商团总部,揭发陈廉伯企图利用商团颠覆政府阴谋,劝告商团不要附和叛逆,以免铸成大错。20日,廖省长下令通缉陈廉伯,今大元帅又命发枪械给苏俄李顾问,看来是按照鲍罗廷和廖省长的主张,对商团采取强硬措施。”蒋介石通报说,“但倘若枪械发出,即无回旋余地,恐非上策。”

几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为难的表情。

“即是大元帅命令,理当照办,”何应钦说,“不妨派一批学生,将所要枪械送给李顾问,但以借为约,随时命学生收回。”

“好,就按照敬之的办法做。”蒋介石说,“我估计,商团会有对应措施,本校要做好应变准备,要向学生说清楚,求学和打仗分不开,此时在求学,说不定马上就要上战场打仗。”

果然,第二天,商团即公开提出三条件:一、扣留之枪械,无条件发还;二、准商团成立联防总部;三、取消对陈廉伯之通缉。隔了一天,因政府对商团所提条件没有回应,广州全市商店总罢市。

“介石,听说商团枪械,已发给李顾问一批?”28日上午,胡汉民打电话来,忧心忡忡地说,“你晓得的,今日,英国已派出9艘军舰,集中白鹅潭水域,驻广州领事也已照会大本营,倘若对商团诉诸武力,英舰将炮轰大元帅府。现在的局势,可谓危如卵翼,千钧一发,不能有丝毫的闪失。”

“英酋可恨!”蒋介石恨恨然,又焦急地问“展堂兄,政府有何对策?”

“范石生、廖行超愿意出面调停,他们拟出五条件:一、陈廉伯通电谢罪;二、撤销对陈廉伯通缉;三、商团报效政府50万;四、政府发还商团枪械;五、政府撤出新驻市区军队。”胡汉民说,“我和精卫、湘勤劝孙先生接受调停,孙先生已默许。所以,介石,所扣枪械,应保证完整无缺!”

“展堂兄放心,已支枪械,当速收回。”蒋介石说,“展堂兄,道路传闻,范、廖两部与商团暗中勾结,不可不防啊!”

“介石,还有一件事,”胡汉民又说,“我已建议孙先生于31日到学校去,不阅兵,亦不举行仪式,实是为商议当前局势,届时多向他建言,对商团要和平化解,万不可武力待之,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8月31日,孙中山来到军校,他精神甚是疲惫,情绪颇为低落。

“先生,现在局势千钧一发,编练教导团刻不容缓,中正以为当立即筹备。”蒋介石急切地建议说,“也请先生谕令为军校拨付练兵费。”

“可以的。不妨把扣押枪械,沽其一部分,充练兵费。”孙中山说,“只是,现在的局势已恶化到极点,各军专横跋扈,不听命令;商人与政府对立,英国又兵临城下,陈炯明也蠢蠢欲动,广州势必不保,我们不得不思考根本办法。”

“根本办法?先生的意思是?”蒋介石问。

“只有离开广州乃至广东,才有生路。”孙中山说,“不妨以北伐为生路。”

“先生,中正以为,局势虽则危如卵翼,但是轻言放弃,将失去立足之地,还请先生慎思之。”蒋介石说。

“现在直奉大战已箭在弦上,我们和奉张、皖段的联络已达成共识,既然广东待不下去,不如孤注一掷,以北伐为新出路。”孙中山说,“我意已决,舍此无出路,也可借此将客军带出广东。否则,既使陈炯明不反攻,英国不干涉,广东也会毁于来此争食的客军之手。”

“商团之事,又如何处置?”蒋介石说,“枪械存在本校,徒使本校成为怨府。”

“只能和平化解,”胡汉民接言道,“范石生、廖行超的调停条件,商团不接受,许汝为又出面调停,宗旨是商团以捐款而换取枪械,他们也有松动。”

“我是主张不退让的。”廖仲恺说,“不能因为英国的军舰威胁就让步。苏俄顾问和共产党方面都说,你们怕帝国主义,就让工人农民组织工团军、农团军去对付他们,工人、农民是不怕帝国主义的。我是赞同这个主张的。”

“我们既然反对英国的干涉,何以欢迎俄国的干涉?”胡汉民强硬地说,“先生既已决定北伐,经费无着,正可从商团那里获得经费,何乐而不为呢?”

“我是要北伐的,枪械的事,就交给汉民、精卫处理吧。”孙中山说。

廖仲恺说:“先生,既然此事交展堂处理,陈伯廉之通缉令乃仲恺以省长名义而发,只能解除省长之任,就由展堂来担任吧。”

孙中山思忖片刻,说:“也好,仲恺专责财政,兼任中央军需总监,为北伐筹集经费。”

送走孙中山一行,蒋介石心情颇是沉重,但他和廖仲恺商议:立即成立了工兵队;派何应钦专责筹备教导团;派第一总队总队长邓演达为教练部代理主任,以教官严重兼第一总队长[1];调整已入学的第二期学生教学计划,先进行野外训练,做好应变的准备。

过了几天,大本营突然又送来孙中山手令,责备蒋介石收回给苏俄顾问李糜的枪械,命其务必将手机枪18枝、驳壳枪250枝速交李糜,不得再延。

蒋介石忙给胡汉民打电话:“展堂兄,这是何故?”

“介石,必是苏俄顾问在孙先生面前鼓动,孙先生处理商团之策又犹疑起来。”胡汉民说,“孙先生要我做省长,我只向先生提出一条件,处置商团事,绝对不能听鲍罗廷的话,要由我主张。孙先生也答应了。我的主张就是和平解决。现已由许汝为出面和商团谈判,达成七条件,核心是商团报效政府办法经费50万,发还每支枪助饷50元。不过迄未收到商团的款项,精卫仍在交涉中。因此,孙先生所令发送枪械,你暂时不要发,否则会引发事端。”

“展堂兄,弟又犯旧疾,体力不支,需要休息。”蒋介石说,“校务请仲恺代理,随后再向孙先生请假。”

第二天,孙中山召集军军事会议,决定“北伐”。

“今日会议,不是商议是不是北伐,而是抽调各军参加北伐的事宜。”孙中山强硬地说。

“粤局如此,本军愿留在广东,以防止陈炯明反攻广州。”

“本军也不能离开,否则广州势必不保。”

滇桂各军将领,纷纷提出要求。

孙中山怒气冲冲,说:“一些军人,当他无所归时,便来依靠本总理,说要尽忠革命,迨至羽毛稍丰,就霸占地盘,截留税收,包烟庇赌,鱼肉人民,要他们去打仗,则违抗命令,按兵不动,此种行径,与土匪何异?”

但是,这些话,并不能使滇桂将领改变态度,孙中山也无可奈何,最后,只得决定,谭延闽之湘军、滇军之朱培德部、方本仁之赣军、樊钟秀之豫军参加北伐,以谭延闿为北伐军总司令。

得到这些消息,何应钦来到蒋介石的寓所,问:“校长,后方危在旦夕,各军不听调遣,经费枪械无着,孙先生何以此时突然要北伐呢?就凭数千人的军队,怎么有取胜的可能?”

“粤局危殆,孙先生以为局势已无可为矣!”蒋介石说,“所谓北伐,实际上是放弃广东而逃生。”

这时,校长秘书张家瑞也来了:“校长,帅府派人送来大元帅手令。”

蒋介石一看,又是处置枪械的:“商人有愿筹北伐经费而讨回枪械者,此事交精卫交涉,如得圆满结果,当要还一大部与服从政府之商团,故欲沽其一部分为练兵费一节,不可施行。此枪械如何发落,当俟精卫交涉后定也。”

蒋介石哭笑不得。他提笔给孙中山写去一信,分析说,革命不能成功的原因,在于没有真正的革命军,现在北伐不可能成功,即使北伐能够占领武汉、江西,和奉系、皖系形成一个真正的对付直系的三角同盟,中国的情形是更好还是更糟,也未可知,但是混战将更厉害是可以预知的。无论南方打胜仗还是北方打胜仗,都是亡国灭种的工作,于国家于人类绝没有福利可言。力劝孙中山勿于此刻轻离广州,解决粤局的根本办法,是固守广州,抓紧编练党军。

隔了一天,蒋介石先后收到孙中山三封手令,都是关于发送枪械的。

“先发朱培德部步枪1000枝。”

“先发朱培德部步枪1000枝,子弹配足,其余照前令发给各部,一概从缓,以待精卫与商人交涉妥后另议。”

“前李糜要取手机枪18枝,……务要照发。”

蒋介石又给胡汉民打电话:“展堂兄,弟在病中,本不视事,可是,孙先生就枪械发落接连发来手令,到底怎么回事?不是已经和商团达成妥协了吗?”

胡汉民说,“孙先生因滇桂各军不听调遣,已郁闷至极,闻得英舰又有增加,陈炯明部蠢蠢欲动,商团又不履行前约,罢市风潮屡起,故忧心如焚,情绪低落,自认局势已不可挽回,正在收束帅府,不日将离开广州,前往韶关。”

“展堂兄,不能谏阻吗?”蒋介石焦急地说。

“谏阻无益,徒增先生痛苦。”胡汉民无奈地说。

蒋介石叹息良久,说:“展堂兄,既然孙先生执意要走,务必保证先生的安全。”

胡汉民说:“已解除吴铁城广州公安局长一职,令他率警卫队护卫孙先生。”

“请允许本校派第一队学生专门随驾护卫。”蒋介石说。

通完电话,蒋介石又急又气,索性辞职而去吧!便提笔拟写上中央执行委员会辞呈。

“校长,孙先生派人送来秘信。”秘书张家瑞来了。

蒋介石接过一看,不禁脸色骤变。

“广州一地现陷于可致吾人于死之因有三。第一,即英国之压迫。此次罢市风潮倘再多延一日,必有冲突发生,而英舰所注意者,必为大本营、永丰、黄埔三处,数十分钟便粉碎,吾人对彼绝无抵抗之力。此次虽幸免,而此后随时可以再行发生,此不得不避死就生之一也。其二,即东江敌人之反攻。跃跃欲动,如再有石牌之事发生,则鹿死谁手,殊难逆料。其三,则客军贪横,造出种种罪孽,现在已亦必死之因。有此三死因,则此地不能片刻再居,所以宜舍去一切,另谋生路。”

“看来,孙先生对粤局,是绝望了。”蒋介石感叹。

继续看下去,孙中山写道:“现在之生路,即以北伐为最善,……以战场为学校,必有好果也。吾党之士切勿犹豫,大局幸甚。”

“随孙先生逃生?除了孙先生,任何人都明白,所谓北伐根本就不可能有丝毫成功的可能。”蒋介石对张家瑞说,“留下吗?孙先生此去,实际上即是放弃广东了,仅有的服从孙先生的军队差不多都跟去了,不要说陈炯明反攻过来,即使敌人不来扑灭我们,滇桂军本来就仇视本校,也会想方设法扑灭我们,不允许本校生存下去的。”

[1]军校学生以一期为一总队,因第二期学生已部分入校,编成第二总队,故第一期学生总队即为第一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