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3月15日,蒋介石第一次来到广州。
3月5日接到大元帅孙中山签发的粤军领上校衔的参谋部作战科主任的任命,蒋介石稍做安顿,便启程南下。
到了广州,来不及欣赏广州市容街景,蒋介石便随同粤军参谋长邓铿赴黄冈、潮安、三沙坝、松口、蔗岭等地巡视和检查驻军状况,以便制定攻闽计划。
一到部队,蒋介石就颇是失望。粤军中的情形,和他在东北军看到的,有过之而无不及,粤军的装备也不如东北军精良。
“参座,怎么会是这样?”蒋介石问粤军参谋长邓铿。
邓铿苦笑说:“原来的20营,本来就是前清旧军,装备低劣,每营仅有二三百支枪。桂系同意组建粤军是无奈之举,不仅不给予任何支持,还多方限制。不得已,陈总司令只好下令在潮汕进行整训扩充,实行特殊的扩军方案:能募枪人200者为营长,60者为连长,20者为排长。就这样,才募来几千人。武器装备、官兵素质,就可想而知了。”
“一定要尽快攻闽,由闽而浙,脱离桂系的压迫。”蒋介石说。
正在蒋介石考察了部队情形、地理环境,精心制定攻闽计划的时候,突然传来了孙中山辞去军政府大元帅职务的消息。从孙先生的辞职通电所言“南与北如一丘之貉”,蒋介石读出了,孙先生此举,是受到桂系军阀的逼迫。
那么,下一步,该怎么办呢?
蒋介石进退为难之际,孙中山在离粤之前,来到三沙坝粤军驻地视察。蒋介石随同陈炯明、邓铿等人,见到了孙先生。孙先生向大家解释了他辞职的原因,鼓励大家努力建设好自己的革命军,快速攻闽。
听了孙先生的话,蒋介石摩拳擦掌,发誓要杀出条血路来。所以他更加兢兢业业、废寝忘食,制定周密的攻闽作战计划。
“总司令,战斗即将打响,我建议,将总司令部由汕头移至三沙坝,陈兵布阵,靠前指挥。”蒋介石向陈炯明建议说。
陈炯明表示同意,又指示蒋介石起草进攻命令。
一切准备就绪,6月10日,粤军发动全面进攻。
第二支队司令许崇智率4营兵力首先攻克武平、下坝,并支援第一支队李炳荣部攻克永定,总司令陈炯明也率第三、四支队攻克柏嵩关。
粤军攻闽之役,可谓旗开得胜,一举向福建推进50公里。
福建督军李厚基震惊之余,立即联络浙江,两省组成联军15000人,分三路全线反攻,不仅粤军攻取到的一些地方得而复失,而且潮汕一带也被闽浙联军攻陷了几个城池。
蒋介石迅速拟具了《粤军第二期作战计划》,提出了挽救局势的战略要点。根据这个计划,蒋介石亲往前线,授许崇智以方略,稳定了局势。此时,蒋介石得知参谋长兼第一师师长邓铿,因为没有收到命令,且众寡势殊,恐难以抵挡闽军左翼进攻,拟弃汕头而走,忙致电邓铿,告其坚守汕头。
7月18日,闽军右翼逼近粤军总司令部三沙坝。
总司令陈炯明问:“介石,左右将领均言应当退却,你看怎么办?”
“总司令,此时万不可退却。”蒋介石坚定地说,“可调右翼洪兆麟部来援。”
陈炯明说:“你主张不退却,就由你以本总司令的名义来指挥。”
蒋介石也不推辞,便以总司令名义,急调右翼洪兆麟部驰援。恰巧敌军因不熟地形,行军缓慢,蒋介石就与洪部会合,然后下令奋起攻击。
三天三夜,蒋介石未曾合眼。他除了制定作战计划、指挥战斗外,还亲临前线督战,视察地形,布置阵地要害,亲自安设炮位,果然如有神助,百发百中,终于将闽军击溃。
陈炯明喜出望外,特设庆功宴表示庆贺。
中路指挥叶举酒意盎然,高声道:“有人动不动就是总理总理的,我辈只知总座。我辈卖命,是为总座提出的‘广东人的广东’,不是为‘孙大炮’。”
蒋介石闻言,很是气愤,对陈炯明说:“总座,叶举对孙先生如此不恭,请训诫之。”
“酒话嘛,何必当真。”陈炯明不以为然地说,“我知介石对‘广东人的广东’这个口号也有想法,但是需知,广东受尽桂系**,这个口号在心理上可以唤起广东人的爱乡情绪,以谋驱逐盘踞在广东的桂系。”
蒋介石原以为,以他在此役中的功劳,军中将士应该对他充满敬佩。可是,庆功宴上,粤军将领却故意冷落他,不时还说些作战计划不周,若不是总座临机英断,粤中子弟兵不知还要损失多少之类的话。
蒋介石虽很难听懂粤语,但是从众人的表情和言谈举止中,他看出来对他的嫉妒和排挤之意。他听到叶举等人公然说:“粤军要纯洁化,不需要那个花生米脑袋、满口浙江话的家伙对粤中子弟指手画脚。”
一气之下,蒋介石留下一封辞职信,不告而别。
在潮安开往汕头的火车上,蒋介石正郁闷间,突然有人喊他。蒋介石抬头一看,是陈炯明的秘书陈其尤。
陈其尤说:“蒋先生,得知你要辞职回沪,总司令焦急万端,急命卑职携他的手书,赶搭火车,紧赶慢赶,才在潮安追上蒋先生。”说着,把陈炯明的书信恭恭敬敬递给蒋介石。
蒋介石展读书信,都是夸赞他的话,甚至有“粤军可百败而不可无兄之一人”之语,劝他打消辞意,回部复职。
火车到了汕头,参谋长邓铿也派人强留。
但是,蒋介石不为所动,从汕头经香港转赴上海。一到上海,便得知江苏督军正下令缉拿自己,但是思家心切,还是悄悄乘船回了一次奉化老家,又匆匆返沪。
回到上海,蒋介石便拜见了张静江,向他报告此番南下的经历和辞职的原因,最后说:“粤军将领责怨于弟,结党排挤,弟从内心深处,对其厌恶至极,固然是弟拂袖而去的原因;但不可说与人者,乃是弟觉察陈炯明其人对孙先生有离异之心,此人不宜久交。以弟之观察,他的真正目的是想做广东王,对孙先生只是利用,以达其称霸广东的目的。”
张静江说:“陈炯明号称稳健派,‘二次革命’失败流亡南洋后,他公开说后悔自己之轻举,指责孙先生‘沉迷于革命,不足以言救国也’。尽管护国军起后他再次参加讨袁,并和孙先生携手合作,但心存芥蒂也是可以断定的。介石不妨把这些情况,报告孙先生。”
按照张静江的指点,8月23日,回沪后的第五天,蒋介石到位于法租界莫里哀路的孙中山寓所,拜见了正在上海埋头著述的孙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