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按照虚岁,蒋介石31岁,实际上应该是他的而立之年。从头年9月自山东回到上海,在近一年的时间里,除了和张静江、许崇智结拜兄弟,操办归葬陈其美,并于当年5月完成了这个心愿,大部分时间里,蒋介石在上海处于闲住状态。
这天,戴季陶突然神色慌张地跑到蒋介石住所。
“遇到麻烦事了。”戴季陶焦急地说,“介石兄快帮我想想办法吧。”
“怎么回事?”蒋介石问。
戴季陶吞吞吐吐,鼓足勇气,才把事情的原委说明白了。
原来,去年4月,随孙先生回国前,戴季陶在东京和一个日本护士金子同居。不意在10月6日,竟诞下一子。如今金子怀抱幼儿,在蒋介石、戴季陶的日本友人山田纯三郎陪伴下,前来上海投奔。戴季陶顿感棘手。因为其妻乃大家出身,精明能干,对他管束甚严,戴季陶一向有“惧内”之名。所以他不敢收留金子母女。经过反复劝慰,金子答应回国,但是无论如何,不愿意把幼子带回。戴季陶安置无计,思来想去,才不得不找蒋介石想办法。
“这好办。”蒋介石慨然允诺,“冶诚迄今未育,把孩子交给我,带给冶诚抚养,对外只说是冶诚所出,岂不两全其美。至于家母,一直引门祚式微为忧,多此一子,定然皆大欢喜。”
戴季陶急忙称谢交办。
蒋介石长子经国,便给幼子取名纬国。
过去,蒋介石曾想和戴季陶结拜兄弟,但一直也没有主动开口,因为他知道,戴季陶对他有些看法,说他甘愿沉沦底层,和帮会那些人混在一起,出入妓院,好色荒**。经过这件事,戴季陶似乎觉得自己也有了短处,对蒋介石也就不便再像以前那样苛责,两个人的关系,自此亲密起来。
这个时候,一直想出国留学未果的张群,又来到了上海,他向蒋介石报告了自己的经历:“想出国留学,未能如愿,黎大总统有意留弟在总统府任顾问或者办军校,保定军官学校也邀请弟去任教,弟都回绝了。当时主要是考虑北方政局不稳,大总统和国务院势同水火。果然就出事了。”
张群所说出事,是大总统和国务院因是否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争执,陷入僵局,黎元洪接受张勋“调停”,引狼入室,引发了废帝溥仪复辟。这些消息,报纸上连篇累牍,已经中外皆知了。
正当蒋介石、张群等为未来而感到迷茫的关头,国内局势陡然间发生重大变化:段祺瑞挫败张勋复辟,大总统黎元洪引咎辞职,副总统冯国璋出任代理大总统,段祺瑞复任国务总理,他宣布:辛亥革命所创造的民国,在溥仪复辟时已经灭亡,此次讨伐复辟即是“再造共和”,因此,应仿照当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临时参议院,起草新的约法,并按照新的约法组建三权分立的国家机关。
此消息一经公布,孙中山迅即做出激烈反应,宣布到广东另立政府,维护《临时约法》。
“二哥,你看,小弟要不要随孙先生去广东?”蒋介石向张静江请教。
张静江说:“孙先生南下护法,汪精卫也从国外回来了,还有胡汉民、廖仲恺等人在孙先生左右;介石在孙先生心目中是军事人才,可是现在孙先生并没有军队,介石现在南下,能够做什么呢?况且,粤人中有陈炯明、许崇智、朱执信、邓铿这些人,都是孙先生的军事助手,介石在孙先生心目中,恐怕还不能和他们相提并论。所以,还是待南方理出头绪来,有你施展的机会,再去不迟。至于我,孙先生之意,还是要我在上海筹组交易所,为革命筹集经费,我也不宜南下。”
就这样,许崇智等随孙中山去了广州,张静江、蒋介石、张群没有随行。
但是,蒋介石密切关注着孙中山的护法活动。这天,和张群在一起议论局势,他问张群:“岳军,你对北方局势判断很准,对此番孙先生南下护法,如何判断?”
张群说:“孙先生南下,是受广东省长朱庆澜的邀请。但是两广是桂系军阀的地盘。桂系的广东督军陈炳□与朱庆澜不和,朱庆澜主导不了广东局势。孙先生到广东,桂系心态复杂。他们既怕孙先生取代桂系在两广的统治地位,又想利用孙先生对抗北京政府。至于广东内部,也有几种势力,除了桂系,还有广东地方派军人,省长朱庆澜也有20个营的省长亲军,此外,在北江,还有李烈钧的滇军。李烈钧被称为国民党军人派,他的部队,勉强可以作为孙先生在广东的军事基础,但是毕竟实力有限,受到桂系和地方军人派的排挤。此番孙先生南下护法,也是夹缝中求生存,想必会遇到诸多困难。”
蒋介石说:“只要粤、桂、滇、黔、湘六省内部一致,听从孙先生指挥,战胜北洋集团,应该不成问题。因南方兵力可达十师以上,而北军可动员之兵力,不过七师六万余人,保守地估计,也要强出敌军三分之一,至于实力方面,除了器材不如北军外,其他方面的给养力、人马战斗力不分上下,势力相当,而北军的劣势在于他们对南方的地理和气候不太习惯。”
张群说:“问题就在于,北方固然有大总统冯国璋的直系、国务总理段祺瑞的皖系之争,但是南方六省,派系更加复杂,相互勾心斗角,比之北洋,不知道要厉害多少,哪里会齐心协力,听从孙先生指挥呢?”
就这样,蒋介石在上海,关注着南方的局势,思考着军事行动计划。
这天,蒋介石、张群又在一起议论局势。
张群说:“广东省长朱庆澜遭到桂系排挤出走,8月27日,广东省议会选举胡汉民为省长。31日,北京政府发表以广东地方军人派李耀汉为广东省长。胡汉民不得不向省议会辞任省长,省议会为表示不承认北京政府任命省长,便又选举李耀汉为省长。这些情况说明,桂系主导着南方局势,孙先生也不得不让他们三分。桂系对孙先生组建护法军政府,虽不以武力阻挠,但是取听其‘自生自灭’之策,9月1日、2日,南下护法的国会议员130人召开非常会议,选举孙先生为大元帅,桂系首脑陆荣廷、滇系首脑唐继尧为元帅。可是,陆荣廷、唐继尧拒绝承认。9月10日,孙先生又以大元帅名义任命唐绍仪、伍廷芳、孙洪伊、张开儒、程壁光、胡汉民等为财政、外交、内务、陆军、海军、交通等部总长,李烈钧为参谋总长、许崇智为参军长。几个部的总长都拒绝任职。可见南方六省实力派的桂系、滇系,不可能听从孙先生指挥的。”
蒋介石说:“军政府如果局限在两广,桂系就会认为是抢他们的地盘,应当组成护法联军,对北军作战,以长江沿岸为主作战地,先克武昌,次定南京,然后击溃长江一带的北军,直捣北京,整个作战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张群总觉得蒋介石过于乐观了。
蒋介石却觉得自己的计划覆盖面广,考虑详备,并且环环相扣,严密无缺。所以便正式写成了《对北军作战计划书》,直接寄给了孙先生。
过了一个多月,蒋介石接到了孙中山以大元帅名义发布的任命,任蒋介石、张群为大元帅府参军。
蒋介石既高兴,又失落。或许,这个任命,表明孙先生对自己计划的嘉许。但是,也可能是自己的盟兄、参军长许崇智的提议。有了东北军的经历,蒋介石对这个职务不感兴趣,他向张静江讨教:“二哥,你看,小弟去还是不去?”
“介石,以你的性格,恐怕不适合做幕僚。”张静江说,“现在北京政府一面下令通缉孙先生,一面准备讨伐桂系,桂系在压力之下,已向孙先生让步,答应把原来朱庆澜掌管的省长亲军20营改组为援闽粤军,出兵福建。一旦这支粤军组成,事实上就会成为孙先生的军事力量,那时候再去为好。”
蒋介石说:“孙先生在广东,受桂系的压迫,而桂系与冯国璋的直系勾结在一起,已经不是秘密。所以,要想有所作为,应当移师闽浙,将主要战场定在东南沿海一带,对于湖南一省应暂取守势,先以海军为主力,向东南沿海一带福建、浙江两省进攻,扫除北军之势力,击溃上海的敌军,以吴淞为海军根据地,封锁长江门户东南之势力。”
“介石的想法或许是对的,但是,浙江是直系的地盘,上海是皖系的地盘,兵力强大;桂系和直系已连为一体,以他们的‘和平混一’政策,来对抗段祺瑞的武力统一政策。即使不考虑这个因素,桂系和广东地方军人,也不可能愿意放弃他们的地盘到这里来与直系精锐作战。”张静江说,“西南六省这些所谓的护法省份,甚或会认为介石你的计划,总以浙江、上海为中心,有狭隘地域观。不过,你不妨把自己的计划呈报孙先生,供孙先生斟酌。”
于是,蒋介石又一次向孙中山呈报了作战计划书。
又过了一个多月,已经是民国七年了。
刚过完新年不久,这天,为了开办交易所的事,张静江、戴季陶、蒋介石又聚到了一起。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蒋介石悄悄对戴季陶说,“纬儿今日能开步,行走数步。”
戴季陶从蒋介石的表情看得出来,他对纬国非常喜爱。
张静江告诉蒋介石:“上次说到组建粤军的事,已有了结果。孙先生以援闽的名义,组建了粤军,任陈炯明为粤军总司令、邓铿为参谋长。又专门拨出4个营,成立第二支队,任许崇智为第二支队司令。任务是攻打福建。”
攻打福建,这与蒋介石的计划是一致的,或许是自己的计划被采纳,所以他很是振奋。
张静江又说:“介石,交易所的事,有我和季陶、果夫操办就行了。你长期在上海,也不是办法。现在孙先生总算有了自己的军事力量,你该南下了。但是要给你一支独立指挥的团队眼下还不可能,我给孙先生写信,推荐你担任粤军的作战科主任,你看如何?”
蒋介石说:“小弟听二哥的。”又说:“原以为组建粤军,汝为兄会担任总司令,没有想到却是陈炯明,以汝为的资历,要说,粤军总司令该是他啊。汝为不仅是中华革命党的军务部长,还是现在护法军政府的署理陆军总长,只担任了一个支队司令,等于以上将身份担任少将职务。再说,陈炯明当年反对组建中华革命党,外界都说他不属于孙系,而是黄兴系的,对孙先生未必像汝为那样忠诚。”
张静江说:“陈炯明也有他的优势。他虽然是广东法政学堂毕业,但是多次参加同盟会组织的起义、暗杀,辛亥革命时在东江组织民军起义,建立了循军,指挥光复了惠州所属各县。广东光复后出任广东副都督,掌握民军指挥权。胡汉民随孙先生到南京组建临时政府,陈炯明出任代都督。‘二次革命’时在广东响应。云南护国军起事后,他又在惠州成立了广东共和军总司令部,任总司令,参加护国。后来又担任省长亲军司令,组建粤军的这20个营,都是他的部下。所以孙先生要他来担任粤军总司令,也是顺理成章的。”
蒋介石说:“只是,小弟与陈炯明素无交往。”
“要学会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张静江嘱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