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上势比人强(1 / 1)

初尝行使权力滋味的张居正,正准备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干的时候,却遇到了点儿小麻烦。

原以为徐阶和高拱下台,张居正的机会就来了,于是,他迫不及待发表了施政纲领,着手解决北方防务问题,以解除大老板的后顾之忧,巴望着能够尽快更上一层楼,秉国之钧,施展宏伟抱负!

可是,左等右等,在张居正发表施政纲领一周年之际,等来的却是老干部赵贞吉入阁的消息!

徐阶下台后近一年的时间里,尽管张居正没有得到他想得到的位置,但是,也应该说,在中央差不多是他张居正说了算的。

然而,随着赵贞吉被提拔到内阁,情况发生了变化。

赵贞吉是位老干部,他比张居正大18岁,在张居正10岁的时候,赵贞吉就中进士、点翰林了,屈指算来,这位赵兄,在官场已经沉浮30余年了!

史载,赵贞吉为人“具才略胆识,有伉直声”,还说他“好刚使性”。他和所有的首相都合不来,准确说,他不太把首相放在眼里,轻者讥讽,重者叫骂。他还特别爱提建议,只要国家发生了大事,不管和他的职务有没有关系,赵贞吉都要站出来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

当年严嵩做首相,赵贞吉刚刚被提拔了职务,便“盛气”去见严嵩,严嵩有事没有见他,赵贞吉居然在严嵩家门口大骂。看到部长们来汇报工作,赵贞吉更起劲儿了,骂声不绝于耳。后来因为他提建议的一件事,大老板嘉靖皇帝就交给他去办,结果办得很不理想,大老板一怒之下,以“漫无区画”为名,下令逮捕他,随即又谪贬到贵州的荔波去给县委书记兼县长当“秘书”。这位老兄似乎没有因此而消沉,依然干劲儿十足,首相严嵩念其资历和贡献,提名提拔到京畿任要职,被他严词拒绝了。很快,他就被人弹劾,回家抱孙子去了。

中央“换届”以后,赵贞吉被平反,担任吏部副部长兼翰林院院长兼国子监校长,同时还负责给最高领导人讲课。那时候有一个规矩,定期要搞一次“经筵”,有点儿近似于现在的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只不过,听讲的对象是最高领导人一个人,其他高级干部都陪他听讲;而且讲课是形式,很大程度上是听取意见的。按照惯例讲史时,可以借古喻今,规劝、批评皇帝;讲经的,以阐释内容为主,不能跑题去规劝、批评皇帝。赵贞吉是讲课人之一,他是四川人,白发苍苍而声音洪亮,隆庆皇帝听他讲课,很是受用,就问起他的情况,赵贞吉一一报告,给大老板留下深刻印象。

有一次,讲课完毕,隆庆皇帝眉头紧锁,又说到如何才能解除鞑虏的侵扰问题,徐阶一时回答不上来,赵贞吉却侃侃而谈。大老板对赵贞吉更加赏识了。但是,首相徐阶却很不高兴,觉得这个人站着说话不腰疼,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就想办法打发他走开。徐阶很老练,不像有的领导,烦谁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贬人家,他是既要打发掉你,又要你有话说不出。于是来了个明升暗降,提拔赵贞吉做礼部部长,不过是留都南京的那套中央六部的礼部。赵贞吉虽然不高兴,但是毕竟有心理安慰,毕竟做部长了!面子上还算过得去,也就无可奈何到南京坐冷板凳去了。过了一段时间,在一次讲课的时候,隆庆皇帝听完课,左右看了半天,问:那位声音洪亮白发皓首的老干部怎么不在?

不是你画圈让他当部长了吗?徐阶回答说,他在南京高高兴兴当部长呢。

哦哦,这样啊,隆庆皇帝不好意思地说,能不能让他回来?

就这样,赵贞吉又回到了首都。徐阶当时为了打发走赵贞吉提拔他当了留都的礼部部长,这次回来,自然还是当部长,名正言顺的礼部部长!

这件事,官场上难免议论纷纷。什么叫因祸得福,人家赵老头儿就是啊!老赵的运气,恐怕还不至于此,大老板这样看重他,赵老头儿一定会再高升的!

果然,在徐阶下台一年后,赵贞吉进入了内阁。当提拔他入阁的命令已经颁发,赵贞吉拒绝就任。在一个公开场合,当着大老板和所有高级领导干部的面,他说了,除非答应他一个条件,否则他还是回家抱孙子吧。

什么条件?大老板问。赵贞吉说:“现在国家的问题太多了,既然把我赵某放在这样重要的位置上,那我就要舍身任事,这样的话难免会招怨挨骂得罪人,领导你要支持我,给我做主,我就干。”

下属要舍身任事,领导咋能不支持呢?支持!支持!隆庆皇帝表态说。

“青衫去国,白头回朝。”垂垂老矣的赵贞吉,感激领导给了他发挥才干的机会,撸胳膊挽袖子,准备大干一场了!

这位老干部确实敢干,一上台就和吏部、兵部两个部长干了起来,迫使他们卷铺盖走人了!

张居正一看,乖乖!老赵头儿来势汹汹啊!一年来,内阁里基本上是自己说了算的局面难以维系了。

果然,决定军国大事时,张居正的发言权无形中就被剥夺了。有一次,内阁研究军事将领的调动,张居正认为非常不合适,绝对不应该那么做。可是,他说了不算,只能写信给朋友做些解释、发发牢骚而已,并顺便说清楚,如此愚蠢的决定,是不会出自他张居正的。

权力大大缩水还不算,赵贞吉这个老干部,根本就看不起张居正!

“常委会”研究工作,张居正一发言,如果不符合赵贞吉的胃口,他动不动就会说:“切!这哪里是你这个年轻人所能晓得的!”

平时同僚间适当进行交流,谈论学问上的事,赵老兄更是不客气,很轻蔑地说:“切,浅学!夸夸其谈谁都会,可是,你懂什么呢?!我看你也就是懂点韩非子那点邪说罢了!”

对自视甚高的高级领导干部张居正来说,老干部赵贞吉的话和他说话的态度,简直就是轻蔑乃至侮辱了。

这是张居正从来就没有遇到过的。

从张居正进入官场以来,最有名的大佬也就是严嵩、徐阶和高拱了。这三个人,都对张居正非常器重,无不高看一眼。

可是这位赵爷,哪里冒出来的一头瘪蒜,居然如此对待他,张居正实在难以忍受啊!

这一时期的张居正,很郁闷!

官场上,势比人强啊!

现在,张居正是退而求其次也不能的局面。他原本想着更上一层楼的,现在看来是没有指望了!退而求其次维系自己在“常委会”中说话最算数的局面,也是不可能的了!再降低点要求,老老实实行使一名普通“常委”的职权,也很困难了!

一向深有城府、自称不能轻易和别人说心里话的张居正,也忍不住给一些人写信,发起了牢骚。诸如“人心叵测,时事艰难”啦,“茹苦而不以告人”啦,等等,基调很是灰暗、沮丧。

怎么办?束手无策,任凭别人骑在脖子上撒尿吗?

这不是张居正的性格。

实际上,张居正连一个月也没有忍受,就采取行动了。

是不是拍案而起,和赵贞吉针尖儿对麦芒地干了一场?

不是。

估算一下,张居正恐怕未必能有必胜的把握吧?赵老头儿在大老板那里比自己有分量啊!大老板袒护他,谁有办法动摇他呢?

不能拍案而起,那就拂袖而去吧?惹不起,咱躲还不行吗?这是当时官场中人遇到难题时常常采取的策略——辞职还乡。

可以肯定,张居正有过这样的念头。他在给别人的信里明确表达过,说现在实在受不了啦,“唯当引去”!但是,估计也仅仅是一个念头而已!

轻而易举不战而降,能是他张居正的风格吗?他试过怂恿首相李春芳和赵贞吉对着干,毕竟,赵贞吉舍身用事,来势汹汹,最受威胁的,应该是首相李春芳。可是,李春芳是老好人,极不具斗争精神,凡事能退让则退让,息事宁人最好。况且,张居正暗中和太监李芳耍弄他的事,李春芳后来也知道了,虽然无可奈何,但是对张居正多少有些戒备,没有理会他。不仅如此,李春芳甚至还把这事告诉了赵贞吉,让赵老头儿对张居正越发反感了,有意跟张居正过不去。

据赵贞吉后来的说法,张居正还鼓动吏部部长杨博、兵部部长霍冀与他抗衡,反过来,又鼓动赵贞吉收拾杨博、霍冀。

是不是有这么回事就不必考证了,反正赵贞吉很强势,杨博和霍冀也不是他的对手。

忍又忍不住,走又舍不得,干又干不过人家,指望其他人整倒赵贞吉又落了空,张居正该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