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改革还是大整顿?(1 / 1)

当权不过如此 郭宝平 1681 字 1个月前

张居正不是皇帝,甚至也不能说是宰相。用通俗的话说,张居正没有当过国家的“一把手”。他的角色,从“宪法”上说,就是国家最高领导人的顾问。但是,事实上,张居正却是国家最高实权人物,他为我中华掌舵长达十年。

而且,张居正掌权的十年,是国家政局稳定的十年。有许多数字表明,张居正执政期间,是国朝少有的国库盈余的时代。仅仅是这一点,就很了不得!因此,无论如何,张居正的功劳是不容抹杀的。

我们中国人,对领导的要求非常低。只要不胡作非为,执行让老百姓自愿卖命的政策——老百姓愿意卖命,你让他卖,愿意到哪里卖就到哪里卖,就足矣!即使领导人生活上胡作非为,但是工作上还比较勤奋、比较有责任感,那就算是不错的领导了。像朱元璋的那些不肖子孙,不是荒唐透顶——比如正德皇帝,就是懒惰庸碌——比如隆庆皇帝,根本就是烂泥巴糊不上墙,却忝登龙位,君临天下,自相授受!什么办法呢?这就是“历史的选择”,是正统,是合法,急死人也没谁偿命!

所以,好不容易出了张居正这样的人事实上领导国家,对老百姓来说,算是烧高香啦!

或许正因为如此吧,后世子孙对张居正的评价,很高。比如,梁启超就说张居正是明代唯一的政治家,中国历史上六大改革家之一!著名明清史专家韦庆远先生,也认为张居正执政十年,是大改革的十年。

我不完全这么认为。依我说,张居正执政的十年,是以整顿为基调的。我认为,最准确的说法,是新政,是对高拱开创的新政的部分继承和延续。其实,严格说也不是什么新政,无非是带领各级干部兢兢业业工作,不像过去那些领导人胡作非为罢了。当然,大家可能会有不同看法,甚至指责我贬低张居正。那就用事实说话吧。

按照韦先生的说法,张居正当政十年,进行了“大改革”。他列举的“大改革”的内容是:一、整饬吏治,调整人事任免,以之作为进行改革的突破口。二、在全国范围内重新丈量土地,推行一条鞭法,作为均平赋役,解决社会经济和民生问题的基础。三、进一步巩固边防,保持北疆安宁,肃清东南“倭寇”的侵扰,戡平内地的反抗活动。四、大力整顿司法纪律,反对法弛刑轻,坚持违法必究,刑期无刑。五、全面整顿驿运,革除积弊,保持信息灵通,指挥便捷。六、大力修行水利,消除水灾,保证作为国家财政命脉的漕运畅通和民生安泰。七、为“整顿士风,统一舆情”,削减科举录取名额和学生人数,查禁书院和讲学。

仔细分析一下,以上七个方面,是大改革吗?除了第二方面,其他基本上属于整顿的范畴吧?整饬吏治,调整人事任免,几乎是任何一个新上台的领导人都会做的,不说属于正常的工作,至多也只是整顿吧?

在这个问题上,被张居正推翻的前任、身兼吏部尚书的高拱,有大思路、真措施,已经着手进行整顿、改革,成效非常显著。比如,高拱以“公开”作为防止用人腐败的重要撒手锏,在推荐的程序、参与人员上,都打破常规,开了先例。又比如,有鉴于科举制度的某些弊端,体现在用干部上,就是只重进士出身,针对这一点高拱提出,提拔干部要重政绩,不能只论出身,举人同样也可以提拔,并着手设计有关的制度。当时,张居正也极力赞成。

张居正并没有完全继承高拱的改革方向,更多的是从巩固他的地位、权力的角度,对人事进行调整,高拱改革方面的措施,基本上被张居正抛弃了。

进一步巩固边防,保持北疆安宁,肃清东南“倭寇”的侵扰,戡平内地的反抗活动。这,不也是任何一个政权必然要做的吗?这个方面,特别是在北部边防问题上,高拱以超一流的政治家的眼光、胸怀、胆识,高超的政治手腕,开创了新局面,实现了一百多年来都没有实现的和平,以贸易取代了战火。为此,高拱确实进行了军事体制上的改革,这是与“祖制”格格不入的,是大胆而符合需要的改革。

张居正在高拱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享受了和平“红利”,继承了高拱的北方战略。如果硬把进一步巩固边防等说成是张居正的大改革,恐怕太勉强了,说得不客气些,这些内容,恐怕和改革扯不上边吧?甚至可以说,在这个方面,张居正也是有重大历史污点的,他彻底改变了高拱对西南少数民族的政策,采取铁血手段,大开杀戒,欠下了累累血债!

大力整顿司法纪律,反对法弛刑轻,坚持违法必究,刑期无刑。其实这是传统的治乱世用重典的典型表现而已。至多属于整顿的范畴。而且张居正发明了每个省分配死刑指标的做法,要求地方当局必须完成指标,否则就追究责任。这在当时就引起了不少议论,到现在我们也不能说这个做法是好的或者说是符合当时实际需要的,因此,怎么可以说是改革呢?

全面整顿驿运,革除积弊,保持信息灵通,指挥便捷。这个方面,固然花了张居正不少精力,成效也很显著,但是,也还是整顿的范畴,他只是把朱元璋时期制定的、被束之高阁的制度恢复起来。如果说成是大改革,未免牵强。大力修行水利,消除水灾,保证作为国家财政命脉的漕运畅通和民生安泰。首先,这也是任何一个政权都会做的,只是重视程度、做多做少、实际效果的不同。难道修水利、消水灾、畅漕运,做了这样的事情,就可以说是改革?实际上,在这个问题上,张居正恰恰是没有继承高拱的成果,从而没有跨出新的一步。而这一步可能带来的历史影响,本来必将是十分深远的。所以,这恰恰是他应该受到批评的一个重要方面。

事情是这样的:漕运,是中央高度重视——不能不重视的大问题。影响漕运的最大问题是黄河的泛滥。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消耗巨额经费,来疏通漕运,但即便这样,水道仍然不能保证畅通。这是历代政府非常头痛的问题。高拱极力主张开海运,就是利用近海运送漕粮。可是,开海运,就和闭关锁国的基本国策相抵触了。张居正就是这么认为的。就是因为这个理由,张居正在和高拱合作共事、彼此还比较融洽的时候,就对高拱的开海运、开放海外贸易主张暗自抵制,他上台后,更是背弃了高拱的政策,重新执行起闭关锁国的所谓国策。

韦先生自己也承认,“当时,开海通洋贸易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如果(像高拱所主张和推行的那样)允许大批船队定期从海上来往南北,客观上必然大有助于东南各省对海外贸易线的向北延伸,不但有利于国内沿海的物质交流,也极有可能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居正断然饬禁,显然是悖乎时代发展潮流的。”他还说,“如果高拱仍在位任首辅,是绝对不可能做出这样的政策决定的。”发展,就是这样被政治强人给延误的。奇怪的是,今天,我们却在不吝笔墨地颂扬他对国家的贡献,而忽略了这样至关重要的“细节”,原谅了误国者的责任!若他不推翻高拱,他那些所谓的贡献,就是不值一提的,国家跨上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都是有可能的!既然张居正断然关闭了徐徐打开的国门;又不允许海运,他就不得不仍然像以往的历代政权那样,在传统的泥潭里挣扎,投入大量精力来搞漕运,就是必然的了。如此看来,这哪里和大改革挂得上呢?相比于被他推翻的前任的思路和做法,应该说,张居正是倒退了,而且是大大倒退了!

再说最后一点:为“整顿士风,统一舆情”,削减科举录取名额和学生人数,查禁书院和讲学。应该说,这倒是张居正执政时期有突出特点的一个方面,但是,总体上说,这个政策是应该受到谴责的!

过去,历史上也有过对学风、学政的整顿,但一般多停留在口头上,效果不彰。张居正的特点是,目的明确、措施严厉,不仅说了,而且做到了。像张居正这样的读书人出身的文官首领(皇帝另当别论),为了实行独裁,统一思想,打击自由言论,从而采取查禁、焚毁书院,禁止集会讲学,大力削减学生名额的极端措施的领导人,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如果这个方面也可以叫改革的话,那不如说“文字狱”更具有“改革”的味道!

所以,张居正的所谓大改革的七个方面,可以说,六个方面不应该列入改革的范畴;有的,甚至连整顿也称不上。实事求是讲,兴修水利,巩固边防,乱世用重典等等,任何政权都要做的,做得多少而已;做到做不到而已。张居正有手腕,有能力,他做到了或者部分做到了。无疑,这是应该肯定的;但是不能因此就说是大改革啊!至于统一思想,查禁书院,那根本就是对时代潮流的反动,更不能算改革了。

因此,对张居正执政时期的施政,尽管其中有一些重大问题,是倒退,在误国,应该谴责。但是,总体上说,有奋发向上、振作有为的基本特点,其基本方略和手段是整顿。为了区别于以往混乱、萎靡的施政情况,称其为新政,也还说得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