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心腹的提携保护和翻脸抛弃都如此决绝(1 / 1)

当权不过如此 郭宝平 2549 字 1个月前

朱部长不够幸运,遇到了张居正这个人掌握最高权力,他只能灰溜溜下台回家;而张部长很幸运,出人意料地就捞到了一个肥缺。

看看,一个德才兼缺、口碑甚坏的人,张居正要用,偏偏就说这个人德才兼备、人才难得!能够用这样的干部,是国家的幸事!而一个真正德才兼备、人才难得、威望很高的干部,张居正偏偏就是看不上,施展手段把他赶下台。真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而且,不服不行啊!

那么,有权的领导为什么要这样啊?实际上,无论理由多么冠冕堂皇,背后都是个人私利在起作用。说白了,有权的领导不是傻瓜,他不惜让人背后指指点点逆人心舆情而行事,就是为了个人私利!不信,看看张居正是如何对待吏部张部长的,就明白了。

前面说过,吏部张部长作为政坛“黑马”,被张居正选中,出人意料。张瀚能够出人意料获得肥缺高位,当然应该是很幸运的了。他在吏部尚书位置上的整整四年中,始终受到最高实权人物张居正的全力维护,也应该是幸运的吧?但是,我觉得其实张部长这个官,当得挺窝囊的。

首先,张瀚坐上吏部尚书的宝座,正因为出人意料,或者说大家认为他得到了不该属于他的位置,广大干部群众不敢表达对张居正的不满,就把矛头指向张瀚,议论纷纷,说三道四,所以,总的说,张部长在干部群众中挺没有威信,也很没有面子。其次,也是最关键的,张瀚根本就不称职的!张部长掌管吏部,勉为其难了!

上述两个因素加在一起来看,那张部长的日子,其实并不怎么好过。诸位想一想啊,张部长没有毛病,人家还看不顺眼呢,何况他能力差、水平低,根本就不称职,那还不整天让人家挑毛病啊?是的,张居正对言路是堵塞得很厉害的。“议员”们害怕他的铁腕儿,一般不敢轻易批评他;但是,对张居正本人独断专行大家已经是忍耐再忍耐了,对张部长这样的干部,总不能也不让别人提意见吧?

据正史的记载,张瀚当了吏部尚书以后,“进退大臣,率奉居正指;即出己意,舆论多不协”。瞧瞧,张部长这个官当得,够格不够格啊?窝囊不窝囊啊!

这里,我得顺便稍微多说两句。

吏部尚书,是很敏感的一个位置,有很多讲究的。也就是说,有不少规矩,也可以看作是不成文“宪法”。比如,吏部尚书是独立行事的,一般不和外界接触,即使是内阁首相,他也不交往的。严嵩当国的时候,一个叫李默的吏部尚书,有一次严嵩特意登门拜访他,说想就考核干部(即所谓京察)的事情,跟他谈点想法;李部长根本就不见。他让下人告诉严嵩说,干部的事情,是吏部的事,内阁就不必操心了!还说,按照规矩,吏部尚书是不能轻易与高级干部交往的,现在正处于考核干部的关键时期,按规矩就更不能接触高级干部了。就这样,严嵩竟然吃了“闭门羹”!瞧人家这个吏部尚书当的,牛气不牛气?

可是,张瀚呢?他哪里有什么用人权呢?高级干部都是张居正叫用谁用谁,他等因奉此罢了;剩下的小萝卜头儿呢,他自己拿主意用用吧,又因为能力水平有限,得不到认可,搞得大家意见挺多,指责声不断!

还别说,那个时候,“议员”确实很厉害的。别看他们才七品,可是,绝大多数高级干部都怕他们的。他们很挑剔的——也是,他们不挑剔,就完不成任务,就要被问责的。于是,“议员”们睁大眼睛,紧盯着那些高级干部,看能不能抓住什么小辫子。张瀚张部长这个人,本来就根本不适合当“组织部长”,业务不熟悉,管理无经验,难免成为“议员”们的靶子。

这不,张部长刚刚上任不太久,就被弹劾了一次。

这是万历二年发生的事情。这一年,中央出台一个政策,要把各部的主事,一律调任御史——即我所谓的“议员”。估计是张居正上台后搞了一次大清洗,那些所有弹劾过太监冯保和张居正的“议员”,以及曾经为高拱说过公道话的“议员”,统统拿下了,“议员”的编制严重不足,就采取这个办法补充一下。

顺便说说:主事和御史,起始级别都是正七品,小官。一般来说,三年一度的科举考试,考中进士的,少量考取庶吉士进翰林院继续深造,其他的就要分配工作。名次靠前的,留京;留京的进士,首选是当“议员”(御史),其次是分到各部当主事(或许可以把主事比作现在中央部委的处长吧)。还有的就分配当司务、中书等等。当然,主事,也有从更下一级(比如司务)提拔上来的,干的时间长或者自身带级别的,也可以是六品的。比如海瑞,调中央工作就是六品主事。

主事转任御史,虽然是平级,但是一般认为是重用。就仿佛现在的县长和县委书记都是正县级,但是县长当了书记,还是有提拔的意思。那么,主事转任“议员”,本来是办好事啊。可是,不知道是张瀚经验不足还是处理问题的能力有限,抑或是另外的原因吧,我说不好,反正就惹得“议员”对他提出了弹劾。说一个姓侯的主事,刚刚就任主事不到一个月,就转任御史,是不是太快了?正常吗?搞得张部长很狼狈。

还有一件事,是这样的:山东有一个小干部,受到了弹劾,对他的处分是“调简”。什么意思呢?举例子说吧,一个大县、富县的副县长因为有点错误,给他平级调动,到一个小县、穷县当副县长,就可以说是“调简”。结果山东这个受到调简处分的干部,给平级调到了广东;还有一个广西的小干部,在干部考核中属于不称职(那时候叫不及格),就给调到了江西。不用说,这样的事情逃不过“议员”们的眼睛,弹劾也就接踵而至了。“议员”王先生在弹劾“提案”中质问张部长说,难道广东简于山东?江西简于广西?这不纯粹属于任性胡来吗!因此,他明确要求张部长鞠躬下台。

我相信,办这些小事,未必是张居正的意思。可能正因为不是张居正的意思,“议员”们才大做文章,不依不饶呢!

那时候,弹劾干部的文件,是要登报纸(邸报)的,王“议员”的弹劾“提案”一公布,南北两京的“议员”们,纷纷响应,对张部长的弹劾,到了群起而攻之的程度。张部长无奈,只得乖乖递上了辞职报告。

诸位如果看过《朱部长的下台》就知道了,朱衡朱部长,因为有一个林“议员”弹劾他“表面不错,‘内心’可能有问题”,不得不递了辞呈,张居正立马准了。那这次呢?弹劾张部长的人,更多,而且还不是推论,有事实根据的。难道张部长就因此下台了吗?——那我还写他干吗呢?重复来重复去,大可不必的。张部长是要下台,但是,不是现在。

不错,张部长灰头土脸,垂头丧气,他确实是递了辞呈;可是,张居正不批的。张居正不仅不批,还亲自出面,替张部长说话了。听了这位最高实权人物的话,简直能让你背过气去!张居正理直气壮地说,张瀚是皇帝御笔亲点的吏部尚书,我也为皇帝能够获得这样一个堪当此任的合适人选而贺!

弦外之音听出来了吧?张居正的意思是说,你们大家都说张部长不称职,可是我看他是最合适、最称职的部长啦!能够选上这样一位部长掌管吏部,值得庆贺啊!难道你们认为皇帝选人选错了?难道你们想要与皇帝和我过不去吗?先用大帽子压人,定了调以后,张居正接着说,不错,“议员”们说的那些事情,是存在;可是,那些是司长们迂腐不达事理,导致的小小的失误,怎么能算在张部长头上呢?况且,这样区区小事,你们就抓住不放,群起而攻之,使得张部长才不得展、志不得抒,不能报答组织上的关怀,居心何在?

张居正话锋一转,说,我都听说了,有那么一两个人,因为觊觎吏部尚书的位置,没有得到,就造谣惑众,在南北两京挑拨是非,居心叵测!所以,我也不是一味维护张部长,我是为了维护——借用现在的话说——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才不得不出面说话的。

这又是上纲上线的话!张居正要表达的意思很清楚,用现在的话来表示,就是说,发生对张部长群起而攻之这样的事情,是有政治背景的,背后有人策划、指使,为了维护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我不得不站出来说话。要站在政治高度看这件事,不能理解为是我张居正不分青红皂白一味维护张部长。

看看,用干部,真的就是领导说你行你就行啊!

提拔张瀚的时候,因为过于出乎意料,大家都很惊诧,张居正就说,这个人德才兼备,是最合适的人选。可是,实践证明这个人德才兼缺,根本就不称职,广大干部议论纷纷,“议员”们抓住他的失误依法弹劾他,要他下台;张居正却出面强硬表态说,实践证明选这个人选对了!这个人就是最称职的部长,能够选到这样一个人当部长是国家的福气!我认为值得庆幸!

大家都说这个人是窝囊废,可是领导就偏要说他是精英;大家都说这个人是缺德无能,可是领导偏要说他是德才兼备。领导这么说了,别人也就没有办法了!

岂止如此啊!对于领导说行的,那些敢说不行的人,还得要付出代价的!朱衡朱部长的下台,就是在张居正说这些话以后不久发生的。因为张居正怀疑是朱部长在背后捣鬼,所以非赶他下台不可!

要说,按照张居正的逻辑,既然是朱部长因为不服气而背后捣鬼,那些弹劾张瀚张部长的“议员”,就是受人利用,批评警告一下也就算了,何况,他们是依法履行职责,而且也不是捏造栽赃,应该不再追究了吧?可是,事情却不是这样。张居正不能容忍和他不保持一致!在这位最高实权人物看来,这些人,至少政治上是有问题的,不可靠的。所以,带头弹劾张部长的“议员”们,都被张居正以各种理由打发到外地找凉快的地方待着去了。

据专家韦庆远先生的说法,在某件事情发生前的四年里,“张居正一直对于口碑甚坏的张瀚,采取了坚决支持和保护的态度”。原因很简单:那是因为张部长“在张居正的权力天平上,承当着一枚轻重就手、指挥如意的砝码角色”。这就是张居正何以全力维护张部长的原因所在了。

该是张部长的幸运还是不幸呢?我说不好,只有张部长本人最清楚。不过,我推测,开始,张部长一定是觉得自己很幸运;渐渐地,他又觉得不太幸运,甚至,在他的内心,或许已经充满了哀怨。

终于,一件事情发生了。

万历五年秋,张居正的亲爹——这个老封翁挺招摇的——去世了。按照“宪法”,张居正是应该回家奔丧的。张居正的内心想法是不回家奔丧,继续在北京上班,但是表面上,他又三番五次提出要回家奔丧。

这件事立即在两京广大干部中引起了轩然大波。这场风波,对每个干部,都是一次严峻考验。张居正平时听到的颂扬太多了,现在,是考验每个干部是不是政治上可靠、是不是真心拥护他的时候了。

问题是,张居正表态说,无论如何,他是要回家奔丧的;但是他内心的想法是,无论如何,他是不离开北京一步的。善于揣摩的干部,当然就会表态“反对”张居正公开表示的要回家奔丧的决定;不明就里的干部,还觉得应该帮助张居正实现心愿,支持他回家奔丧!毕竟,“宪法”有规定,人情世故、伦理道德,都要求亲爹死了,作为儿子应该回家奔丧。况且张居正本人也再三表示坚决要回家奔丧的。所以,一时赞成张居正回家奔丧的意见,占了多数。

可是,实际上张居正是绝对不想回家奔丧的。这就麻烦了。领导遇到麻烦,最需要“马仔”们帮忙化解了。平时都是领导照顾“马仔”,关键时刻,该“马仔”们上啦!不用说,广大干部中最有影响力的,莫过于吏部部长了。可是,张瀚张部长,这个张居正一手提拔、全力维护的“马仔”,在这个时候,却沉默了。

这已经很使张居正失望了。张瀚在这个关键时刻没有冲锋陷阵为张居正摇旗呐喊,他能不失望吗?于是,张居正让人给张部长递了条子,告诉他,这回你要“反对”领导一次,出面和他“作对”,表态不同意张居正回家奔丧。

张瀚拒绝上这样的表态书。是张瀚的道德底线不允许他作出这样违心的举动?是他看到反对派的力量十分强大,他看不准,拿捏不好?还是他内心的哀怨促使他下定的决心?或许,三者兼而有之?总之,在张居正看来,张瀚显然没有经受住考验。在张瀚的内心,是不是有“反正老子不伺候了!爱咋咋地吧”的想法呢?很可能有的。张居正怒不可遏!

这时,又有像林“议员”那样有培养前途的“议员”出马弹劾张部长了。张居正唆使给事中王道成、御史谢思启弹劾,张瀚最终辞归故里。

当然,他的理由不是张部长不挽留张居正,也不是说他在风波面前没有经受考验,更不说他本来就不称职,而是“借他事”提交了一份弹劾“提案”。这次,张居正当然不会再维护张部长了,因为,这些“议员”都是根据张居正的“示意”行事的。参折一上去,立即就批了下来,“勒令”张部长卷铺盖回家!有专家感叹说,张瀚是张居正的自己人啊,就因为不表态,就遭立即撤职,不容片刻缓!张居正要拔擢和抛弃一个高级干部,竟然如此私心自用,如此决绝!真是令人骇然瞠目!韦先生评价说,“此即可见张居正性格中专断骄纵的另一侧面;亦可看到两张关系……因顺逆而改易爱憎。”

张部长的上台和下台,简直可以说,就是上演了一出“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不服不行”的官场活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