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州
看起来,我们的生活似乎就局限于校园里。的确也是,每天上学放学,煮饭菜,白天就过去了。夜里,做老师的就忙着批改作业,写教案,或者家访;做学生的总被大人督促做作业,复习功课,一天就过去了。城区离我们学校仅两公里远,如果实在没有什么事情,我们是不能到城区里去玩的。城里发生什么事,有什么好玩的东西,我们是全然不知的。
事实上,古城龙州,是一个比学校大得多的大千世界。
龙州建制于唐先天二年(713年),至今1300多年,地处中越边界,往西,水陆皆通越南;水路丽江汇入百色右江后,可通百色、云南;往东南,水路接南宁、梧州,可达广州。故而,作为水陆交通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商家必经之路。广西第一条铁路筑于龙州(因越南方原因未通车);广西第一个领事馆——法国领事馆设于龙州利民街;中法战争时,广西提督苏元春屯兵于此,于城北山峦筑小连城防范;陆荣廷青年时期在龙州中越边界水口发迹,才成为两广总督。龙州起义前,邓小平两次莅临龙州指导。抗美援越时期,龙州成为中国兵员、军用物资进入越南北方的运输通道。
就商家而言,货物进出多借水路,故而龙州码头特多。据统计,龙州城内大小码头总共有29个之多。可想而知,当年,龙州城丽江边上,各种大小船只穿梭于江面,真有如过江之鲫;兵、商、民等进出码头,更像倾穴出行之蚁,其情景是何等的壮观!
故而,龙州城商铺多街道也多。全城人都知道,龙州城共有18条街。但这么多年,我还没见过哪个人能把18条街的街名完全数得出来。
有一年冬天,龙江街一个最大的码头下面,聚集了一大堆人。不少青年人脱了鞋脱了外衣外裤,下到冰冷的江水中,不知打捞什么。走近了看,江边浅滩已被挖得坑坑洼洼,那些打捞人在冰冷的江水长时间的浸泡之下,手脚已被冻得通红,但他们全然不顾,一直专注地在沙石里寻找一样值钱的东西——子弹壳。
那时的子弹,很多是用铜制的。拿到县收购部去卖,可得不少钱。
时不时,这边或那处,发出一阵阵呼叫声。子弹壳纷纷被找到,大多是步枪子弹壳,有大人食指般大小。
他们谁都不明白,这地方为何有这么多的子弹壳。
上年纪的人知道,这里发生过一场惨烈的战斗。
1930年11月,龙州起义不久,红八军军长张云逸率大部队西去与红七军会合,当地武装及桂系部队趁龙州空虚,由梁朝玑率五千人马攻打县城。留守县城的红八军少量部队依托南岸之险抵抗从北岸进犯的敌军。敌军从桥上、从码头乘船两头强攻,红八军最终寡不敌众,败退,龙州起义失败。
当年两军对垒,在两岸之间不知射出了多少枪弹,也不知流下了多少血水。那遗留的弹壳,只是那段历史的点滴记忆。后人打捞的只是战后的弹壳,却打捞不了当年的惨烈。
有一次,我在最繁华热闹的康平街上,看到银行出版的宣传墙报,当中有一首诗,我至今仍然背得:
龙州打铁街,有个李老大。
银纸八百块,把钱土中埋。
洪水浸过街,把钱都浸坏。
……
银行的意思是,叫大家有钱就到银行存,而不要像打铁街的李老大那样私自藏钱。
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件。关键是,在当时,打铁街的李老大能有800块私存,那实在是了不起了!
打铁街在县城最大的集市新填地的东面,与新填地相接。街道全长约150米,街面宽约20米,是东面通往集市的必经之路。街道两旁,家家户户在门前都设有打铁坊;而街的西面,进入集市的拐弯处则是集体菜刀社。与个体打铁坊比,那是一个更大的打铁坊,由木板搭建而成。
打铁街主要出产菜刀,兼打制其他铁器,比如锄头、柴刀、斧头、犁耙等。
龙州菜刀自清朝起,享誉东南亚。那些菜刀的出品,全来自打铁街。
龙州菜刀的特点是刀口锋利,经久耐用,尤善砍骨,多大的骨头,一刀下去,必然断裂,而刀口不钝不崩。
传说,打铁街的菜刀原先名不见经传。有一次,黄记铁铺要与李记铁铺比试菜刀。比试的办法是,看谁的刀能砍断的铜钱最多。
比试的结果是,黄记铁铺的菜刀一刀下去能砍断五枚铜钱,而李记铁铺的菜刀一刀能砍断七枚铜钱。从此,李记的菜刀声名鹊起,龙州菜刀跟着名扬天下。打铁街由此而得名。
那个能有800块私藏的李老大是不是李记打铁铺的后人,便不得而知了。
打铁街真是名副其实的铁器锻造中心。每天一大早,打铁街家家户户的打铁坊包括集体菜刀社,风箱拉得呼呼响,火炉烧得通红。不一会儿,“咚——叮,咚——叮……”的打铁声此起彼伏,路过的人都忍不住往里看,看到作坊里,不是父子,就是兄弟,彼此面对着火炉,抡起铁锤,你一下,我一下,锤得火星四溅。看的人都心惊胆战,不可思议。冬天里,他们竟然穿着单衣,年轻的甚至光着上身,那右臂的肌肉一块块隆起,看的人不由得起鸡皮疙瘩。
所以,那时打铁街的人特别大气。上街买菜大都不讲价;男人们走在街上,人们大都认出他们是打铁街的人,因为他们大都长得矮,手臂粗壮,胸肌发达。
我有三个打铁街的女同学,一个是小学同桌,两个是初中同班。她们都很壮实且凶悍。
后来,外地人有所不服。有人说,龙州菜刀之所以好,是因为用了法国的铁轨做材料。清朝末年,法国与清政府签订协议,要在龙州和越南同登之间修建铁路,后因越方的铁轨宽度与中方的不符,最后无法通车。铁匠们便用法国提供的铁轨做菜刀。
也有另一种说法。龙州菜刀淬火的水是因为用了青龙溪的水。从打铁街东头流入一条溪水,经打铁街、新填地,通过新填地南边的青龙桥,流入丽江。此溪叫青龙溪。
据说青龙溪水质特好,有丰富的矿物质,菜刀用此水淬火,刀就特别坚韧。
这两种说法都没有依据。法国铁轨终有用尽的时候,不至于到了七十年代还有吧?
青龙溪是一条季节性溪流。每年七八月涨水,到十二月底枯竭。一年里有半年无法用青龙溪的水。这么说,打铁街有半年时间出品的龙州菜刀都是次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