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因事制宜(1 / 1)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因此对不同的事应采用不同的策略,切不可千篇一律用一种方法去解决所有问题。如果总是这样,办起事来就会碰钉子。

寓言“守株待兔”告诉人们不要因循守旧,顽固不化。不能用过去的经验出对待变化了和正在变化的事物,要事变道亦变。只有抓住事情的关键,随机而发,才能发而必中。

秦王派人去齐国,献了一副玉连环给齐国的王后,说:“齐国人都很聪明,能解开这副环吗?”王后二话没说,取过一把槌子,将玉环砸碎,对使者说:“已经解开了。”王后以非常手段把这个玉环解开,使我们不难看出她的机智,但更令人称道的是她那快刀斩乱麻的手段。

非常事情,非常手段,才可以算是非常智慧。

1.要把握事情的分量

事情有大有小,有轻有重,如何处理好大小、轻重的关系,这既涉及自身的利益,又涉及到他人及整体大局的利益。所以取舍之间,就应该掂量一下事情的分量,尽量采用舍小取大、弃轻取重的处理原则。这样,虽然丢掉了小利,但所换取的可能就是大利或大义。

“将相和”中的蔺相如之所以能千古流芳,就在于他能忍小辱而顾全国家大义,对事情的分量把握得好。赵国之所以不被他国欺负,就是因为有将相文武二人的威势。可见,把握好处理事情的分量,不仅利于建立个人关系,对集体对国家也是幸莫大焉。

2.要把握处理的次序

办任何事情都应有轻重缓急之分,有的事发生后,须马上处理,延误了时间就可能与预期目标相悖离,或是财产损失愈大,或是身家性命愈危。有些人际关系的处理,发生之时,立即解决,可能会火上浇油,使事态发展愈严重。而冷却几日,使当事人恢复理智以后再处理,就可能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所以,处理事情,掌握处理的次序,对事情的成败至关重要。

在“将相和”的历史故事中,如果蔺相如在廉颇正气势汹汹之时去找他解释,与他论理,即使蔺相如再和颜悦色,平心静气,廉颇也可能一句听不进去。这样不但不利于解决矛盾,反而极有可能引起新的冲突,使事态扩大。

3.要把握进退的分寸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毕竟不能独来独往。办自己的事情时,有时要涉及到别人的利益。因此,我们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必须全盘衡量,把握分寸,协调好各方面的利害关系,在争取我们自己利益的同时,绝不能伤害他人。

有些事情,不该办时就不能办,一旦办了,可能就违法、违情、违理,使自己或别人遭受名誉、经济或地位的损害。

光武帝时期,他的女儿湖阳公主新寡,光武帝和她一块儿议论朝廷大臣,暗暗地观察公主的心意。公主说:“宗弘的风度、容貌、品德、才干,大臣们谁都比不上……”光武帝说:“我正要筹划这件事。”过不多久,宗弘就被光武帝召见,光武帝叫湖阳公主坐在屏风后面,光武帝就对宗弘说:“谚语云: ‘显贵换知己,发财易新妻',这是人之常情吧?”宗弘说: “古语说, ‘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其患难的妻子是不应该被赶出家门的。”光武帝转头对屏风后面的公主说:“事情不顺利啊!”

显然,这件事属于不该办的事,臣子宗弘有妻有室,湖阳公主显然是属于“第三者插足”。如果皇帝办成了这件事,虽然在当时不属违法行为,但却是违背情理的。皇帝借用“贵易知,富易妻”来表达,宗弘以“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来回应。难能可贵的是,宗弘顶住了权势的**,不为不道德的世俗观念所动,不攀龙附凤,清正无邪堪称一代楷模。

所以,在处理任何事情时,你都不能贪图一时之利,一定要慎重考虑可能引起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