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智斗司马懿(1 / 1)

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为了完成他的遗愿,无时无刻不在寻找复兴汉室的机会。蜀后主建兴十二年(234),诸葛亮率领三十四万大军,兵分五路讨伐魏国。于是,魏明帝曹睿便任命司马懿为大都督,领兵四十万在渭水岸边迎战诸葛亮。

司马懿与诸葛亮是一对老对手了,他们都深知对方的厉害,为了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两个人在战前都作了精心而周密的部署。

诸葛亮利用祁山的地形优势,在山下设前、后、左、右、中五个大营,然后呈“一”字驻扎十四个大营,向渭水南岸延伸,军队前后接应以应对魏军。司马懿则是将军队驻扎在渭水的北岸,同时,在渭水架起九座浮桥,直通南岸。他令夏侯霸、夏侯威两人为先锋,率领五万精兵越过浮桥,在渭水南岸扎营,并在大营的后方——东原、筑城这两个地方驻扎军队。在魏军看来,这样的布阵进可攻、退可守,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因为蜀军是远征,所以军中的粮草并不充足,面对着粮草充足、以逸待劳的魏军,诸葛亮的策略是:诱敌出战,以求速战速决。但是这次诸葛亮的如意算盘打错了。

司马懿在领兵出发之前,魏明帝曹睿曾交代他:“到了渭水岸边,千万不要急着和诸葛亮交战。诸葛亮见你坚守阵地不着急进攻,一定会佯装退兵,其实意在引诱你领军深入和你决战,这时,你不要理睬他,和他僵持数月就可以了,到那时,他们的粮草用尽,一定会撤退,这时你再乘胜追击,就可以大获全胜了。”

司马懿是何等的人?他不仅老谋深算,而且沉着谨慎,他看清了蜀军所面临的不利局面,再加上有魏明帝曹睿的提醒,因此他并不急着和蜀军交战,而是在渭水岸边挖沟建垒,筑造防御工事,准备和诸葛亮打一场持久战。

一个要速战速决,另一个却要打持久战,谁能成为这场战争的最终胜利者,就看谁能实现自己的战略决策。在这种情况下,处于被动地位的当然是诸葛亮。因为司马懿久不出战,诸葛亮定会粮草枯竭,这时蜀军会不战而败。而要赢得胜利,就要诱使司马懿出战。可是,司马懿就是按兵不动,这可急坏了诸葛亮。

然而,再狡猾的猎物,也斗不过好猎手。诸葛亮最终还是诱使司马懿出战,并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诸葛亮究竟使了什么样的计谋,让司马懿这个老谋深算的人上了当呢?

诸葛亮知道司马懿了解蜀军远离后方、粮草供应困难这一弱点,也清楚司马懿是在等蜀军粮食供应断绝,最终困死或被迫撤退,然后乘机取胜。于是,诸葛亮就在粮草供给问题上做文章,想办法引诱司马懿领兵出战。

在诸葛亮看来,司马懿是抓住了蜀军粮草供应困难的弱点,要是佯装解决了这个问题,司马懿就会着急,必然放弃打持久战的想法。于是,诸葛亮采取了这样两个措施:一是分兵屯田,二是命令工匠造木牛流马,长途运粮。分兵屯田,就是从军中分流一部分士兵和当地老百姓一起种植农作物,以此来弥补军粮不足,做出准备跟魏军打一场持久战的样子。

这一招果然奏效,看到这种情形,司马懿的大儿子司马师沉不住气了。他对司马懿说:“现在蜀兵都忙着种田种地,看样子他们也想打持久战,这样下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这场战斗。不如快快和诸葛亮大战一场,决一胜负!”听到儿子的建议,司马懿说:“陛下让我们坚守一段时日,不可轻动呀!”其实,司马懿看到诸葛亮并不像自己预料的那样——要速战速决,心里也十分着急。在分兵屯田的同时,诸葛亮命令工匠造木牛流马,用此来长途运输粮食,据说木牛流马很好用,能将粮草从剑阁源源不断地运到祁山大营。

很快,司马懿就知道了木牛流马的事,在大惊的同时叹道:“我之所以坚守不出,是因为料定他们的粮草不能供应上,因此坐等他们撤退,再将他们击溃。如今诸葛亮运用此法,毫无撤退之意,那么打持久战的策略还有什么意义呢?”

司马懿心里很清楚,要在持久战中胜出,就要破坏蜀军的屯粮计划和切断粮草补给。于是,司马懿决定想办法破坏诸葛亮的分兵屯田和木牛流马运粮。

其实,诸葛亮早已看清司马懿要破坏自己屯田、运粮、屯粮的计划,为了进一步引司马懿上钩,诸葛亮决定加大动作。他在大营外周围的山上搭窝铺草,营造成蜀兵分散驻扎,和百姓一起种田屯粮的景象。为了有意将大营空虚的假象暴露给魏军,他还派兵在军营外竖起高大的木栅,在军营内挖深坑、堆干柴加大防备。另外,他在两边的山坡上虚设很多屯粮草屋,其实内设伏兵;同时,还让军士驱动木牛流马,佯装在魏军眼皮底下运送军粮。而诸葛亮自己则离开大营,带领一支队伍在另一个地方安营扎寨。诸葛亮所有的安排,是意在引诱司马懿率领精兵来烧粮。

正如诸葛亮预料的那样,司马懿就想利用蜀军忙于屯田、运粮,大营空虚之机,突袭蜀军大营,小则烧毁蜀军囤积的粮草,大则一举击败蜀军。但是,谨小慎微的司马懿虽然烧粮心切,但他又害怕自己所看到的一切就是诸葛亮所使的调虎离山之计。

司马懿看到,蜀军囤积粮草的地方在祁山大营的上方山谷,二者相距有一定的距离。于是,一个自以为十分完备的烧粮计划在心中形成了。

这天,司马懿决定亲自率领魏军去劫蜀军祁山大营。

这次,司马懿一改往常每战必让主攻部队在前的做法,而是让手下的部将带领部分魏军直扑蜀营,自己在后接应。司马懿之所以这么做,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其实,司马懿让手下的部将做主攻,一是怕中了蜀军的埋伏;二是为了调动蜀军各营主力,甚至诸葛亮领军前来营救。他让手下的部将缠住蜀军主力,自己则佯攻蜀军的祁山大营,真正的意图却是亲自率领精兵袭击上方山谷,烧毁蜀军的粮草。

可是,司马懿心中的小九九并没有能逃出诸葛亮的眼睛,诸葛亮料到司马懿会用这一招。

就在司马懿率军让手下直扑蜀军大营的时候,诸葛亮让蜀军四处奔走呐喊,装出各路兵马都来援救的假象。看到蜀军集中兵力保护祁山大营,司马懿大喜,率领司马师、司马昭及一支亲兵直取上方山谷的蜀军“粮库”。

殊不知,诸葛亮早有防备,他暗地里派一支精兵去攻打渭水南岸的魏营,而自己却在上方山谷等待司马懿来“烧粮”。

诸葛亮让大将魏延前去阻击司马懿,并让他只准败不准胜,只把司马懿的军队引入上方山谷就可以了。司马懿求胜心切,一直追击魏延到上方山谷中。

司马懿等人一进谷中,就听见一声炮响,埋伏在山上的蜀兵投下无数的木头、石块堵塞了谷口。接着,蜀军万箭齐发,引爆埋好的地雷,丢下无数根火把引燃了谷内的干柴。刹那间,魏军全都置身于火海之中。司马懿叹道:“没想到我们父子都要死在这里了!”就在司马懿绝望的时候,忽然狂风大作,天上突降大雨,浇灭了熊熊的烈火。司马懿带兵奋力冲杀,突破重围,大败而归。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本想坚守不出兵打持久战,结果却中了诸葛亮的“调虎离山”之计;想用“调虎离山”之计烧掉蜀军的粮草,想不到却中了诸葛亮的“诱敌深入”之计,最终只得铩羽而归。

诸葛亮、司马懿为我们演绎了一场经典的计谋大战。古人用计之高明,也实在让人惊叹。但无论是调虎离山,还是诱敌深入,其成功运用的关键是知道对方是怎么想的。诸葛亮正是摸清了司马懿的内心想法,才使得自己在这场博弈中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