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杀赵武灵王(1 / 1)

赵武灵王为赵国一代英主,通过实行“胡服骑射”,使赵国迅速强大起来。但在其晚年,因在王位继承问题上犯下错误,而终致惨死。

赵武灵王在实行“胡服骑射”成功之后,于周赧王十六年(前299)传位给王子何(即赵惠文王),而自称主父,北出燕代,灭中山,又西入窥秦。

少子何是赵武灵王所宠爱的吴娃所生之子,爱屋及乌,因喜其母而爱其子,把原已立为太子的长子公子章废掉,而改立少子何,为使少子何能巩固王位,又提前传位。不想吴娃不久死去,屋不存焉,乌将何及?在这种情况下,赵武灵王又可怜起长子公子章来,认为废他有些对不住他。在传位三年后,赵武灵王把东安阳(今河北阳原县境内)封给公子章,称为代安阳君,并派田不礼为辅佐,准备征服代地而封公子章为代王。本来公子章就不服其弟为王,此时有实力在手,其不臣之心顿增。这时在赵国还有一大政治势力,就是公子成。公子成是赵武灵王的叔叔,在赵武灵王欲改胡服骑射时,他持反对意见,赵武灵王亲至其家说服,可见其有相当的势力,何况他手下还有一位谋士李兑。

公子成的谋士李兑清楚地看到赵武灵王的内忧,便找到相国肥义游说道:“公子章强壮而志骄,党众而欲大,殆有私乎?田不礼之为人也,忍杀而骄。二人相得,必有谋阴贼起,一出身徼幸。夫小人有欲,轻虑浅谋,徒见利而不顾其害,同类相推,俱入祸门。以吾观之,必出不久矣。子任重而势大,乱之所始,祸之所集也,子必先患。仁者爱万物而智者备祸于未形,不仁不智,何以为国?子奚不称疾毋出,传政于公子成?毋为怨府,毋为祸梯。”肥义也心知此事之棘手,但以“昔者主父以王属义”为由,不肯将辅政之权出让,而准备以身迎难。异日肥义对左右说:“公子章与田不礼声善而实恶,内得主而外为暴,矫令以擅一旦之命,不难为也。今吾忧之,夜而忘寐,饥而忘食,盗出入不可以不备。自今以来,有召王者必见吾面,我将以身先之,无故而后王可入也。”而李兑与公子成却早已作好事变的准备。

公元前295年,赵主父与赵惠文王出游至沙丘(今河北巨鹿县境内)时,公子章与田不礼诈称赵主父之令召赵惠文王,准备借此时杀掉赵惠文王。不想肥义先来,便先杀掉肥义。因没有除掉赵惠文王,赵惠文王的部下便与公子章混战起来。就在这时,早已准备好的公子成和李兑,“乃起四邑之兵人距难,杀公子章及田不礼,灭其党贼而定王室”。于是,公子成为相,封号安平君;李兑为司寇,封号奉阳君。公子章在初败时,走奔沙丘宫去投主父,主父开门纳之。公子成和李兑就派兵围困沙丘宫,等公子章被杀死之后,公子成和李兑认为:“以章故,围主父;即解兵,吾属夷矣!”便围住主父不放。“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探雀彀而食之,三月余,饿死沙丘宫”。这时赵惠文王年少,公子成和李兑专权,尔后李兑又为相,长期专断国政。

在赵主父因继承人问题上犹豫不决时,公子成和李兑抓住赵主父的内忧,不失时机地发起进攻,这就是使用了趁火打劫之计的敌有内忧,趁其难以自全而攻之的手法。如果公子成和李兑在攻杀公子章以后,就此罢手,则是劫而不全,其难免失去已经得到的利益。他们坚持围杀主父,最终才得到全胜。亦可见使用这种手法的变化,非善于掌握时机是难以获全胜的。因为劫而夺之是在别人难以自顾之时,被劫者当然不甘心情愿,如果让被劫者有还手之力,必然以死相拼。所以在使用此种手法时,关键要掌握“刚决柔”的根本,失此将难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