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威王抗秦(1 / 1)

战国时,有一次秦军借道韩、魏以攻齐国。齐威王派将军匡章率兵迎战,两军交错扎营,开战之前,双方使者来来往往。匡章借机变更了部分齐军的服装与军徽,混杂到秦军中待机配合齐国的主攻部队破敌。齐威王派往前线的佞臣故意歪曲匡章的用意,向威王报告说:“匡章可能要带兵降秦。”威王听了置之不理。过了不久,又有前线回来的人向威王报告:“匡章很有可能降秦。”威王仍不理睬。如此再三。

朝廷众大臣见此情景向齐威王请求道:“言章子人(匡章)之败(不良行为)者,异人而同辞,王何不发兵击之?”威王胸有成竹地说:“此不叛寡人明矣,曷为击之!”果然,时过不久,从前线传来了齐军大胜的捷报。左右很吃惊,询问威王何以有此先见之明。威王告诉他们,从匡章的日常表现便可推断出,他是忠于齐国的。

原来,匡章的母亲在世时,得罪了匡章的父亲,被他父亲杀死埋于马栈下。威王任匡章为将军时,其父已死。威王曾特许他打了胜仗之后,就为其母改葬,但被匡章所谢绝,理由是:父亲生前未有此吩咐。他说:“不得父之教而更葬母,是欺死父也。”故不从命。这使威王对匡章的为人有了较深的了解,坚信他“为人子不欺死父,岂为人臣欺生君哉”?所以,尽管前线三次送来情报说匡章可能降秦,但威王都没有相信,坚持放手让匡章指挥作战,终于保证了这次抗秦斗争的胜利。

匡章回朝后知道了此事,十分感动,决心誓死效忠齐王,遂北伐燕,南征楚,为齐屡建战功。

有一类似的故事:庞洪与魏国太子作为人质留在赵国,庞洪怕赵王听信谗言而加害于魏太子,便问赵王:“一人说街上有虎,您信不信?”赵王说:“不信。”庞洪又问:“第二个人也说街上有虎,您信不信?”赵王说:“不信。”庞洪再问:“第三人仍说街上有虎,您信么?”赵王说:“我相信!”庞洪说:“大街之上本来没有虎,三个人都说有虎,您就相信了。如今邯郸离魏国很远很远,谗臣肯定多于三个人,对于魏公子的为人您不能光听那些谗臣怎么怎么说,您得亲自考察才是。”

又,《国策·秦策二》云:费人有与曾子同名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曾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不信也。齐威王比赵王、曾母英明,他早已考察过匡章的为人,故而对他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