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得寸进尺效应”,推动孩子进步(1 / 1)

在学校教育中,老师如果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可以首先要求学生从找准自己的不足做起,根据自身问题制订一个时间段(一周、半月或一个月)养成一个好习惯的目标。

日常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在你请求别人帮助时,如果一开始就提出较大的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绝,而如果你先提出较小要求,别人同意后再增加要求的分量,则更容易达到目标,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得寸进尺效应”。

得寸进尺效应反映出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普遍地具有避重就轻、避难趋易的心理倾向。据报载,在一次万米长跑赛中,某国一位实力一般的女选手勇夺桂冠。记者纷纷问其奥秘,她说:“别人都把一万米看作一个整体目标,我却把它分

成十段。在第一个千米时,我要求自己争取领先,这比较容易做到,因此我做到了;

在第二个千米时,我也要求自己争取领先,这并不难,所以我也做到了……这样,我在每一个千米时都保持了领先,并超出一段距离,所以夺取了最后胜利,尽管我的水平不是最高。”这位女选手正是成功地运用了得寸进尺效应。

同样的道理,得寸进尺效应也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教育中。老师和家长对孩子先提一个比过去有进步的小要求,让孩子“跳一跳,摘得到”,当孩子达到这个要求后,再逐步向其提出更高的要求,这种“得寸进尺”的要求,孩子更愿意接受并会努力达到。

在学校教育中,老师如果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可以首先要求学生从找准自己的不足做起,根据自身问题制订一个时间段(一周、半月或一个月)养成一个好习惯的目标。如不随意发脾气、抓紧时间做事、不随地扔垃圾、勤于思考、聚精会神听课、做题仔细认真等。长此以往,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便会功到自然成。

杨老师刚接手现在的班级时,全班的大多数学生有随地吐痰的习惯。如果马上提出严禁随地吐痰的要求,可以说大多数学生不易做到。于是她就提出问题:“地面很干净,可惜吐了不少痰,谁知痰有什么危害?"学生纷纷回答问题。杨老师听过后,先是表扬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然后她要求学生每天改进一点。结果第二天,吐痰的现象明显减少了。过了一周后,吐痰人数由原来的大多数变为极少数。此时,杨老师当众宣布:从今日起,严禁在教室吐痰,违反者要记入《班级日记》,严重者要刷洗地面。这样很快地杜绝了在教室里吐痰的现象。

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也要学会应用得寸进尺效应,不要一下给孩子确立太高的目标,要从最简单的,最容易的小目标开始。

杨阳早晨爱赖床,到了8点才起床,父亲对她提出了“以后每天提前2小时起床读书”的要求,杨阳听了立刻表示抵触。母亲见状用商量的口气说:“那先每天提前15分钟起床好吗?"杨阳立刻就答应了。过了一段时间,母亲又提出再提前15分钟起床,杨阳也很痛快地答应了。就这样,用了不到4个月的时间,杨阳完全做到了每天提前2小时起床。

得寸进尺效应蕴涵的是一种教育的理性和智慧,“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经意处见匠心。老师和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应将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结合起来,将较高的目标分解成若干层次不同的小目标,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孩子一旦实现了一个小目标,或者说迈过了一道“小门槛”,教育前景就会越来越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