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之歌,异音而同乐。岁王月,余来建平。里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睢舞,以曲多为贤。聆其音,中黄钟之羽,卒章激讦如吴声,虽伦仔不可分,而含思婉转,有淇澳之艳。昔屈原居湘、沅间,其民迎神,词多鄙陋,乃为作《九歌》。到于今荆楚歌舞之。故余亦作竹枝九篇,俾善歌者飏之,附于末。后之聆巴歈,知变风之自焉。
其一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陌上动乡情。
《竹枝词》是巴渝(今重庆市)一带的民歌,以每句加和声“竹枝”而得名,杂咏风土恋情。诗人拟作,今存最早的为大历贞元年间顾况的《竹枝》二首,但真正形成风气则是在元和长庆年间,其中刘禹锡与白居易的创作尤多。里中儿,乡里的人;袂睢,恣意;黄钟,古代音调名。《淇澳》之艳,相传卫郑音乐属艳音;俾,使;巴欲,四川民歌。刘禹锡此组诗是任夔州刺史时所作,此诗是这组诗的第一首。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白帝城上,细嫩的草芽儿在春天冒出了芽;白盐山下,清清的长江水在流淌。这两句写景,写出了春天的蜀江水和白帝城头的嫩草,春草的鲜嫩和江水的清澄,烘托出春回大地时生机盎然的景象。诗人以此句起兴,引出了下文。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陌上动乡情。”南方本地的居民到山上唱了一曲民歌,正行走在路上的北方人听到此曲,立即触动了思乡之情。身处异乡的北方人,尤其是阔别故乡已久的诗人,面对美好的春色,由又一年的开始联想到了一年的过去。故乡杳杳,归期难卜,能不动怀乡之情吗?恰逢此时又听到了“南人”充满乡土气息的歌声,思乡之情便愈发浓烈了。
全诗清新流畅,恬淡舒雅,在明快的民歌调子中奏出了深婉的思乡之曲。
其二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此诗是刘禹锡《竹枝词九首》中的第二首,是一首恋情诗,描绘的是蜀女炽热的恋情,采用的是七绝民歌体。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山野的桃花开满了重重叠叠的山头,蜀江的春水,拍击着山石向前奔流。山桃,野桃;上头,山头,山顶上。这两句以景起兴,兴中有比。一个“满”字和一个“拍”字,既象征了自然界蓬勃旺盛的生机,也喻示着少男少女初恋时那喷涌的青春活力和真挚的儿女情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红色的花儿容易凋谢,就好比情郎的心意;江水不尽地流去,正如我心中的忧愁。这两句比中有兴,前句应承了首句,表明春花易凋,“易衰”二字点明情郎的爱意来得快,来得热情,可去得也快,不多久便变得冷酷无情了。后句则应承了第二句,表明了少女的柔情如同长流不息的江水,带着哀愁,绕山环岭,依依不舍地流去。此两句既充满了怨责与懊恨,偏又蕴涵了深深的爱恋,读来让人玩味不已。
自古以来,文人们多用花比作女子,用水比作男子,诗人在此诗中反其意而用之,却显得新奇而贴切、通俗而又传神。全诗音节回环缭绕,颇具民歌特色。
其三
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文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此诗是刘禹锡《竹枝词九首》中的第三首,歌咏了春天景色的美好。
“江上朱楼新雨晴”,站在江上的红楼,看着春雨过后的天空慢慢放晴。新雨,春雨。诗人此时被贬谪于巴山楚水之间,而南方的春季往往春雨绵绵,雨过天晴后不仅空气清新,景色也分外怡人。诗人选取了雨过天晴这一特殊的背景来描写南方的春色,显然深得其昧;首句中还点明了观春的地点——江上朱楼。
“瀼西春水縠文生”,轻柔的风吹拂着西瀼的春水,掀起了层层的波纹。瀼西,即西瀼,水名。重庆奉节县有三条瀼水:东滚、西瀼、清瀼;縠文,皱纹,此处指波纹;“春水”紧扣上句的“新雨”,突出了一个“春”字。诗人并未直接写江上的春风,而是通过江面上的波纹暗示了春风的和煦,使人感到春风扑面的清新和惬意。同时,**漾的春水又给人以柔和的视觉美感。
“桥东桥西好杨柳”,桥东桥西,长满了柔美诱人的垂杨柳树。诗人在描绘春天的杨柳时,并未直接写它的细貌微态,而是极言其多,以及枝条随风摇摆的柔美。春雨刚过去,被春雨冲刷过的杨柳是何等清嫩可人?诗人把想象的空间都留给了读者,使其意境更显得清新旷远。
“人来人去唱歌行”,桥上人来人往,大家都唱歌而行。诗人用熙攘的人群再次渲染了春天带来的勃勃生机,“唱歌行”烘托了人们欢乐的心情。诗人在春天清新怡人的山水背景中加入了欢乐的人群,使得这幅春日山水图更臻完美、更具有灵性、更为迷人。诗人笔下的春天是美丽的春天,更是欢乐的春天。
全诗轻快明丽,清新怡人,不仅写出了美丽的人间春色,也体现了诗人轻松畅快的心情和豁达的心境。
其四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家住成都万里桥。
此诗是刘禹锡《竹枝词九首》的第四首,抒写旅客的思乡情怀,借他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江面上的雾气逐渐散去,江中船上的蜀客停住了划奖。兰桡,船桨的美称。前句描绘了日出雾散的江上景观,后句则叙写了蜀客停船的过程。雾中行船,雾散停船,蜀客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凭寄狂夫书一纸,家住成都万里桥。”蜀客想要我帮他写一封信,他的家住在成都的万里桥。“凭”,一作欲;狂夫,这里是诗人自指。蜀客雾散停船原来是想请诗人给他写一封家书。蜀客此刻尚在巴地,巴蜀之间本是一衣带水,他便已思家求书;诗人被贬谪于巴山楚水已过数年,远离北方故土,回乡之日还遥遥无期。相形之下,诗人的笔端,不免熔铸了太多的辛酸与无奈,隐蕴在这字里行间,留给读者慢慢去品味、去理解。
此诗诗意含蓄,隐蕴了诗人浓厚的思乡之情,读来颇耐人回味。
其五
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此诗是刘禹锡《竹枝词九首》中的第五首,勾勒的是一幅江村闹春图。
“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长江两岸,漫山遍野开满了洁白的山花,好像白雪覆盖着山野。家家户户的银质酒杯中,都斟满了刚刚酿好的春酒。诗人用雪喻花,体现了山花的洁白和繁茂,山花簇拥的形态被形象而生动地刻画出来。这遍野的山花散发出浓郁的春天气息,象征着万物的复苏,呈现出一片勃勃的生机。“家家春酒满银杯”则展示了人民欢乐喜庆的情景,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了,面对着大地回春和生命的复苏,面对着即将开始的新的一年的劳作与生活,又有谁能不充满欢悦之情呢?这两句诗带有浓厚的民间乡土气息,散发着山野泥土的芬芳,是诗人接近人民、了解人民生活而结出的醇厚的艺术果实。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官外踏青来。”昭君坊中的女孩们都相约为伴,一起到永安官外来踏青。昭君,汉代美女王昭君。家在湖北秭归,名嫱,字昭君,是西汉元帝宫女。元帝将她嫁给了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入匈奴后被称为宁胡阏氏,对加强汉族和匈奴的亲密关系起了一定的作用;坊,作坊;永安宫,《寰宇纪》载:“先主纹鱼复为永安,仍于州之七里别置永安宫。”先主,指刘备。在百花盛开,春意融融的山野,一群美丽、天真的姑娘朝着永安宫踏春而来。诗人以自己的生花妙笔将这幅春日图描绘到了极致,简直无可挑剔。
全诗清新自然,流畅明丽,描绘了南方美丽的春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其六
城西门前滟灏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恨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此诗是刘禹锡《竹枝词九首》中的第六首,通过对瞿塘峡口的巨石——滟滪堆的咏诵,抒发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城西门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城西门外的长江中,是险恶的滟滪堆。一年又一年,江水掀起的波浪也没能将它摧毁。城,这里指夔州城,今重庆奉节县。滟滪堆,长江瞿塘峡口的巨石,附近水流很急,是著名的险滩。瞿塘峡是长江三峡之一。在重庆奉节县白帝城和巫山县大溪之间,峡口有夔门和滟滪堆。诗人此时被贬夔州已有数年,滟滪堆之险对他来说并不陌生,可他不但不写它如何如何的险,反而咏叹起它伫立于急流波浪之中,长年累月不被摧毁的坚韧毅力,为下文的感慨埋下了伏笔。
“懊恨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让人感到可恨的是人的心竟不如这石头,一会儿东,一会儿西,摇摆不定。少,通“稍”,少时,即稍时、一会儿。这两句是诗人的感慨,感慨人心的易变,犹如墙头之草摇摆不定。诗人用滟滪堆坚定不移,长年累月地经受住了风浪的考验,与人心相比,显得新颖别致,同时,也起到了突出人心难测的作用。诗人屡遭贬谪,许多昔日的友人都撕下伪善的面具,恶语相加,甚至阴谋陷害,这也是诗人有此感叹的原因。
全诗对比鲜明,刻画深刻,诗意富有哲理,极为精辟,发人深思。
其七
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此诗是《竹枝词九首》中的第七首,诗人用瞿塘峡的艰险起兴,引出对人世的感慨。
“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瞿塘峡中的流水经过十二处险滩时,湍急的水流会发出雷鸣般的嘈嘈声。人们都说在瞿塘峡中行船,自古以来就非常艰难。瞿塘,即瞿塘峡,在重庆市奉节县。十二滩,瞿塘峡中有十二处险滩。嘈嘈,水的急流声。瞿塘峡是长江三峡之一,两岸连山,水流湍急,礁石险滩更是随处可见,古时便有“瞿塘天下险”之说。这两句诗写的就是瞿塘峡险恶的地势。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常恨如今的人心,还远远不如长江的流水,往往在平坦的路上,无缘无故就会掀起一阵阵波澜。等闲,无端,无缘无故。诗人因参与“永贞革新”而被贬为朗州司马,官场的沉浮使他体味了人间的甘苦,看透了人与人之间庸俗复杂的关系。瞿塘峡嘈嘈的水流是因为有暗礁险滩,可人心又为何会这样呢?居然于平地可起千层浪,足见人心的险恶程度。这就深刻地揭示了人情的冷暖和世态的炎凉。
全诗巧用比兴,层层深入,寓意深刻,后两句更是极富哲理,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其八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此诗是刘禹锡《竹枝词九首》中的第八首,描写巫峡烟雨、清猿哀啼、愁人断肠的情景。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巫峡一带烟雨苍茫,江面上一片阴霾。猿猴凄清的啼叫声,不断从高高的树上传来。巫峡,在重庆市巫山县东,湖北省巴东县西。苍苍,即苍苍茫茫,空阔辽远。苍茫的烟雨,凄清的猿啼,是最易引人伤感的。“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诗人屡遭贬谪,身处逆境,耳闻目睹寒猿凄雨,其心情可想而知。此两句重在写景,融情于景,景象凄凉,声色哀婉,为全诗渲染了凄切伤感的氛围。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在这里哀愁的人愁肠寸断,却并不是因为听见了猿猴那凄清的鸣叫。个里,这里。这种写法与历来文人的写法完全不同,是诗人对贬谪生活的切身感受和真实的体味,读来更让人感到这种愁苦的沉重与压抑。
全诗凄清哀婉,余味悠长,体现了诗人在漫长的贬谪生活中痛苦的心境,在写法上也有所创新,新鲜有趣却又发人深思。
其九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此诗是《竹枝词九首》中的第九首,描绘出了西南山区劳动人民生活的情景,给人以亲临其境之感。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山上一层一层的全是桃花和李花,在白云缭绕的山顶飘起几缕炊烟,那儿住的便是山中的人家。整座山上都开满了桃花和李花,可见景色是多么美丽。同时,桃花红,李花白,红白分明,“层层”二字在这美景中又突出了那种因颜色不同而显现出来的层次感。烟火,这里指炊烟,诗人用一句“云间烟火”表明了山中劳动人民居处地势的高远,形象而又生动。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妇女们手戴银钏、头插金钗来背水上山,男人们则手持长刀、头戴短笠去烧荒耕种。“银钏金钗”,是妇女手上戴的、头上插的饰物,这里借指妇女。“长刀”,是耕种的工具,这里用“长刀短笠”来借指男子。烧畲,烧荒耕种。诗人用这两句描绘了山区人民特有的劳动场面,从山下背水,用长刀耕种,同时也体现了山区劳动工具与技术的落后以及山区人民生活的艰辛。
全诗语言简练,风格清丽,是诗人深入民间亲自观察体验的结果,是当时山区人民劳动生活场景的真实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