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1 / 1)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此诗大约作于大历七年(772),这是一首送别诗。李中丞,生平不详。中丞,官职名,御史中丞的简称,唐时为宰相以下的要职。汉阳,今武汉。李中丞昔日披坚执锐,统领三军镇守边关,而今朝被罢免而归,老来飘零,诗人对此寄寓了深切的同情和惋惜。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句意为:飘零流落的征南将军,曾经统领过十万雄师。诗一开篇,就塑造出一位曾驰骋沙场而今却流落飘零的老将形象。这两句是提起全诗的关键之笔。“征南将”而今不在前线杀敌,却“流落”汉阳,又用一“曾”字,点出老将昔日沙场征战的威风,也照应今日的“流落”。今昔对比,令人慨叹,发人深思。诗人的同情惋惜之情也在对比之中得以体现。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句意为:罢职归来家无旧业,到老还留恋政治清明的时代。罢官而归,原籍并无田园庐舍,可见李中丞为官清廉。“无旧业”点出题目的“归汉阳别业”。因为是“罢归”,而非告老还乡,所以才无限怀念政治清明之时,诗人作此诗之时,藩镇势力日益骄横,唐王朝内忧外患严重,正是国家用人之时,而权相元载却打击忠臣,排挤贤良,所以诗人借李中丞的遭遇,表达了对权奸的不满,为受排挤的忠良鸣不平。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三边,汉时指幽、并、凉三个州,因在边地,故称,后用为泛指边疆;轻生,指御边保国,不虑个人生死。句意为:你横刀立马,威震边关,边疆得以安宁;你不畏牺牲,报效国家的忠心,却唯有随自己多年征战的利剑才了解。一个“静”字,写出老将独镇边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一剑知”则隐寓当权者对其报效国家、出生入死的赤胆忠心毫不体恤。这两句诗既塑造了李中丞忠勇卫国立功三边的高大形象,又反衬出无端被逐的不幸命运。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江汉,即汉阳,是汉水注入长江之处。日暮,天晚,语意双关,暗指朝廷不公。句意为:在这茫茫的江水上,日暮后你将去何方?如今李中丞要归汉阳别业,诗人在茫茫汉江边为他送行,不知道李中丞的前途如何,此处又是回应首句的“流落”。此联从茫茫汉江写起,绘出一片苍凉景致;而以问句作结,又表现了诗人对朝廷小人当道,罢黜忠良,致使功臣无所归依的不平,读来悲愤感人。

此诗以李中丞的流落无依始,以流落无依终,中叙李中丞的赫赫战功,字面上无一字明写诗人的感触.而是着力塑造李中丞的形象,但又处处暗含着诗人对世事不平的慨叹。语言含蓄,形象鲜明,结构上则承接严谨,首尾呼应,回环激**,确为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