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这是一首咏怀占迹的诗。吴公台,在今江苏省江都县,原为南朝沈庆之所筑,后陈将吴明彻重修。安史之乱爆发后,刘长卿长期居住的洛阳落入贼手,诗人被迫流亡到江苏扬州一带,曾于秋日登高,来到吴公台,写下此吊古之作。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句意为:草木凋零,树叶飘落,我独自一人登上吴公台;秋境萧疏,令人悲伤,思乡愁绪涌上心头。这二句写古台荒废,秋日登临,思念故乡,叙明作诗之本意。摇落,零落。此处诗人化用典故。宋玉《九辩》云:“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以“草木摇落”喻自身遭谗被黜,怀才不遇。而诗人更以“古台摇落”感叹国家破败,包括诗人家乡在内的北方大片国土落入敌手;感叹民不聊生,包括诗人在内的大批难民流落南方;当然也和宋玉一样感叹怀才不遇。诸多悲苦,在这萧条凄凉的深秋时节,一起袭来。“秋日望乡心”,短短五字,千古游子与落魄文人的哀曲和愁怨,尽在其中。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句意为:寺院荒凉,人踪稀少;远望对岸山峦,皆在云罩雾缭之中。此联一写近景,一写远景。近处,野寺游人罕至,可见寺之隐蔽;远处,云峰隔水,层层掩映,可知山之深远。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句意为:夕阳缓缓西沉,依傍着旧时壁垒;寒磬声声传响,在空寂的山林中回**。此联以夕阳衬旧垒,以寒磬衬空林,旧日辉煌的场所如今是衰草寒烟,十分凄凉。这里上句写夕阳残照废垒,用一“依”字相连,无情之物立显有情;下句写空林寂静,时闻磬声,用一“满”字,正状秋林之空。清俞陛云《诗境浅说》说这两句“试以慢声诵之,不仅写出荒寒之意且神韵绝佳”。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句意为:南朝往事已化为陈迹,登临怀古,令我心中惆怅;唯有浩浩****的长江水,日夜奔流不息。这两句写远眺所感。南朝,陈在南,故称南朝。陈宣帝时,陈伐北齐,陈之名将吴明彻率军攻克淮南江北一带。后与北周作战,兵败被俘,忧愤而死。此句照应题中之“吴公台”,表现诗人对吴公的缅怀之情。台上吴公,早已作古;南朝旧事,而今安在?所存者,仅台下之长江耳。末句给人留下了不尽的思索。这里不仅吊古,而且伤今。既感伤吴公兵败,更担忧国家及个人前途。“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两相较之,可谓异曲同工。
此诗将凭吊古迹和写景、思乡融为一体。对古今兴废的咏叹苍凉深邃。全诗写“远眺”,而主导情绪则是“悲秋”。它通过对深秋景象的描绘,熔铸了诗人对人生、社会、时代的凄凉感受。诗开篇即以“古台摇落后”这撼人心魄的一声长叹奠定了全诗基调,紧接着将登台、望乡等最动感情的人类活动融人古台、野寺、夕阳、旧垒、寒磬、空林等景物之中,而这些景物都注入了诗人浓郁的感情色彩,冠以“古”、“野”、“夕”、“旧”、“寒”、“空”等凄冷字眼,营造出极浓厚的悲秋氛围。结句融古事、今事、国事、家事为一体,用意颇深。此诗文笔简淡,意境深远.乃“五言长城”之上乘之作。